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地质地貌易混知识点.pdf





《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地质地貌易混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地质地貌易混知识点.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频考点609 地质地貌部分1 3.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地校地球的内部阴层结构地 桢 以 古 究 堡 界 面 与 地 幔 分 界,厚度3 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 以 将 地 板 分 为 外 核 和 内 桢 两 层,地桢 的 温 度 很 高,区力和密度很大.他 慢 介 于 英 忘 正 面 和 古 条 堡 界 面 之 间,厚 度 为2 800多千米。根据地复波波速的 变 化,把地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 上地慢上部存在一个软沟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旻发源地。地 壳 位 于 英 状 界 面 以 上,是 地 球A面一层 落 莓 的、由 岩 石 组 成 的 坚 展 外 壳.
2、它厚 薄 不 一,大陆部分比较谆,大洋部分比 较 薄,平 均 厚 度 为17千米.地壳的范围是在地 表 以 下、莫霍 界 面 以 上。软 流 层 位 于 地 幔 上 部,在 地 下 约 6 0 千 米一 2 5 0 千 米 至 4 0 0 千 米 处。岩 石 圈 则 从 软 流 层 以 上 直 到 地 表。三 者 的 关 系 可 表 示 为:岩石圈=地 壳 十 上 地 幔 顶 部=软流 层 以 上 部 分。1 4.矿物、矿产与矿床矿 物 是 形 成 矿 产 和 矿 床 的 物 质 基 础,矿物不等 于 矿 产,只 有 当 有用 矿物 富 集起 来 达 到基 农 业利用 要 求 时 才 为 矿
3、产。有 矿 产 不 一 定 就 叫 矿 床,只有矿产 的富 集 地 段 才称为矿 床。矿 产 是 岩 石 形成过程 中 形成 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 成。1 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力 作 用 和 外 力 作 用。地 壳 运 动 仅 是 内 力 作 用 的 重 要 表 现 形 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 果。1 6.断裂与断层断层是岩石在断裂 变 形 阶 段 产 生 的,只 有 当 岩 石 沿 断 裂 面 有 明 显 的 移 动 时,才 能 称 断 层。形 成 断 层,岩石必定断 裂,但 岩 石 产 生 断 裂,未 必 一 定 形 成 断 层,关 键 在
4、于 是 否 沿 断 裂 面 有 明 显 的 位 移。1 7.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印 度 洋 板 块 为 全 球 六 大 板 块 之 一,主 要 以 大 洋 地 壳 为 主,属 于 大 洋 板 块。印 度 板 块 从 属 于 印 度 洋 板 块,是 它 的 一 个 子 板 块,为 小 板 块,由 陆 壳 组 成,属 大 陆 板 块。喜 马 拉 雅 山 脉 是 由 印 度 板 块(而 非 印 度 洋 板 块)与 亚 欧 板 块 两 个 大 陆 板 块 相 碰 撞 形 成 的。1 8.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夕大之料版”容侑更?水分.冉靖冰时乂使我麻更扩张风 化 和 侵 蚀 都 是 对 岩 石 的 破 坏
5、作 用。但 风 化 作 用 相 对 侵 蚀 作 用 来 说 是 在 静 态 下 比 较 缓 慢 地 进 行 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 侵 蚀 是 在 较 为 明 显 的 动 力 作 用 下 进 行 的,易于察觉。【拓展提升】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指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国 砂 砾 岩白 泥 页 岩m石灰岩卫 变 质 岩巨I花岗岩0断层1.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形成于()A.火山喷出物质的持续堆积作用C.背斜顶部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2.图中中最先形成的是(A.B.B.板块边界碰撞挤压作用D.上覆岩
6、层差别侵蚀作用C.D.3.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A.两侧岩性差异 B.岩层断裂分割 C.岩浆侵入隔断 D.岩层褶皱变形【答案】I.D 2.B 3.C【解析】I.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为石灰岩,不是火山喷出物,A 错;从图中看山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易侵蚀,由于上覆岩层砂砾岩易被侵蚀,石灰岩相对难以侵蚀,差别性侵蚀作用形成,与板块边界碰撞挤压无关,B C 错、D 正确。故选D。2.从图中看,花岗岩和断层都穿过了,可判断出形成晚于;是石灰岩、是砂砾岩,两者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因此形成早于;可判断出最先形成的是,B 正确、A C
7、D 错。故选B.3.从图中看,花岗岩将图示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花岗岩为不透水层,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隔断,C 正确:与两侧岩性、断层和褶皱无关,ABD 错。故选C。学界认为四川盆地是稳定的地台,河流阶地发育稳定,分布连续,区内河流阶地是三峡贯通的产物,三峡贯通大致发生于新近纪和第四纪之交,导致原经乌江南流的川江,被袭夺东流,形成现代的长江。下图为四川沱江小河沟一带古河谷阶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0250 _0 2 3 4距离/kmN I砾石层 曰 砂 岩 凶砂、页岩 T阶地4.沱江小河沟一带古河谷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
8、盆地抬升 B.盆地下沉C.河流下切 D.溯源侵蚀5.沱江小河沟一带古河谷阶地的分布说明长江川江段河床变动状况是()A.持续性下降 B.间歇性抬升C.变动了 3次 D.变动了 4次【答案】4.C 5.D【解析】4.由材料“学界认为四川盆地是稳定的地台”可知,AB错误。溯源侵蚀会使河道变长,D错误。材料“三峡贯通大致发生于新近纪和第四纪之交,导致原经乌江南流的川江,被袭夺东流,形成现代的长江:”说明随着三峡地区河流下切,川江的比降增大,干支流流速加快,沱江小河沟一带古河河床受到下切作用,原河床形成阶地。故沱江小河沟一带古河谷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下切,C正确。故选C。5.据所学可知,河流水流平稳
9、,流水作用表现为侧面侵蚀,河床拓宽并沉积作用加强;如果流速加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下切侵蚀,原拓宽的河床一部分会露出洪水位,形成阶地。由材料可知,因三峡贯通使长江川江段河床比降增大或稳定,使上游干支流流速加快或变稳定,对干支流地貌也起到塑造作用。沱江小河沟一带古河谷阶地是由于长江川江段河床变动,导致形成不同的阶地。图示中沱江小河沟先后出现T3、T2两级阶地,如果川江段河床是持续性下降,只会导致小河沟持续性下切侵蚀,形成峡谷,不会形成阶地,A错误。因四川盆地是稳定的地台,长江在三峡贯通后,河流下切,川江河床只会下降,不会抬升,B错误。图中T3、T2两级阶地过程如下:第一次变动,川江段河床由下切侵蚀变
10、稳定,使小河沟由V形谷变成U形 谷(T3位置),河谷拓宽;第二次变动,川江段河床下切侵蚀,使使小河沟也下切侵蚀,形成T3阶地;第三次变动,川江段河床由下切侵蚀变稳定,使小河沟由V形谷变成U形 谷(T2位置),河谷拓宽;第四次变动,川江段河床下切侵蚀,使使小河沟也下切侵蚀,形成T2阶地。故长江川江段河床变动了 4次,C错误,D正确。故选D。多见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具有顶平、壁陡、环崖、麓缓等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1 环崖丹霞地貌景观图6.关于环崖丹霞图2 环崖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图地貌特征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顶平”与构
11、成地貌的基岩岩性无关C.“环崖”呈弧形主要受前期曲流影响B.“壁陡”与地壳下沉运动关系较密切D.“麓缓”的形成主要受风力堆积作用7.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河曲发育 B.定向侧移 C.持续下切 D.游移不定【答案】6.C 7.B【解析】6.“顶平”与构成地貌的基岩岩性有关,红色砂岩比较坚硬,页岩比较松软,A 错误;“壁陡”与页岩比较松软和地壳抬升关系密切,B 错误;“环崖”呈弧形与受前期曲流形状吻合,C 正确;“麓缓”的形成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D 错误。故选C。7.从图中可以看出,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河流会对岩层进行侧向侵蚀,相对较
12、软的页岩逐渐被侵蚀掉,而坚硬的砂岩还存在,B 正确;河曲发育是河流侧蚀形成,并不是岩性不同造成的,A 错误;持续下切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形地伏较大的地区或者地壳的持续抬升造成,C 错误;河曲发育造成河道游移不定,D 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 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
13、致形成于距今I 万 9 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N老洪积扇(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4)推测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的干湿变化。【答案】(1)(物质来源)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动力条件)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气候)地势低,气候较温暖;(水源)地下水埋藏浅(或有泉水出露),水源相对充足;(地形、
14、土壤)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植被)草木茂盛。(3)(湖沼形成)地势低洼,南季降水和地下水在此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位洪积扇扇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携带的沉积物颗粒小,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湖沼物质形成与变化)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并形成黑色腐殖质;气候变干,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4)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分析】(1)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该地位于西北某山地南坡,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为沉积物提供了物质来源: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
15、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整体而言,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出现季节性山洪,山洪发生时,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入手分析。从示意图上看,遗址所在处地形相对平坦;从材料“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可知,遗址所在处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位于南坡(阳坡)且地势低,气候较温暖;该处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在水源附近,植被生长茂盛。(3)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可以通过湖沼形成、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湖沼物质形成并沉积形成沉积层来描述。该处位于山区地势低洼处,雨季时,降水和地下水易在此处汇集,形成湖泊
16、沼泽;湖沼沉积处位于洪积扇扇形边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水流携带的沉积物沉积,旦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在洪积扇扇形边缘处沉积物颗粒小,同时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当时由于该地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再加上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使得当地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最后形成黑色腐殖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干,蒸发旺盛,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4)结合第三问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可知,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新洪积扇的出现反映出该地再次湿润,故该地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9.阅读图文材料,
17、完成下列要求。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怒江云南段河谷谷地狭窄、两岸支流密集且比降较大,山体以花岗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为主,泥石流灾害多发,河谷内泥石流扇数量较多,以中、小 型(面积小于O.lknf)堆积扇为主。下图示意怒江云南段泥石流扇和洪积扇分布。(2)与洪积扇相比较,说明怒江云南段泥石流扇的分布特征。(3)与洪积扇相比、从分选性、磨圆度、颗粒粗细、透水性中任选三项描述泥石流扇堆积物的特点。(4)调查发现,近年来怒江云南段的泥石流扇逐渐成为当地人们开发的主要对象。推测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1)多发的原因: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显著,
18、降水量大且集中;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构造运动强烈,岩石破碎,多松散物质;四周多高山,地势起伏大。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位于横断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城市较少。(2)分布范围广(或上游分布较多);数量多,密度大。(3)与洪积扇相比,泥石流扇堆积物分选性差(或基本无分选性);泥石流扇堆积物的石块具有棱角,磨圆度差;组成颗粒粗;泥石流扇堆积物透水性强。(4)当地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当地人口持续增长,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泥石流扇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开阔,是当地居民开垦种植的良好场所。【分析】(1)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质、气候、植被等条件去分析。地形条件: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19、重力作用强;地质条件: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多松散物质;气候条件: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可以结合泥石流的危害去分析,泥石流灾害会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城市较少,因此影响较小。(2)由图可知,与洪积扇相比,怒江云南段泥石流扇的分布面积更广;且位置更加靠近河流上游;泥石流扇是特珠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谷地狭窄、两岸支流密集且比降较大,山体以花岗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为主,泥石流灾害多发。因此与洪积扇相比,泥石流扇的数量更多、分布密度更大.(3)比较洪积扇和泥石流扇堆积物的特点,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3 地理 高考 二轮 复习 考点 专项 地质 地貌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