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发掘规范》.doc





《《田野考古发掘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考古发掘规范》.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一九八四年五月目 次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考古调查与考古钻探第三章 遗址发掘第四章 墓葬发掘第五章 发掘资料整理与发掘报告编写第六章 发掘资料管理第七章 附 则附录一、遗址记录要点二、表格式样三、测定标本采集方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田野考古工作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保护古代文化的重要手段。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保田野考古工作符合科学要求,特制定本规程。第二条田野考古工作实行领队负责制,领队对执行本规程负有完全责任。每个考古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尊重客观实际的工作作风,模范执行和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第二章
2、考古调查与考古钻探第三条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主要指地面踏查,一般分为区域普查和专题调查。1调查前虚拟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和物质准备。2调查必须实地勘察,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见附录二:表一)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的文字记录。3将调查对象的准确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对其全貌和重要的局部摄影、绘图。重要的碑刻、题记等应取拓片。捶拓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文物安全。4认真采集各类标本,力求全面反映遗存内涵。5必要时可适当铲平断面或进行个别孔穴钻探,以了解遗存的范围及堆积情况,但不得随意乱挖。6对调查对象要逐一编号,调查所得的全部资料应登记、存档。7及时写出调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工
3、作经过、主要收获、初步认识、存在问题,以及对今后保护和科研工作的建议。第四条 考古钻探考古钻探是田野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行时应慎重,尽量减少对古代遗存的损伤。1探孔必须保持规整,孔穴要用纯土添实。2墓葬一般以探到墓口为宜。遗址的布孔不宜过密。3绘制探孔分布图,写出探孔记录,采集探孔遗物。4探明的遗迹现象要写出文字记录,内容包括:分布范围、层位、结构、年代等。测绘平剖面图。5写出钻探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工作经过、主要收获、初步认识、问题和建议等。6提倡对各种无损伤探测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第三章 遗址发掘第五条 领队职责工地领队应对下列事项负责:1组织各项发掘准备工作。2确定发掘区、布方及编号。
4、3制定碳方、工地库房和其他工作的负责人。4协调各探方发掘进程,掌握全发掘区的地层划分。保证重要遗迹或遗迹群体的完整。对各种遗迹予以确认、编号及验收。5对发掘中的疑难问题组织现场讨论,并作出最后决定。6决定发掘工作的其他有关技术问题。7写工地工作日记。主持绘制发掘区平、剖面图。8主持对全部发掘资料的审查、清点、保管和移交等工作。9写出发掘工作情况总结,并对重要遗存提出保护的建议。10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工伤事故,保障文物安全。第六条 遗址发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遗址发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与记录遗存的本来面貌。1遗址发掘一般采用探方(沟)法。探方(沟)一般取正方向(磁针指向)。探方面积一般为55m2,
5、探沟面积一般为210 m2,根据遗存的不同和需要亦可适当放大或缩小。探方的西南角为探方的坐标基点。探方的东边和北边各留宽1 m的隔梁。东北角11 m2为关键柱。重要遗址应设立永久性总坐标基点。2根据土质、土色和其他现象划分地层和遗迹单位,由晚及早,逐一揭露。必须注意遗存间的关系。3一个遗址的探方、遗迹要统一编号,多次发掘的遗址要避免重复编号。4每个探方及相邻探方平、剖面图的地层、遗迹现象必须吻合。5跨探方的遗迹单位应由领队指定一方主持处理和记录。需要打掉隔梁时,应征得领队同意,绘好剖面图后方可进行。6较大或较复杂的遗迹现象,应采取分步揭露的方法,如先发掘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7重要遗迹如需解剖时
6、,应在仔细观察记录、绘图、摄影之后起取。8探方负责人必须亲自动手划分地层和处理重要遗迹、遗物,做好记录。9发掘工地必须整洁有序,严防不同地层或遗迹单位的遗物相混杂。发掘完毕,无特殊原因或需要,必须回填。第七条 出土遗物处理1地层及遗迹单位的遗物应全部采集,标明单位。器物标本(指石、骨、蚌、金属、漆木器,完整或能复原的陶、瓷器,以及其他重要或特殊的遗物)需要单独包装。对难以分清归属的遗物可作参考品或归于较晚的单位。2器物号以探方(沟)的层次或遗迹为单位编排。如层次或遗迹的编号变动,器物号须相应更改。3发掘工地应设立库房,由专人负责。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入库遗物不乱、不损和安全。4工地难以处理
7、的遗物要尽快邀请或送交有关专业人员处理。第八条 测定标本采集注意采集碳十四、热释光、古地磁等年代测定标本;注意采集孢子花粉等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标本(参见附录三)。第九条 遗址资料记录1 探方、地层和遗迹单位等使用的符号必须统一。 地层根据叠压顺序,自上而下依次编为:、。 探方和遗迹单位符号一般采用其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如探方(沟)T 灰坑H 房屋F 沟G 灶Z窑Y 路L 墓M 井J2 文字资料必须合乎记录要点,字迹工整。 坚持写探方发掘日记。内容包括:日期、工作情况、重要遗迹遗物的描述与处理(附草图)、疑难问题的判断与处理、器物标本的临时登记等。 探方发掘完毕,立即写出探方记录和遗迹记录(附
8、录一:遗址记录要点),填写器物标本登记表(附录二:表三)。 探方和遗迹记录应使用统一印制的记录本填写,一式二份。3绘图资料要求准确无误,图面清晰、干净,一式二份。 发掘区图包括:位置图和总平、剖面图。平、剖面图要互相吻合。总剖面图要以遗址总坐标基点确定水平基线。 探方图包括:平面和四壁剖面图,其他必要附加的平、剖面图,一般比例为1:50。剖面图要以探方坐标基点确定水平基线。其他要求同发掘区图。 遗迹图包括:平、剖面(或剖视)图,其他必要附加的平、剖面(或剖视)图,一般比例为1:20。 每幅图必须注明图号、图名、磁针方向、比例、图例、绘制日期、绘图人和必要的说明。4摄影资料必须保证质量和数量 发
9、掘前要拍摄地貌全景。发掘中的各个阶段要拍摄发掘区全景。 凡遗迹和重要遗物出土情况都要摄影,有的还要拍摄特写照片。对同一对象要进行不同角度与不同感光的重复拍摄。重要的遗迹现象,须在确认摄影资料合乎要求后方可继续清理。 摄影要填写登记表(附录二:表四)。 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发掘,提倡拍摄或利用航空照片,拍摄电影、录像等。5上述资料以探方或遗迹为单位存档。第四章 墓葬发掘第十条 领队职责和工作基本原则墓葬发掘的领队职责和工作基本原则与遗址发掘相同。墓葬发掘要注意墓地的平面布局、墓葬与相关遗迹的联系等,并应特别注意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第十一条 墓葬封土1墓葬封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部掘除、部分掘除或保留
10、。2发掘封土前,应注意封土及周围有关的遗存,并完成绘图、摄影、文字记录等工作。3发掘封土应分部进行,详细观察封土结构,注意封土内与建墓、葬俗有关的遗存,做好资料工作。第十二条 土矿竖穴墓的发掘1排列密集、关系复杂或与遗址交叠的墓葬,应采用探方法,按遗址发掘的要求,逐层清理,直至生土。2必须搞清墓葬的层位关系,确认墓口界限,方可下挖。要注意区分盗洞、扰洞及其遗留的物品。3填土应逐层发掘,逐一填土的结构及与建墓、葬俗有关的遗存。遗物应全部收集。4墓穴(包括墓道、墓室)的清理要注意脚窝、工具痕迹、二层台、壁龛、腰坑等与建墓、葬俗有关的遗迹。要特别注意葬具及其他遗物的朽痕。5随葬品必须经摄影、绘图之后
11、,方得移动。随葬品须逐件编号、登记,其编号必须与墓葬平、剖面图中的编号相符。复杂、易损物品的起取与保存,须遵照有关技术规定,由领队指定有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必要时邀请或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处理。6人骨架应做性别、年龄及 体质人类学等鉴定。保存较好的人骨架要全部取回。保存较差的,要尽量取回头骨、盆骨、肢骨和牙齿。骨骼标本要编号,加固。葬式、葬法等有重要价值的,应按原状取回。有可能出尸体的墓葬,要做好出尸体的准备工作,并请医学部门协助处理。7陪葬坑、车马坑等遗迹的清理原则一般同墓室。第十三条砖室(石室、洞室)墓的发掘1发掘前需搞清墓葬范围及墓道(门)位置。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由墓道(门)进入墓
12、室清理,否则应采用揭顶法。3要注意墓室的结构。壁画、画像砖(石)和题铭砖(石)等应全部编号、摹绘、捶拓、摄影,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就地保存或全部、部分取回。4葬具、骨架和随葬品的清理原则同土矿竖穴墓。第十四条 墓葬资料记录资料记录原则同遗址发掘的要求一致1文字资料包括:墓葬发掘记录表(附录二:表二)或详细文字记录、随葬器物登记表。2绘图资料包括:墓地平面图、剖面图,墓葬平面图、剖面图,以及必要的结构图、局部图、分解图和透视图。分层放置的随葬品应绘分层平面图。3摄影资料包括:墓葬结构、葬式、随葬品及与墓葬有关的遗迹现象等4以上资料以单个墓葬为单位存档。第五章 发掘资料整理与发掘报告编写第十五条 发
13、掘资料整理1全面校核田野发掘的记录资料。如原始记录有误,须另纸勘误,严禁改动原始记录。2要尽最大努力复原器物,尤其是陶器。3 运用地层学、类型学的方法考察全部资料确认遗存的相对关系。 选择层位关系明确、出土器物有代表性的若干组遗迹为典型单位。 由早及晚考察器物(主要是陶器)的变化,分型定式,确定标准器。 确定的遗存的年代序列并反复加以验证。4运用多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遗址进行综合考察。如:碳十四年代测定、热释光年代测定、人骨(尸骨)鉴定、动物和植物标本鉴定、土壤植物孢粉分析、陶(瓷)器成份结构分析、金属成份结构分析等。5参考有关资料,对遗存进行综合分析。6绘制遗迹、遗物图。编制器物卡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野考古发掘规范 田野 考古 发掘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