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doc
《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名目录内容第一编 20052006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 / 001 第一部分 理解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 001 第二部分 全国性银行篇:20052006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财务评价分析 / 014 第三部分 城市商业银行篇 / 032 第四部分 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 090 第五部分 20052006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结果 / 140 第二编 名家云集纵论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 / 148 吴念鲁:直面竞争,应对挑战 / 148 曹凤岐:只有真正改造成现代公司,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 152 罗哲夫:踏踏实实地做好事情,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 154 李连
2、仲: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开创性多多 / 155 王滨:竞争力研究是商业银行的永恒课题 / 156 焦瑾璞:城市商业银行应该避免同质化 / 157 洪崎: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银行评价的核心指标 / 158 魏加宁:银行竞争力研究能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 160 陆华裕:小银行要尽心用心,找准定位找准目标 / 161 杨毅:通过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发展解决效益问题 / 162 第三编 名家论坛之一:打造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 164 王快雪:小银行也能找到发展的大空间 / 165 李镇西:选型和定型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要条件 / 167 许文:当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生存问题比发展问题
3、更为紧迫 / 169 黄光伟:城市商业银行要保持“草根性” / 171 化新民:城市商业银行未来有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 173 关喜华:解决城商行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城商行对自身的定位问题 / 174 孙彤:对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应采用年末数据 / 175 贾汉忠: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寻得商机 / 176 吴念鲁: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把握五个方面 / 177 第四编 名家论坛之二:将“市场监督”进行到底专家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 / 179 巴曙松:发挥第三方监督的积极作用 / 180 魏加宁:科学的排名非常有意义 / 181 李连仲: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对于我们当前的金融监管工作有
4、重要的参考价值 / 182 王元龙:排名既要体现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 / 183 詹向阳: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方式 / 184 赵彦云:排名本身并不重要,发挥信息平台功能是最重要的 / 185 第五编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 / 187 一 写在前面的话 / 187 二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的几点说明 / 190 三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框架 / 192 四 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分析 / 193 五 现实竞争力分析 / 195 六 潜在竞争力分析 / 203 七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 223 八 2004
5、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 / 232 第六编 中国银行业风险研究报告各商业银行相对风险指数及其排序 / 250 一 前言 / 251 二 关于“中国各商业银行相对风险指数”的说明 / 253 三 银行各类风险指标得分及排序 / 260 第七编20052006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英文摘译)/ 275 一 研究框架 / 275 二 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分析 / 281 三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评价 / 289 四 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以及地区金融生态 / 294 五 2006年大限和城市商业银行在2005年的重组运动 / 302 六 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选择 / 315
6、第一编 20052006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第一部分 理解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一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的现实紧迫性(一)当下金融环境剧变之格局20052006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源于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一是监管环境在变。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资本覆盖风险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2004年国家监管部门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把资本充足率确立为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并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明
7、确要求到2006年底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对届时资本金不足者,监管当局可采取纠正措施;对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监管当局还可要求商业银行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并依法对商业银行实行接管或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随着资本监管的强化,中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经营发展模式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银行信贷等以资金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与支持,银行信贷资产和其他风险资产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并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推进器;另一方面,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所带来的规模快速扩张,将占用较大的资本,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中国
8、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探讨经营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积累能力和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建立稳定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实现资本监管下的业务持续发展。资本补充不是目的,而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核心是化“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通过业务与盈利模式转变,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其二是市场竞争环境在变。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优化的动力。这些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数量和规模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如此数量众多的银行依靠着同质业务模式和相对单一的收入结构越来越感到难以为继。同时随着200
9、6年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外资银行业务的逐渐开放,将使银行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外资银行的挑战,使中资银行面临的不仅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在产品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有更明确的市场定位、更好的产品、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来应对挑战。近年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因素自行进行差别定价,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负债管理。可以说,中国银行业依靠存贷利差获利的盈利模式正在受到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已成必然之势,因此中间业务提供的增值服务将成为极具潜力的
10、利润来源。中国资本市场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如发行短期融资券等在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挑战的同时,对其发展中间业务也带来了机会。我们也注意到监管机构允许银行设立基金公司,银行借此可以开展中间业务,并逐步拓展其他业务。而资产证券化业务、保险业务以及理财业务有望成为银行新的利润源泉。其三是客户的需求环境在变。银行的业务和收入结构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取决于银行能否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产品外,还取决于银行的客户是否有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水平而非规模将成为决定中国企业生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现金管理、资产托管服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将成为未
11、来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发展的热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个人业务市场规模会逐渐扩大,同时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会开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方向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在银行中的重要性也会逐步提升。(二)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缓慢凸显竞争力研究的紧迫性面对当下金融环境剧变之格局,面对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强的扩张和攻势,中国商业银行显然缺乏足够的紧迫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不仅表现在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资本金严重不足、金融案件频繁发生、经济效益低下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在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下,中国商业银行无论是在业务产品创新、信息化等技术因素方面,还是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治理结构、人力
12、资源等管理因素方面,都明显缺乏竞争力。从银行治理上看,“官本位”现象仍然严重。银行仍沿袭着典型的“行政化”治理结构,各级管理人员的官员色彩十分浓厚。有的银行即使在紧锣密鼓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也仍在突击明确员工的“行政级别”。从银行经营理念看,在授信方面仍奉行“唯所有制论”、“唯规模论”等,粗放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新竞争形势下银行业务的战略转型。从银行组织流程看,基层行缺乏活力。中资银行职员大多在基层行,由于基层行职工收入低,考核机制不尽合理,且各总行纷纷上收权限,经营战略上采取“四集中”(向大客户集中,向优质客户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总行集中)的策略,业务、利率等定价权皆在总部,
13、审批层次多、时间长、效率低,使基层行逐渐失去活力。从银行业监管环境看,银行业引资存在事实上的准入不平等。目前相关监管法规允许单个股东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外资最高不超过20,而对国内民营资本,法规虽无明确规定,实际审批皆以10为限。这种不平等实际上限制了民营资本向中资银行的投资。此外,中外资银行税负不平等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客观上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严峻竞争形势,如何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保护期内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有效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核
14、心竞争能力,是中国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故此,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之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这也是我们此次推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报告的出发点和归宿。二国内外有关银行竞争力研究动态目前国内外与银行竞争力相关的研究大体有五块:一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家竞争力中的金融体系指标及其测评;二是有关专业报刊,如英国银行家杂志、欧洲银行家杂志以及亚洲货币等对世界大银行的
15、指标排名和比较;三是国际评级机构对银行进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四是国外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的CAMELS评级模型;五是国内学者提出的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分析。WEF和IMD是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国家竞争力的宏观测评,即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而银行业竞争力是构成金融业竞争力的内容之一。WEF和IMD关于金融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一国的金融竞争力及影响有全面直观的了解,但是对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仅停留在几个重要指标上,不足以反映一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其一级资本进行排名,它既可以考察单个银行,也可以考察一国银行的整体实力。其排名主要考
16、核的指标有:银行的一级资本、资产规模、银行经营稳健状况、收益率以及其他综合指标。这一排名已被视为对银行业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这一指标体系对银行当前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竞争实力做出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广泛加以研究和应用。但这一排名也存在明显缺点,它仅仅是一定时间段内一些数据指标的比较,对于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其他要素分析不够,如制度因素、市场结构等,所以不足以衡量和评价一国某银行及该国银行的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国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等公司每年对国际大公司和商业银行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作为金融机构核心部门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商
17、业银行信用评级就是在全面分析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信用质量做出综合评估,并用一种简单的字母数字组合符号表示风险大小。着重对风险方面进行分析,关注的是信用主体的违约概率。2004年,国内的中诚信评级公司也开始对国内若干家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评级,其方法论基本上遵循了国际评级机构的分析框架。CAMELS评级系统,即骆驼评价系统,也称为“统一金融机构评级系统”,目前已被国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该系统主要是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六个方面:资本充足率(C)、资产质量(A)、管理能力(M)、收入及赢利性(E)、流动性(L)、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S)。2001年以来,中国
18、监管当局参照美国的CAMELS风险评价体系,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开始设计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系统。2006年1月,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并设置了一系列指标对每个层次的状况进行衡量。近年来,国内银行竞争力渐起。多数研究者集中于国内各家银行的财务绩效比较,也有学者采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对国内外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而真正上升至银行竞争力层面的,并不多见。焦瑾璞先生2001年的研究是个代表,他提出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框架。他指出,影响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现实竞争力、潜
19、在竞争力、竞争环境、竞争态势。此外,魏春旗和朱枫在2005年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研究框架,他们分别从技术、流程、组织、制度、人才、文化、战略等七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做了系统的理论诠释。三我们的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框架我们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模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这里所谓资产是指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即一定时间段内的一些银行数据的比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财务评价。可以说,财务评价本身构成了目前所有有关银行比较研究的主体,无论是宏观金融体系的测评、英国银行家的世界大银行排名、信
20、用评级还是国内银行绩效和效率研究。毋庸置疑,财务指标是一种最为通用的商用交流语言,任何人都能很直观地了解银行的现实状况(见图1.1)。但是,应该看到,财务评价主要是通过对银行一定时间段内的主要经营数据进行静态的分析、比较,对一些管理指标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求真实揭示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采取的是统计计量的方法,而对于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中的一些活的要素,如竞争战略、营销组织、公司治理等等涉及较少。并且往往在一些漂亮指标的背后并不一定就真正对应着银行的竞争实力的提升,诸如政府的财务救援、地方治理的优化等等,都有可能在短期内包装出一个“好银行”。故此,财务指标或许既不能说明如何实现以后
21、的竞争业绩,也无法反映是基于什么措施和手段而取得目前的竞争地位,本质上是一种短期、静态的分析方法。图1.1中国商业银行财务评价层次分析法基于此,我们认为,银行的竞争力研究不仅要考察现实结果,更有意义的是要考察背后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回答银行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更需要分析这一存在是怎样实现的。只有在分析过程中才能真正提炼出银行竞争力之精髓,我们把后者称之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现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特殊性,我们将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1)发展战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银行的高层
22、决策者对银行自身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及时清醒的判断,确定银行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确立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制定银行总体战略、市场战略、竞争战略、兼并重组战略和学习战略。(2)信息科技。商业银行竞争力要具备先进的客户需求分析能力、领先的产品研发和服务方案设计能力、有力的信息科技支持能力和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信息化技术平台是保障,是形成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离开信息科技,银行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来讲,深化信息科技在客户服务、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应用,能增进技术与业务的相互融合,提升核心产品、品牌产品的技术壁垒。(3)组织和流程再造。银行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
23、转型,必然要求组织再造和流程重组,这也是全球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其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协调、整合各项金融产品,通过广泛、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和交叉销售,为顾客提供快捷、满意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有赖于市场导向的、面向客户的、高效率的、多样化的业务的高效、有序营运,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4)公司治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清晰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对银行的经营者产生有效的约束,为银行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一套必要的动力与激励机制,使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得以根本改观。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重点是要解决公司治理由基本架构
24、、基本制度等方面的“形似”到实际传导和运作等方面的“神似”的问题。要围绕经营转型,完善公司治理传导机制,把分权、制衡、问责、透明等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化做银行基本制度和具体可行、详细明确、覆盖各个层级环节的制度规范,化做一整套明确完整的传导、执行、监督、控制、反馈机制,使公司治理从银行“上层”有效传导到“基层”,更好地推动经营转型。(5)人力资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需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使优秀人才进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商业银行 竞争力 评价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