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10195.doc





《毕业论文浅谈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1019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谈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10195.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本科毕业生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 论 文 内 容 摘 要摘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保护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包括运用基因工程减少作物的化肥施用量、改善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消除除草剂污染源、生产可降解塑料以及新型基因工程杀虫剂的开发,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现代生物技术具有高效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它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废水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及再利用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Using the modern biotechnology to en
2、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has achieved new achievements, including us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o reduce crop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lants absorb heavy metal pollution, eliminate the herbicide, production biodegradable pla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tic enginee
3、ring pesticides, thus play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unction.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s a kind of technology,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etc., which 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pair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for wast
4、ewater treatment,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use and provides a very effective way. Using the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advantage. 文章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 生态环境 污染治理 应用(本栏由论文作者填写)指导教师单位
5、职称评语:成绩: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审委员会意见:盖章:年月日目 录摘 要2目 录4第1章 概 述51.1 生态环境的概念.5 生态环境污染的概念5第2章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现状及危害.621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62.2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7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9第3章 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103.1生态环境法的基本特征103.2 我国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113.3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15第4章 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第一章 概述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
6、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
7、素”共同组成。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污染的概念生态污染即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生态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
8、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第2章 生态环境污染因素、现状及危害2.1 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造成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以下因素:一、农民
9、的环境意识不强,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生态化程度不高。这是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这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每况日下,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影响这一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成正比例关系,试想如果一个人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他会去谈什么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吗?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才会对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环保意识才会增强。这一点可以从东部和中西部农村环境质量的差距得以证实。其次,是由于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和政府对农村人民的环保意识宣传不够,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和生产效益
10、不高,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再次,这当然和当代社会对农业这一行业对农民这一身份的轻视有一定关系,错误的认为农民是二等人,从事农业劳动没有前途可言。这使得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较少,像大学生就很少会选择这一行业,这样一来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就提不上去。我想要扭转这一观念,需要政府对给农民以和城市同等的待遇,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大学生去从事这个行业。同时全社会也要转变观念,要知道没有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社会将难以发展。二森林、草地的严重破坏及水域、湿地的不适当的开垦。我国森林蓄积量虽然名列世界前列,居第8位,但人均只有m3,是世界人均m3的12;森林覆盖
11、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26的一半;人均森林面积0.11hm2,是世界人均水平hm2的17.2,居世界119位。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相当贫乏,加之滥砍滥伐得不到控制,全国每年仍有44万hm2的林地,转为非林地,有165.4万hm2的林地转为无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森林毁坏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小气候条件,蒸发量提高、温度降低、风速增大,大风日数多,不仅使草场失去了抵御风沙的天然屏障,同时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最终导致沙漠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海和沟壑纵横的荒坡。森林的破坏,使得调节气候、截流吸纳雨水、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的能力减弱,洪涝及干旱灾害越来越频繁、灾情越来越
12、重、水土流失越演越烈,导致大面积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由于滥垦过牧和不适当的管理,导致我国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草场质量日趋下降。目前我国北方牧区2.24亿hm2可利用的草地中,明显退化的面积有0.467-0.667亿hm2,其中有0.133亿hm2已退化为沙漠,并以每年hm2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我国草地退化率已达56.6%,耕地退化率也超过40。毁林、毁草和不合理的耕垦,使得沙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沙尘旱暴及扬沙天气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已经对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人力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湖泊和湿地是流域来水的“汇积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调节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灌溉、旅游资源等作用,被
13、美誉为“地球之肾”。我国现有湿地面积25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2.6,不足世界平均6的一半。由于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现在已全面退化。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有1/3以上的湖泊被开垦,开垦总面积为13000hm2以上,因开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000余个。开垦湖泊的蓄水容积减少达500亿m3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淮河泾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蓄水总量的1.3倍,在建三峡库容的5.8倍。库容减少的直接后果是调节江河来水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灾害加重和淡水资源的减少;间接后果是,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导致气候异常,雨水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繁等。由于湿地景观的严重破坏而缩小,还使生物多样性衰退及污染日
14、趋加剧,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与湿地进一步受损。三、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五、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
15、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 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2.2 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总体在恶化
16、,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一、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二、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
17、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三、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四、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五、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
18、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六、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
19、40亿立方米。七、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八、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
20、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国积存量为66亿吨,人均6吨废渣。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一、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灾害频繁2007年0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举行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说,2006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
21、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2007年仅1-2月,中国因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民政部发布中国6月份灾情与近年同期相比略偏重,自然灾害以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旱灾和风雹为主。全国受灾人口达96614万人,死亡309人,失踪48人,紧急转移安置1812万人。据统计,自然灾害还造成129220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面积8398千公顷;倒塌房屋280
22、万间,损坏房屋83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26亿元。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当前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地区都有随时爆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 监测数据表明,辽河、海河已经为重度污染,一些河道丧失了使用功能;滇池、巢湖、太湖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今年以来,环保总局接报并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已经达到65起,其中较大以上环境事件13起。尤其今年4月以来,太湖蓝藻持续暴发,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周生贤说,河流湖泊的污染已经使老百姓的环境权益严重受损,今年1月至5月,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
23、。由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必然导致气候异常,灾害频繁。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说,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接连两次遭受强 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二、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中期,损失每年约为1875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水污染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浅谈 生态环境 污染 治理 1019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