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试题对教学导向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考试题对教学导向的几个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论高考试题对教学导向的几个问题1998年一般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有比以往试题较多、较新、较突出的特点。其根本特质是试题 加大了改革力度,充分表达出命题思路与教学,以及阅卷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即命题对教学的剧烈导向作用与 阅卷表达命题精神的高标准要求。命题、教学、阅卷三者能在和谐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在各自涵盖的阶段实施 操作,这才是优秀考生脱颖而出的重要保证。假如说自1978年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始终在考学问范围,考应试 力量,考操作手段,充当指挥棒作用的话,那么1998年的试题精神则在强调学问容量的同时,特殊突出对素养 标准与创新力量的要求。从“考学问”到“考创新”的变化,是高考命题与教学
2、相互砥砺的结果,对历史教学 将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它标志着历史教育学进展到一个更宽敞的空间,其意义无疑将涉及到中学、大学、科 研院所的教学与讨论,值得同仁共同重视。一、选拔考试与“淡化教材”高考不是水平考试而是选拔考试,这已是开宗明义的事情。历史教材与教学一贯是以水平教学作主体要求 的,随着选拔考试地位重要性的逐年增加,若承袭“依纲靠本”的套路创制高考试题,那简直无法操作,无从 选拔。为了拉开成绩档次,命题人曾经采纳“爬坡”题的手段,以便让高分成绩应运而生。年复一年,坡复一 坡,结果命题“走火入魔”,试题答案要求的时间跨度多达数百年,空间地域则横跨欧、亚、美,好生了得! 笔者曾戏言:“这样的题
3、目,若请大学历史教授应试,别说高分,便是及格者恐也寥寥。”一根指挥棒把路越 指越窄,从教材内容中查找答案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命题人固然也就“黔驴技穷”。这一现象消失以 后,教育界及社会对此赐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80年月末到90年月初,关于命题方向的争辩,可谓沸沸扬扬 ,命题人、教材编辑、历史教师各有其说,焦点仍旧集中在试题,何去何从。命题人的才智与改革一样是逼出 来的,由于不改不行。中选拔考试的既定要求明确之后,命题人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从今,在书本上寻求文字 答案的状况不再消失了,背课文的教学方法受到冷落,随之,对教学的影响便是“淡化教材”。所谓“淡化教材”,开头难以理解,文科历史难教
4、的怨气一度充满不散。教学中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与处理,绝大多数教师功底颇深,游刃有余,困难的是试题参考答案无法制作,只有靠“大运动量训练”,以 数量对质量的方法来弥补。然而,具有挖苦意味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教师大呼其答案难作的时候,考生成绩依 旧上升,教师尚且难答的问题,学生应试却较圆满。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命题的选拔要求与教材的根本内容 是可以并需要通过教学来得到统一的,“淡化教材”只是照本宣科的反动,“淡化”是一种现象,本质则是促 进真正意义上的“强化教材”。对历史教材内容,若不作出周密解析或精确抽象,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历 史教学在素养教育中的功能及高考应试效应都会大大减弱。因此,为
5、进一步表达高考选拔人才这一特定目标, 命题者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创新试题。我们不难发觉近几年的试题,很多是在教材中的薄 弱环节,乃至简单论述滞后的地方落笔。有人疑心命题特地与教材犯难,这是误会。在试题中对历史学的最新 科研成果快速作出反响,对史料和史论的观点、内容提出更准确、更科学的要求,这是源于教材、升华教材的 表现,是敬重教材提高教学水平的正确举措,表达了命题与教学的同一性原则,是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等院校 的保证,方向是正确的。如1998年试题第31题,内容要求是推断德国疆域图,正确答案是1938年10月1939年 2月。所设三个迷惑项为:1936年3月1937年2月、19
6、37年3月1938年9月、1939年3月1939年9月,彼此时间 相差不到一年。在教学中极少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这类试题,而这样准确的要求并非是死记硬背才能到达的。 这道题透视出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与美英绥靖政策的种种背景,必需借助历史思维才能推断裁定,称得上是“ 用大手笔写小文章”。一道精品小题无异于考察几道大题,这种源于教材确又高于教材的命题精神,不仅不会 使教材淡化,而是会促使教师更深入钻研教材。假如缺乏这种高层次的备课和讲授,学生的成绩也就自然达不 到选拔档次的要求。再发第49题,提出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为何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 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两者进展比
7、拟,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拉美独立战斗的背景与进程归纳并抽象 出特点,教材并未直接讲出。只有在教学中深刻熟悉生产力是社会进展的打算因素这一根本理论时,才能迎刃 而解,否则此题很难入手答复。笔者对湖北地区考生试卷的粗略分析证明:能较全面答复?题的考生大约占全 体考生的1/10,力量强、有创新意识的考生通过这道题的测试显示了其才能。二、历史的现实意义与命题导向历史试题如何创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或制约,多项因素需要在相当高的标位上进展综合平衡。其中最值 得注意的莫过于试题现实的社会效应,这是史学功能的必定。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史实的生动性特点, 通过试题得以坚韧表现,在正常状况下,“资政”与“教化”
8、的史学意韵不行能不占有命题人的思想主体。19 98年试题主体精神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爱国主义是试题灵魂,教科兴国、统一市场建立 是世界史命题的重点。试题所要求把握和熟悉的均围绕中外历史在经济和文化成就方面的阅历与教训,与当前 改革开放大潮和谐全都,对我国现时经济建立与精神文明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如,对人民公社错误的实 质性批判、日本教科兴国与经济进展的重要阅历、南北美州统一市场建立的胜利与失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 的再评价等问题,都不只是停留在表层学问的要求上,其深层涵义,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急迫需要的宝 贵财宝。这样的命题动机、思路、目标对中学历史教学将具有鲜亮、突
9、出而又长远的导向作用。三、试题的活性因素与创新思维怎样学习历史,长期以来在重记忆与重理解的关系上,始终是个热点话题。不太在行的人都信任学历史就 靠死记硬背,从对史实的记忆到对概念的记忆,多多益善。事实上,为了考大学,高中文科学生的背记力量已 发挥到极至境地,足以令教师赞叹!机械记忆的应试效果曾大大促成命题者以反猜题的姿势加以应对,间或也 有较偏较怪的试题消失,以防止高分区的过分扩大和考分的过度集中。这种态势曾考验着命题者,也逼着命题 者不得不在考力量上下气力,对考生有创新力量的要求必定要提上日程。创新力量是人的素养中最具生命力的 ,在现代科技高度进展的时代,学问信息空前增大,对信息的组合与剔析
10、的准确性越来越高,同等的信息怎样 提取其价值,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意识剧烈的人才能把握住科技进展的方向。一个民族若远离墨 守陈规而又拥有创新的文化气氛,这个民族必将是一个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民族,现代社会只有创新精神的 民族才能进入优秀民族之林。基于这个熟悉,历史教学与选拔人才的高考命题,务必贯彻创新精神。所谓创新 ,固然是在大量根底学问与根本理论的前提下绽开的。创新力量的要求,不仅不会同传统教学与考试相冲突, 恰好是传统的连续与发扬。既然如此,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目标,重点不是考知 识,而是考创新。所以,试题的活性因素较多,要替考生开拓创新思维的条件。199
11、8年试题正反映出这种趋势 。例如第34题,所问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规划”之根本目的,所设四项均属正确项: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展经济渗透、帮忙西欧经济复兴,但符合“根本目的”的 却应当是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这类试题对考生思维力量的培育与促进很有好处。分析1998年试题,布局广博,尤其是主干题还分别设有表层与深层涵义,在赋分中给创新思维以实惠,鼓 励有力。评述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功绩一题,对教材及传统教学提出了有力挑战,看来是破天荒之举,认真 品尝,实属顺理成章。这道题表现出命题人的思路开拓,史德高尚。明显,命题动机是对爱国主义学问范畴的 考察,试题及参考答案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使爱国主义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深入,无疑对 教材与教学的改良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对二战后日本教科进展与经济进展的关系,试题与参考答案 有两点颇具典型,意境很高。其一是,教科兴国,“教”在“科”之前,这绝非文字的先后,而是对“教”的 重要性是否真正明确,挨次之差请全社会留意。借鉴兴旺国家的阅历必需科学把握,是“教科”而不是“科教 ”。其二是,强调教科兴国和日本从引进西方技术到以本国科研为根底的进程。史学功能的内涵通过考题得以 充分表达,考 12下一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