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第十》原文及解读.docx
《论语《乡党第十》原文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乡党第十》原文及解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论语乡党第十原文及解读-作品人物网 公布时间:2023-03-26 16:55责编:暮霭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现在有偿征稿 【导语】: (共二十七章)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1)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译文 孔子在乡里,谦恭温存,似乎不善言谈的人。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清晰流畅,只是慎重罢 (共二十七章)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1)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译文 孔子在乡里,谦恭温存,似乎不善言谈的人。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清晰流畅,只是慎重罢了。 解释 (1)恂恂(xn)如:恭顺的样子。(2)便便(pin):清晰流
2、畅。 感悟 请参见下章感悟。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1)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2)也。君在,踧踖如(3)也,与与如(4)也。 译文 孔子上朝时,跟下大夫说话,理直气壮、沉着不迫的样子;跟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而正直地争论的样子。国君临朝时,尊敬担心的样子,步履安详的样子。 解释 (1)侃侃如:说话理直气壮、沉着不迫的样子。说文:“侃,刚直也。”(2)訚訚(yn)如: 和颜悦色而正直地争论的样子。说文:“訚,和悦而诤也。”(3)踧踖(c j)如:尊敬担心的样子。朱熹论语集注:“踧踖,尊敬不宁之貌。”(4)与与如:步履安详的样子。皇侃论语义疏:“与与,犹缓缓也,所以恭而安也。” 感悟
3、综观论语,孔子的言语交际观主要表达在信言观(请参见论语宪问14.27章感悟)、慎言观(请参见论语为政2.13章感悟)、辞达观(请参见论语卫灵公15.41章感悟)、美言观(请参见论语雍也6.18章感悟)和语境观五个方面。 语境观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要擅长依据言语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语境是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言语环境。它主要包括前言后语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等。情景语境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即何时(时间)、何地(地点与场合)、何事(话题)、何故(交际意图)、何人(交际双方,包括双方的身份、职业、兴趣、情感、思想、信念、意志、共性、气质、力量、修养等),可以简
4、称为“五何”。换言之,言语交际的双方是什么人(何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何时)、什么地点与场合(何地),由于什么事情进展交谈(何事),他们想要到达什么目的(何故),构成了言语交际中的情景语境。社会语境主要由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等要素构成。换言之,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背景构成了言语交际中的社会语境。语境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起着肯定的制约作用,也能够起到肯定的帮助作用。交际的双方只有依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才能收到比拟好的表达效果。孔子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擅长依据不同的语境恰当地选择语言来表达思想,从而获得抱负的表达效果。这两章就充分表
5、达出了孔子言语交际的“语境”观,即注意言语交际中的情景语境。 孔子在乡里,谦恭温存,似乎不善言谈的人。这是由于父老乡亲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大家乡里乡亲的,所谈也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之事,因此不宜在他们面前逞口舌之能,而当谦恭温存。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清晰流畅,只是慎重罢了。 孔子上朝时,跟下大夫说话,理直气壮、沉着不迫的样子;跟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而正直地争论的样子。这是由于在朝廷所谈皆国事,在宗庙所谈皆关乎礼仪。国事和礼仪,皆事关重大,假如听到不当之言论,观察不当之举动,就应当清晰流畅地说明自己的观点,理直气壮、正直地去争论;然而究竟是同朝为官,容貌表情还得保持和气。当国君临朝时,孔子就
6、显得尊敬担心的样子,步履安详的样子。由于大臣必需敬重国君的威武,言语行为皆应有所收敛,更不宜在国君面前放纵。 由此可见,孔子在社交场合擅长依据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对象的不同,来确定自己的容貌表情和选择恰当的言辞,或者说孔子在社交场合特别留意容貌表情和言辞的得体。又例如: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2.23)意思是子贡问怎样交友。孔子说:“真诚地劝说并好好地引导他,假如行不通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朱熹论语集注云:“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导之。然以义合者也,故不行则止。若以数而见疏,则自辱矣。”孔子此言,确实为交友之道。从言语表达的角
7、度来看,这表达了孔子言语交际的“语境”观。当朋友有过错时,该怎样帮忙他呢?孔子认为要“忠告而善道之”。这是考虑到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来进展言语交际。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并非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乐于听取逆耳之言。因此当朋友不听忠告和引导时,假如仍旧一味地“忠告而善道之”,或许他会认为你这是看他不顺眼,是在挑他的刺,于是他就可能对你产生反感,甚至敌意,或者反而劝你少管闲事。而你也会认为朋友把你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因此觉得憋屈,觉得自讨没趣。若果真如此,则是言语不得体。所以孔子认为,面对这种状况就不必再去“忠告而善道之”,以免自取其辱。这同样表达了孔子言语交际的“
8、语境”观,即依据对方的共性心理、对待批判的态度来打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论语宪问14.13)“时”是“适时”,意思是孔子该说的时候才说,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话。与之相反的便是: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16.6)意思是“陪着君子说话简单犯三种过失:没轮到他说话却抢着说叫做急躁;该他说的时候却不说叫做缄默;不看君子的脸色就贸然说叫做瞎眼”。孔子所指出的陪着君子说话简单犯三种过失,实际上又是从反面指出某些人言语表达不得体、不符合情景语境的三种表现形式:说话急躁、该说却不说、不知察言观
9、色而贸然说。 综上所述,这几章内容对于修辞学中的“语境”理论和语用学中的“得体原则”皆具有启发作用。 10.3 君召使摈(1),色勃如(2)也,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4),衣前后(5),襜如(6)也。趋进,翼如(7)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8)矣。” 译文 国君呼唤孔子接引来宾,孔子脸色庄重,脚步加快。孔子向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分别向左边和右边拱手,衣裳前后飘动,但很整齐。他快步向前,似乎鸟儿绽开翅膀的样子。来宾告退后,他肯定回禀国君说:“来宾已经走远了。” 解释 (1)摈:通“傧”,接引来宾。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曰:“有来宾使迎之。”(2)勃如:矜持庄重的样子。康有为论语注:“
10、勃,变色,矜庄貌。”(3)躩(ju):快速。皇侃论语义疏引江熙曰:“躩,速貌。”(4)左右手:分别向左右拱手。(5)衣前后:指衣裳随着作揖时身体的俯仰而前后飘动。(6)襜(chn)如:整齐的样子。朱熹论语集注:“襜,整貌。”(7)翼如:像鸟儿绽开翅膀的样子。(8)不顾:不回头看,意思是走远了。 感悟 请参见论语乡党10.5章感悟。 10.4 入公门(1),鞠躬如(2)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3)。过位(4),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缺乏者。摄齐(5)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6),逞颜色(7),怡怡如(8)也。没阶(9),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译文 孔子进
11、入朝廷之门,尊敬慎重的样子,似乎无处容身。不站在门中间,走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矜持庄重,脚步加快,说话似乎中气缺乏。提起衣裳下摆登堂,尊敬慎重的样子,屏住气似乎不能呼吸。走出朝堂,走下一级台阶时,脸色伸展,怡然得意。下完台阶,快步向前,似乎鸟儿绽开翅膀的样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时,尊敬担心的样子。 解释 (1)公门:朝廷之门。(2)鞠躬如:尊敬慎重的样子。(3)阈(y):门槛。说文:“阈,门榍也。”说文:“榍,限也。”徐锴说文系传:“阈,门限也。”(4)过位:经过国君的空座位。(5)摄齐(z):提起衣裳的下摆。摄:提起;撩起。说文:“摄,引持也。”齐:衣裳缝了边的下摆。朱熹论语集注:
12、“齐,音咨,衣下缝也。”(6)降一等:走下一级台阶。(7)逞颜色:脸色伸展。逞:伸展;放松。朱熹论语集注:“逞,放也。渐远所尊,舒气解颜。”(8)怡怡如:怡然得意的样子。(9)没阶:走完台阶。 感悟 请参见下章感悟。 10.5 执圭(1),鞠躬如也,如不胜(2)。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3),足蹜蹜(4)如有循。享礼(5),有容色(6)。私觌(7),愉愉如也。 译文 孔子出访他国,拿着圭,尊敬慎重的样子,似乎不能承受。向上举似乎作揖,向下放似乎交给别人。脸色战战兢兢,脚步很小似乎循着线路走。呈献礼物时,和颜悦色。以私人身份与他国君臣会见时,轻松开心。 解释 (1)圭:古代进行典礼时,君臣拿在
13、手中的一种玉制礼器。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为君使以聘问邻国,执持君之圭。”说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2)胜:能够担当或承受。(3)战色:脸色战战兢兢。邢昺论语注疏:“战栗其颜色。”(4)蹜蹜(s):脚步细密;步伐小。朱熹论语集注:“蹜蹜,举足促狭也。”(5)享礼:古代出访外国进献礼物之礼。使者初到外国时行聘问礼,然后行享献礼。享:献。(6)有容色:有和悦之色。朱熹论语集注:“有容色,和也。仪礼曰:发气满容。”(7)私觌(d):私人会见。觌:见;相见。 感悟 10.3章是记孔子为君傧相时之容,10.4章是记孔子在朝时之容,10.5章是记孔子为君聘于邻国时之容。总之,此三章皆是记孔子的
14、行为举止和容貌。作为外交官,无论是接引来宾,还是出访他国,孔子皆依礼而行;作为臣子,无论是上朝还是退朝,孔子亦皆依礼而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点感悟: 一是孔子身体力行,行无言之教,为弟子及后人遵循礼仪树立了典范。说文:“礼,履也。”礼之重要,在于履行,实施。无论是接引来宾,出访他国,还是上朝和退朝,孔子举手投足之间、敛容展颜之间,到处合于礼仪,从而呈现了一个谦谦君子和外交官的风采。 二是孔子的行为举止和容貌随着交际的对象、地点、场合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孔子进入朝廷之门,尊敬慎重的样子,似乎无处容身。“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孔子经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矜持庄
15、重,脚步加快。“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提起衣裳下摆登堂时,显得尊敬慎重的样子,屏住气似乎不能呼吸。“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孔子走出朝堂,走下一级台阶时,脸色伸展,怡然得意。“没阶,趋进,翼如也。”下完台阶,快步向前,似乎鸟儿绽开翅膀的样子。“复其位,踧踖如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时,显得尊敬担心的样子。由这种变化,我们好像可以了解孔子心理的变化过程。由此可见,当今的“非言语交际学”、“肢体语言学”或“动作语言学”等从西方引进而来的新兴学科,其实孔子早就开其先河,并为我们供应了丰富而典型的实例,只是有待后人去深入开掘而已。 10.6 君子不以绀緅(1)饰,红紫不以为亵服(2
16、)。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5),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6)。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7),必杀(8)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9),必朝服而朝。 译文 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铁红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浅红色和紫色做便服。暑天,穿着或粗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肯定要加上外衣。黑色罩衫配羊裘,白色罩衫配麑裘,黄色罩衫配狐裘。家居穿的皮袍较长,右袖要短一些。肯定要有小被子,长度为身高的一倍半。用狐貉的厚皮做坐垫。服丧期满,可以佩带任何饰品。假如不是做朝服和祭服,肯定要裁剪多余的布料。羔裘和黑色礼帽不能穿戴去吊丧。每月初一,肯定
17、要穿着朝服去朝拜国君。 解释 (1)绀緅(n zu):天青色和铁红色,都是斋戒时服色。绀:深青透红的颜色,相当于天青色。释名释采帛:“绀,含也,青而含赤色也。”緅:黑中透红的颜色。朱熹论语集注:“緅,绛色。三年之丧,以饰练服也。”杨伯峻论语译注:“黑色是正式礼服的颜色,而这两种颜色都近于黑色,所以不用来镶边,为别的颜色作装饰。”(2)红紫不以为亵服:杨伯峻论语译注:“古代大红色叫朱,这是很珍贵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寻常家居衣服的颜色。”亵(xi)服:家居时穿的便服。何晏论语集解引王肃曰:“亵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3)袗絺绤(zhn ch x):穿着或粗或细的葛布单
18、衣。袗:单衣。絺:细葛布。绤:粗葛布。(4)必表而出之:肯定要加上外衣然后出门。俞樾群经平议:“加上表衣,然后出之。出之二字连文。之,往也。出之者,出往他所也。居家可单衣絺绤,若其出而他往,必加表衣,故曰必表而出之。”(5)寝衣:小被子。古代大被曰衾,小被曰被。说文:“衾,大被。”“被,寝衣,长一身有半。”(6)居:坐。这里指坐垫。(7)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成,不加裁剪。朱熹论语集注:“朝祭之服,裳用正幅如帷,要(腰)有襞积(即折叠),而旁无杀缝。”(8)杀(shi):削减;裁去。(9)吉月:每月初一。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吉月,月朔也。” 10.7 齐(1),必有明衣(
19、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 译文 斋戒沐浴完,肯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时肯定要转变平常的饮食,居住肯定要改换卧房。 解释 (1)齐(zhi):通“斋”,斋戒。(2)明衣:浴衣。皇侃论语义疏:“谓斋浴时所著之衣也。浴竟,身未燥,未堪著好衣,又不行露肉,故用布为衣,如衫而长身也,著之以待身燥。故玉藻云:君衣布,晞身是也。”(3)变食:转变寻常所食,即不饮酒、不吃荤。(4)迁坐:改换卧房,即不与妻子睡在一个房间。古代天子以至于士,卧房分为“燕寝”和“外寝(也叫正寝)”。平常跟妻子住在燕寝,斋戒时就单独住在外寝。 感悟 请参见论语述而7.13章感悟。 10.8 食不厌精,脍(1)不
20、厌细。食饐(2)而 餲(3),鱼馁而肉败(4),不食。色恶(5),不食。臭(6)恶,不食。失饪(7),不食。不时(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酱(10),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1)。唯酒无量(12),不及乱(13)。沽酒市脯,不食(14)。不撤姜食(15),不多食。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饭食腐臭而变味,鱼和肉腐烂了,不吃。食物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难闻的,不吃。食物没做熟,不吃。不合时令的蔬菜,不吃。不按肯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调味品放得不适宜,不吃。肉虽然多,但吃肉不能超过饭量。虽然酒不限量,但不能喝醉。祭祀时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吃饭时须有姜,但不多吃。
21、 解释 (1)脍:切得很细的鱼或肉。(2)饐(y):饭腐臭。(3)餲(i):饭经久而变味。(4)鱼馁而肉败: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5)色恶():颜色不好;颜色变坏。(6)臭(xi):气味。(7)失饪:食物没煮熟。饪:烹饪,把食物做熟。(8)不时:不合时令。礼记礼运:“饮食必时。”(9)割不正:割指宰杀牲口时分解其肢体。割有肯定的方法,方法不当者叫做“割不正”。(10)不得其酱:调味品不适宜。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张南轩曰:“不得其酱,调味之不以其宜也。”(11)食气:主食;饭食。(12)唯:通“虽”。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乡党篇:“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按:此“唯”字当读为“虽”,与上
22、“肉虽多”一例。古书一简中上下异字,往往有之。“无量”即仪礼所谓“无算爵”,言虽饮酒至无算爵之时,不及于乱也。论语此两篇正相连,而一“虽”字当读“唯”,一“唯”字当读“虽”,亦可见古书之难读矣。(13)乱:神智昏迷。此指酒醉。(14)沽酒市脯,不食:祭祀时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15)不撤姜食:不除去姜,意思是吃饭时有姜。 感悟 孔子一生处于战乱之中,青少年时过着贫贱的生活;晚年则周游列国14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竟然活了73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孔子是否具有养生之道呢?应当是有的。从饮食的角度来看,孔子特别留意饮食,匀称合理地汲取各种养分元素和能量,从而使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党第十 论语 乡党 第十 原文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