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讨论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帮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完毕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标准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讨论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效劳教学。 二、课题讨论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根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根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标准、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现教师扎实的根本功;精致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
2、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力量。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学问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讨论教材的根底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学问体系、文章构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简单,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标准、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仿照教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标准、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规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依
3、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细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讨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表达的美妙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表达的美妙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凹凸显示了语文教师的根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力量。 3、讨论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动身,力求通过学习、争论、实践,着重探究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
4、术和构思艺术。 课题讨论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xx) 其次阶段讨论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讨论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xx教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沟通;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沟通(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加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讨论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讨论。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究。参加讨论教师仔细讨论
5、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xx教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究。参加讨论教师仔细讨论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xx教师负责) (3)中期汇报。预备汇报材料(前段讨论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xx负责) 3、讨论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加讨论教师撰写论文,参加讨论教师汇报课。(参加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讨论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xx负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估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
6、、语文板书设计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讨论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讨论论文。 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2 一、讨论的问题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讨论”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讨论课题。本课题结合了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局部班级的学生为讨论对象。本课题讨论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查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展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绽开的讨论。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阅读”
7、与“写作”关系的讨论 读和写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亲密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汲取,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展“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讨论(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学问与力量上的契合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仿照习作的范例。假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
8、写”的因素进展多方位的迁移、拓展。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讨论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讨论(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讨论已经不少,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力量。这是本课题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4、“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力量”的讨论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功能,将教材“一课两用”。因此,如何使课题组教师“形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查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
9、拓展点,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力量”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缘由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寄宿制的学校。本地学生大局部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夫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而选择将孩子送进我校,家庭文化的气氛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根底薄弱,学问面窄,阅读力量差,写作水平低。大局部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念。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量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10、。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力量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三、拟解决问题的详细措施 主要实行以下步骤与措施: (一)预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讨论对象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阅历的语文教师组成。包括: 课题主持人: 课题成员: 2)讨论对象包括三位教师所教班的学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 2、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状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胜利阅历和先进理论,分析归纳“阅读”与“写作”关系,为下阶段的实操打下理论根底。 3、初步制定讨论方案。 此阶段主要采纳文献讨论法。 (二)实施阶段: 1
11、0月9月 1、开题。 2、调查讨论:设计相关调查表格,针对试验对象进展调查讨论并进展分析。 3、开展试验:试验教师依据结合调查讨论得出的结果,以所教文本为凭借设计并实施各单元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案,使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读写结合策略。这样,在解决学生习作文“无米之炊”与“有米难炊”难题的同时,又在写作构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初步构建如下:解读目标,明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读课文,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指导方法,把握读写结合技巧迁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小结回馈,提升读写结合力量。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
12、元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实践读写结合策略: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景物描写”; 其次步,我们精读这个单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图与春雨图时分别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虚实结合法、多感官描写法;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掩盖下的山”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移步换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颜色”一段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绘色法;秋天一文中,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动静结合法;在总结4篇文本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留意,有些课文写结合点比拟多,假如我们都跟学生练习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要精选出最适合的结合点。 第
13、三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把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通过对学生进展“由此及彼”的仿照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句子、片断过渡到长文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迁移拓展。 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准时的回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力量。 4、试验分析:分析试验作文的内容,分析试验过程所消失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准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准时总牢固验工作阅历,准时矫正试验行为。 本阶段主要采纳调查讨论法、观看讨论法、个案讨论法、行动讨论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试验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胜利作法和阅历,撰写课题试验报告。 2、收集整理试验当中所产生的课题讨论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等,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在全校推广讨论成果。 本阶段主要采纳阅历总结法。 四、预期成果形式 1、试验讨论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讨论论文若干篇; 3、课题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实录、片断等; 4、学生相关习作若干篇; 5、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