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doc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怪、宏伟、壮丽,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熟悉“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沟通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妙壮丽。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美丽的诗句
2、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现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丽、宏伟、气概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依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简单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
3、生汇报自己的学习状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 (2)指导难写字。 “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薄”是上下构造,不要写成左右构造。 “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贯”上半局部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覆盖: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矗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方坚决不行动摇。 若隐若现:似乎隐蔽在那里,又似乎显露出来。形容隐模糊约。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方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挨次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
4、是什么关系。 (时间挨次,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争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其次局部(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局部(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丽景象。 第四局部(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构造简单、简单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ng和m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美丽,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
5、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挨次,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宏伟、奇怪、壮丽的景象,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沟通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五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其次局部。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安静,急迫) (3)再读其次局部,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
6、学习第三局部。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局部,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犹如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概。)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高兴,到“又沸腾起来”的心情高涨,最终对“犹如山崩地裂”的赞叹。) 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朗读描写大潮样
7、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d.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四人小组争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丽的景象。 读出大潮壮丽及自己的宠爱之情。 (3)知其序。 是按什么挨次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教师带着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相互说说。 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
8、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局部。 (1)轻声读第四局部。 思索: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
9、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展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认真看,还要仔细听,专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喜爱童话。 2、熟悉8个生字,正确朗读“撤除、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训斥、掩盖、注视、火辣辣、冷酷、开心”等词语,正确书写“牌、添”两字。 3、
1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爱童话吗?我们今日玩一个猜童话的嬉戏。 2、介绍童话。 二、学导读,整组扫读。 1、出示导读。 2、师引导小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引导学生快速扫读整组课文。 4、引导学生谈一谈你有那些收获。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 3、提示学法,自学生字、词语。 4、检查自学。 (1)、易读错的词:火辣辣 (2)、易读错的字:允拆
11、(3)、理解词语:告示牌 5、嬉戏稳固生词。 6、指导书写:添牌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问:“哪些词消失的次数多?” 3、板书“春天、孩子、巨人。”问:“你能用这些词说上一句完整的话吗? 五、总结,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猜童话 读导读,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明确本单元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快速扫读,把能帮忙记忆的句子画下来。 谈收获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回忆学法,自学生字词。 汇报自学状况。 按教师手势读词语 写字 读文,读准字音,思索:那些词语消失的次数较多。 句式练习 创设情境,把孩子引入童话的世界,享受童年的乐趣。 了解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人教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