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依据诗句想象出紧急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用心致志的得意形象,培育想像力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力量,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喜爱美妙事物的情趣,感受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悟感情,培育想像力量。 三、跟教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日,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
2、出访金国,表现出不畏_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爽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宽阔;文字精致,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索: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答复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
3、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肯定的家庭责任。未解:不懂。供:参与。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 其二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蛱(ji)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洁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
4、落落。天长了,农夫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围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得意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夫勤劳简朴的生活),观看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光和农夫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夫患病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5、。“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宠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密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季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
6、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衬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闹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仔细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爽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急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夫劳动的状况:初夏农事正忙,农夫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终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夫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
7、南的田园风光。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爽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急而又开心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妙。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赏课文中美丽的语言,积存美丽词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光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8、 (一)入题展想象作画导入。 1、教师板书流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吗? 2、再写小桥、人家,你又想到了什么?也请你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意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训练学生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按预习提纲检查预习状况。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 4、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哪些疑问。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完成下面要求。留意要会用我们阅读的方法:如:用笔圈画、找出重点语句、朗读等。 1、对家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记?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难忘的景,如课文的第一段。难忘的事,如捉鱼虾蟹、丢花、采花等。 同桌相互沟通。 练习朗读。
9、 2、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A、早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快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适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爱扒开石头,查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C、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诞生的地方。我家只有
10、几间矮小的平房,我诞生的那间卧房,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特别爱它。(诞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的老家,是的诞生地。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议。这里直接表达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2)自读课文,写一写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3)全班沟通。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进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教师、学生、文本、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四)
11、学习小结。 (五)作业拓展: 1、积存词句,进一步体会通过详细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学习古诗:净天沙秋思 板书设计:小溪 景垂柳查字典 小桥流水水鸟 人家 本文是略读课文,用清爽美丽语言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对家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凡写得美又简单理解的文章,我通常实行的教学方法是多读少讲,意在通过学生的读去领悟,去感悟,甚至去背诵,从而积存美文,为写作打根底。反思本课教学优点是: 1、揭题激趣 提醒课题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并了解了文题的出处。再让学生想象“小
12、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重读感悟 略读课文重点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产生共鸣。我大胆放手,的确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反复地朗读、细读有关的句子等)让学生能真正沉着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学问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美丽风光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悟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3、深化课文,拓宽思维 “依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爱的景致。(沟通、汇报)”这局部,学生的发挥是我意想不到的,原来这环节的设计只是想看看学生的动手力量,想不到学生特别
13、喜爱这环节,不但发挥想象力把画画得好,而且(沟通、汇报时)熬炼了学生表达力量,培育学生的审美力量及动手探究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变化。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进展梳理,列习作提纲;再依据提纲分段表达,把重点写详细;最终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环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2、梳抱负象到的场景或大事,仿按例子列习作提纲。(重点) 3、根据提纲,分段表达,把家乡
14、的巨大变化写详细,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重点) 4、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预备范文。 学生预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索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旧比照,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教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教师二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洁。(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这是现在的我的家乡,看,变化多大啊! 2、过渡:你的家乡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15、3、导入:二十年的时间,景在变,人也在变,瞧,我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美丽了,现在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课件出示问题。)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日,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中的“二十年后”,知道这次要写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
16、过渡:同学们,二十年后的家乡毕竟应当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习作要求。 3、学生自读,梳理这篇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家乡的变化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 设计意图: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实际。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忙学生选材,并且使学生明白要在真实生活的根底上合抱负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三、举例指导,启发想象 1、教师引导学生详细说一说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街道公园、住宅广场、科技交通 2、教师以“街道”的变化为例,指导学生绽开想象。 (1)现在的街道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教材 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