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治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加讨论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力量;培育学生发觉、解决问题的力量;让学生学会共享与合作;培育学生正确科学讨论态度和科学讨论方法;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觉,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局部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动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2、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熟悉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治理更难,最终是推动“难上难”,效果“零归零”。表达在: 一差熟悉:课程熟悉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规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规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全部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3、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讨论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熟悉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阅历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忙学生选题绽开的。它注意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
4、主要是传授学问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信息技术课是市教委指定的课程,属地方课程,是传授信息技术的学问和技能,不管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需开设。但全部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同一化。 二差师资:教师来源单一,导致角色不清,任课教师履职不力。 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差,不仅差在任教者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活动方案的指导,当前更差在数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导致任课教师的质不高 由于熟悉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课教师的安排多为遮眼,常是退居
5、“二、三梯队”的人员。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部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较之其他课程领域隐藏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涉及更加广泛简单的课程资源。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殊在治理、组织、讨论、指导力量上,要求任课教师必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2、教师的专职化,导致任课教师的量缺乏 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全部教师和学校治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不应指定少数几个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应专任而非专职。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所打算。然而,绝大多数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
6、导教师的安排上,来源渠道窄,并有专职化的倾向。 这无形地限制了任课教师来源的面,违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人有责、优势互补、合作提高”的选教原则。当遇到专业问题时,难以准时解决;涉及跨学科领域时,难以沟通与合作。 3、角色的错位化,导致任课教师的导不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活动化,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主动实践,要求教师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并对学生进展有效的指导,包括对学生选题的指导,对学生活动方式的指导,对学生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然而,全部学校均将综合实践活动囿于课堂内,不敢让学生到社区调查、观看收集材料。同时,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存在一包究
7、竟的现象,没能表达学生是活动主体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极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无视教师的指导。 三差资源:主动实施欠缺,导致讨论不实,课程资源开发不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本”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国家既没有课程标准,也无教材,只有指导纲要,加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打算了课程内容的高度开放,实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课,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围绕“效劳社区,走向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进展课程内容开发,并对之予以有效治理。但目前大班额、缺财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讨论的空化,以及对该课程实施主动性的丢失,致使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仍停留
8、于嘴上。 四差方法:教学模式僵化,导致评价不高,实施过程畅通不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重在落实“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的理念,善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但绝大多数学校仍固守承受性学习,不能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不能熟悉到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内容,将该课程同其他课程机械割裂,课程意识和课程观缺失,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无从下手,不知怎么上,何时上。 在评价方式上,多数学校没有这个概念。即或是个别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也仍以学问为本位,偏重于结果,完全违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 二、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课程意识 认知的缺失,熟悉的错位,特殊是领
9、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与同化的乏力,是我县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难的主要根源。为全面有效推动课改,端正领导的认知是关键。故须清洗头脑,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切实转变观念,增加课程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课程规划。 2、关注学生实际,重视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特殊是课题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课题来源要敬重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也特长,表达每所学校特色,反映所辖社区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问题与课题,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并提升为课题,在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组)根底上,施行小组教学。 3、加强校本讨论,落实三维目标 充分发挥
10、教研组、备课组作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优势互补、共同指导;充分发挥常规教研功能,加强校际间沟通与合作。在课程实施中,应制定实效性讨论方案,指导学生细化活动规划,关注学生活动过程,注意活动过程资料积存,加强师生间、生生间沟通与合作,授之以渔,教给探究方法,供应沟通时机和展现自我平台,着力培育学生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贯彻实施状况的调研报告2 一、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县教育教学正沿着正常的轨道良性运转。自xx年秋季,我县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试验,前期预备工作和培训工作运作良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的实施状况,我们中学组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一行7人,于xx年10月1
11、3日至23日,分别深入东宝中学、时家店中学、亨通中学、太平川中学、安口镇中学、和平中学、驼腰岭中学、凉水中学、姜家店中学、三中、二中、朝完中、柳河九中和柳河十*14所中学,进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状况的调研。 实行的主要措施是:查教案、下课堂听课、评课与沟通、结果反应的形式。共听课280节课,查教案约140余本。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七年级新课程的实施状况;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状况;教研制度的落实状况;我们对全县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充分地熟悉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全县各中学新课程的实施根本启动,广阔教师对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有所了解,并在实施过程中,进展了大胆的尝试,新课程实施已初
12、见其形。通过调研了解到,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身上的压力很大,困难和困惑同时尚存,但是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探究精神是值得确定和欣赏的。成绩与问题也同在,现把有关的调研状况进展如下汇报。 二、主要成绩 1、从新课程的启动至今,近一年半时间,历经三个阶段:学习阶段;通识培训阶段;实施尝试阶段。经过这三个阶段的运作展现出来的成绩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 (1)局部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有了全新的熟悉,并积极地投身于新课改的尝试中去。 (2)局部学校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仔细讨论课程标准,积极尝试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13、”学习,培育学生的力量,增加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热忱和积极性。 (3)大胆尝试利用新的评价体系进展施教,能够从学问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努力探究学生进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治理。 (4)“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表达。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做到“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培育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尝试转变传统的承受式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提倡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创新。 (5)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由原来的课程标准的复制者、学问的施予者、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课程的制造者、教学的交往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6)课堂上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
14、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能敬重学生,积极鼓舞他们在学习中尝试,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忙,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进展合作精神。能够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制造实践的时机。 (7)教学设计有所突破,能够自觉地转变原有教案格式的约束,仔细学习和预备,奇妙设计教学,适应于本校特点与共性进展。 (8)作业能做到详批详改,作业量足,作业本整齐标准,批改次数多。 (9)实施新课改的进展程度直接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事实证明,哪个学校领导重视,积极地深入课堂,学校的课程改革就搞得好;哪个学校领导不重视
15、,教师就不愿行动起来。 三、实施新课程给教师们带来的困惑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是初次尝试,一些新的理论与操作无法使教师们正确熟悉和适应,消失的困难许多,困惑也许多。详细表现为: 1、经过假期培训,在开头使用新教材的时候,教师们有较高的热忱,可是过了一个半月后,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尤其是担忧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抱负,既影响自己在学校、家长、社会中的地位,又影响自己评优、评职等切身利益,于是又加强学问与技能的传授,走原来的“老路”,用原来的方法教学了。 2、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从“某某年起”,好像课程改革只是起始年级的事,与其他年级无关。莫非是由于起始年级用的是“符合课改”的新教材,而其
16、他年级还用老教材,所以才会新旧有别,所以课改就该是起始年级的事,而与其他年级无缘,那么其他年级的教师就该理所应当地不参与培训,不进展学习和讨论。 3、新一轮课改提倡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和实践力量,于是新教材相应地编排了一系列有利于操作与实践的活动,诸如“动手做某某试验”、“访问某某工厂”、“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等等。然而,经过听课调研,尤其是农村中学,实际的做法是在黑板上“做试验”,从口里“变颜色”,在黑板上“上网”-培育学生的操作与实践力量成了空谈。 4、个别学校没有把新课程当回事,安排承受培训的教师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经过培训后被“调整”到初三,而一大局部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在“实施”新课改
17、,必定是用老方法来尝试新课程,其结果是不伦不类。 5、试验教师在尝试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同事的认同和家长的理解,总是说:“那样教不行,学不到什么学问”或是“某某教师上课管不住学生,班上闹嚷嚷的,纪律差,影响其它班学生的学习。”等。 6、要考虑课改的详细成效,关键还要看师生在教与学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就目前而言,通过调研,多数教师和领导仍停留在观念是否转变的问题上,至于教学方式的变革仍无从着手。 四、存在的问题 引起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利因素有许多,例如:学校内班额过大的问题;政府投入不到位的问题;评价体系滞后的问题;教学的内部硬
18、件设备滞后的问题;中小学连接差的问题等等均属于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因素是由于熟悉缺乏或是详细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对路所导致的。详细表现为: 1、新课程试验教师的师资配备比拟薄弱。初中的师资缺编严峻,各校的非主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有的素养较好的教师改教主科,代课和改科的教师比拟多,而这一局部教师一般都安排在七年级任教,再加上学校领导较多地考虑近期的教学效应,增加了初三师资的配备力度,从而加剧了七年级教师师资相对薄弱的趋向。 2、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还不到位。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平常课堂教学中“能创设肯定的情境,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发觉、沟通争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9、、帮忙者和促进者”。而在调研听课中,我们发觉绝大局部教师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课程标准新了,教材新了,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旧在用传统的方法实施新课程。教师讲得较多,学生主动参加的程度较少,挤占了开展小组活动和争论的教学时间,从而淡化了新学问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己亲自去猎取新学问的时间和时机,又落入了应试教学的误区。 3、观念转变亟待解决,师资培训应当始终如一。通过调研和检查,有近14的教师未参与培训,其授课状况不言而喻,照旧是走老路。有的教师确是“邯郸学步”教案草草几行,只写写程序。一个教案可以推而广之用于全册。
20、不能表达教师的制造性劳动,“三维”的思想无从查找。个别教师畏难和埋怨多于士气与思辨,应付多于积极,守旧多于创新,急躁多于研讨。 4、教师的素养仍需亟待提高。有些教师教学时,还不能够精确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多数教师照教材讲教材,尤其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只单纯地教给学生某些结论,不能准时“点拨”和“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只把握结论,而无视了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对结论的发生、进展没有充分的熟悉,不能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教学,而是照搬现成的教案教学。 5、学生的仆人翁感没有得到表达。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总是处于附属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给家长学习”、“为教师作题”的怪
21、念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造有利于教与学双方达成平衡的双边活动时机,没有转变学生“独立学习”和不会学习“的现状。 6、有些课改教师缺乏上进心,不愿花精力钻研,教学中缺乏创意。教师的惰性心理是课堂教学不精彩的一个主要缘由。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课改的课和原来的课差异不大。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详细学问。虽然内容浅显了,学问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这并不说明教师的课好上了,假如不投入地去挖掘,那就觉得一节课内容太少,没什么可讲的,也没什可学的。 7、有的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新课程的熟悉,将着眼点仍放在升学率上,局部学校的教师没有参与培训,对于新课程理念没有熟悉,导致用老方法实施
22、新课程。有的教师有犯难心情,不敢放开手脚来做。 8、有的学校三大主科搞得较好,无视其它学科课程的实施,以至于学科教学不能同步实施。 9、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许多教师既谋求“革新”,同时又不能“弃旧”,而陷于迷离状态。多数教师在尝试教学方式的转变,但缺乏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正确熟悉,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10、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正确熟悉,教案照旧遵循着老教案的格式,缺少教师自主思索的空间,缺少课后的教学反思。 11、课程资源不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支撑课改。试验室缺乏,试验室中的仪器和药品缺乏的问题相当严峻,导致很多简的演示试验都不能完成。教师的制
23、造性不强,消极地对待课改。 五、建议与策略 1、加大对各学校领导的治理与培训力度,使之快速把握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方法,只有领导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带着教师们搞好课改,才能指导到位。 2、支持和鼓舞教师们学习,重点放在教学方式的转变方面。实行“走出去”和购置一些课堂实例的光碟等学习的方法,多让一线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阅历,开拓自己的视野,转变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改玉”。使教师们尽步入实施新课程的轨道上来。 3、课改的培训,应贯彻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应象大连甘井子区一样,纳入连续教育的范畴,同时教师的评优、晋级等项挂钩。 4、应尽快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要通过期
24、末试题的导向性,促进教师的教学。认教师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尽快探究出适应于本地的较好的教学方式。 5、教研员应多参与国家、省、市级新课改的培训,以利于充实自己,更好地进展指导,否则“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无法同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接轨,导致指导上的偏差。 6、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关于新课改的专项资金,来促进新课改的实施,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开展各项专题讨论与学习。 7、教育行政部门应赐予教研部门一些倾斜政策或权限,才能增大其指导力度。否则,教研部门前面指导,指导后教师们仍旧我行我素。组织的培训,教师参与也行,不参与也行。 8、转变教案的书写格式,给教师们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 9、加大对课程资源的
25、利用与开发的监控,对于“老三室”的利用不能放松;鼓舞教师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真正使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起来。 10、在教学试验中,努力搞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把好的阅历积存起来,与其他学校进展沟通,以丰富自己的教育思路。 贯彻实施状况的调研报告3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夫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进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工程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具体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
26、受补贴户及农夫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观察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根底性资料。经分析讨论,进一步熟悉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程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缺乏,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程的根本状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根本状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进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夫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夫受益,直
27、接拉动农夫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进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构造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工程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阔农夫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力量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到达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到达机具总额的30%,使农夫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构
28、造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快速普及,为进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进展供应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今年由于气候缘由,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夫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
29、“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削减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准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到达98%。 3、爱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爱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掩盖地表,从而削减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力量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削减作业环节、节省本钱、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程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爱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到达9万亩,建立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到达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爱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到达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