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佰电影观后感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佰电影观后感五篇 八佰这部英勇壮烈的抗日影片,我很受鼓舞、感受颇深,内心充溢了感慨、无奈、生气和不屈。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八佰电影观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八佰电影观后感1 若不是观看了管虎导演的那场八佰,我的思绪怕是恒久不会回到1937年,沪淞会战末期。 大多数人物的名字早已记不清晰。在国家生死关头觉醒的军人数不胜数。没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来的,然而就是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小市民们,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战友一个个相继被枪淋弹雨击中,那眼神从惊惶转向了坚毅。每日晚上,对岸的英法租界莺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四行仓库的士兵们却正在悲壮地互立遗嘱。 四天的时间或许只是短短一会儿,而小
2、小的四行仓库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难。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束上炸药包从楼上跃下,炸得血肉模糊。对岸的人们倾听着他们即将烧尽的生命做出的最终呼喊。不知那烧焦的气味是否如同流星划过,赐予中国一丝新的希望。枪眼无情,血淋淋的镜头反复上演,然而真实的历史只比眼前的更为残酷。 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内,看着他的舅舅在对面的钟楼上被凌迟处死,目睹他的哥哥在护住国旗之后流血过多而活活死去。在这样的时刻,他只听到人们对他说:“活下去,替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又该是如何呢?在他夺过旁人的酒一饮而尽时,那一声“老子不怕”是快速成长的标记。 外国人一字一顿地对谢晋元说,他们只不过是在演戏给西方
3、列强们看罢了。那一刻,谢将军的脸庞上写满了茫然和悲观。11月1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退军。中国倒戈,并不是全部的努力与牺牲都会迎来一个童话式的结局。当我们的民族病了的时候,这些牺牲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他们说他们会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东方明珠承载着国人的傲慢。灯光缤纷之下,国人的生活透露着华蜜与安详。他们牺牲后化为的尘埃照旧游离在此。那一张张义无反顾的脸,恒久、恒久不会令人望却。 八佰电影观后感2 还记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记得大银幕开启的音乐声吗?记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泪吗?180天后久别重逢,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大幕开启,疫情后的第一电影,约嘛?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
4、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意,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的谛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谛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依据真实的历史事务改编,这起历史事务,便是抗日斗争时期闻名的淞沪会战。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斗争。这部电影讲解并描述的正是这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这些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便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终一支中国部
5、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这支队伍年轻,也缺乏作战阅历,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全部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影片最终,“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时,我已泣不成声,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扬的心情。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志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扬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合了中国军民齐心反抗外辱的共怜悯绪,慷慨激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
6、被遗忘,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八佰电影观后感3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始终亲密关注着,近日有幸参与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解并描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面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终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起先: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叨念着湖北方言,“快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怀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
7、觉,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剧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限制自己的心情,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紧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起先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颈项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
8、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限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始终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一般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惊坚韧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哀痛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很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斗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怜悯,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志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杀身成仁。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斗争环境中,通体洁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希望和将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持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
9、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八佰电影观后感4 没有意向去观看这部电影,但耐不住身边好友各种对它的夸赞之词,鼓动我肯定要去看看。我是排斥看斗争片的,因为不想去直面那悲壮的历史。这次,冲着它21亿的票房,催生了我的新奇心,确定一睹“风采”。 果不其然,影片的开头就很摄人心魄,几次不忍看下去但又终究被心底剧烈的愿望所战胜。我想关注这英勇的壮士们,关注他们的命运。 “八一三”淞沪战役进行到最终阶段,因为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七十万人的军队全线西撤,保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2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奉命死守上海最终一块阵地四行
10、仓库。 区区400余人,谢晋元为了鼓舞士气,迷惑敌人,对外仍用团的番号号称有800人,这就是影片名的由来。什么叫“隔岸观火”,它的最新释义我想就是岸的这边血肉横飞,岸的那边却歌舞升平!区区租界,就是天堂与地狱的代言! 那坚守的四天四夜,孤立无援,他们有的只是对万万百姓的责任,对民族振兴的期许,更为了百家团聚的幻想。有的只是满腔热忱,是那“舍身为大义”精神,是那绑着炸药包英勇就义的大无畏,是为了作为中国人的无限骄傲! 这些就足够了,足够一个又一个的勇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他们中还有孩子,他们的年龄本应在父母身边尽情玩耍,在残酷的斗争年头,却直面死亡。 当斗争进入尾声,四行仓库所在的闸北已被
11、日军占据,到处挂满血腥的太阳旗。当中国童子军女队员冒着生命危急为八百壮士送去了国旗,当看到谢晋元向全体战士传达“死守四行仓库,与最终阵地共存亡”的吩咐,当看到他带领战士们一起,将那边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的楼顶时,两岸观战的民众激烈万分,无不欢欣鼓舞。而在影片之外,我听到了影院里不少人的强忍泪水的抽泣声,眼泪就这么在眼眶打转,这一刻,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当看到敌机对着护旗队伍疯狂轰炸,我们的壮士按组按列,前仆后继,就为了不让五星红旗倒下去影片外的我们也握紧了拳头,暗暗喊着“加油!加油!”敌机最终被打跑了,我们的壮士却也付出了几十条鲜活的生命 完成了掩护的使命后,他们奉命撤出四行仓库,
12、撤退到公共租界。租界与四行仓库仅一河之隔,那段桥却是驾驭着他们生死之桥,他们知道活着过桥都只能是奢侈,谢晋元沉重地说“人死了,也要干干净净的。”大家依次排队洗澡,给自己垒好了衣冠冢,等待其次天的“生”或“死”。 日军怎会放过这八百壮士,机枪的扫射,多少人在即将踏到租界旗帜距离的时候,倒了下去。谢晋元亲眼看着他的战士们倒在了自己的面前,无能为力的又着急万分的眼神除了吩咐大家“全部冲桥”,孤注一掷为自己性命一搏,竟然毫无方法,假如可以,他恨不得变身超级战士,将鬼子杀个精光来保自己的战士们性命无虞吧!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
13、场”。这段历史是另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人生,唯有牢记。 八佰电影观后感5 假如不是八佰这部电影,四行仓库这个地点不会勾起我那么多的思绪。因为四行仓库就在上海,在这里生活这些年多多少少也听闻过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仍旧只是“一个抗战遗址”而已,不会是我想专程前去参观的地方。 终归,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到处皆是抗战遗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确立党对军队肯定领导的三湾都是历史教科书上须重点记忆的内容。四行仓库,也许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小字部分里出现。 参与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军人,共四百多人,对抗日军四天四夜。和整个淞沪会战100万人的规模相比,终究还是太小。而且,它的输赢对于当权者来说,
14、不太重要。因为它只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上博取怜悯的一场表演。但,这场斗争注定意义非凡。因为,它为掩护主力、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因为,它为中日斗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画上了一个光彩的句点。因为,它与别的斗争不一样,不仅仅有激烈的交战双方,还有隔岸观火的各国民众。 所以,在那四天四夜里:四行仓库身处地狱,对岸的租界歌舞升平。四行仓库里,衣衫褴褛枪林弹雨;隔岸的租界内,旗袍洋装觥筹交织。 四天四夜里,每一天的会战中,都有生命极其悲壮地逝去。影片中每一次交战的场景,都惊慌激烈,加上快节奏悲壮的音响效果,让人不由得为每一个战士的命运揪心。四天四夜里,每一个角色的离去,都让人唏嘘不已。为阻挡日军用钢板
15、阵爆破楼体那一幕,最催人泪下。一个个无名之辈身绑手榴弹,排着队一跃而下,从容赴死难。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卑微,相互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所以,临行前还自报家门。他们每一个人又都那么真实,选择杀身成仁,临了又有放不下的家人,嘴里喊着:孩儿不孝,来生再见。 从整个战局来看,他们的反抗如飞蛾扑火。因为上海没有守住,南京也沦陷了,接着全国各地被战火燃遍。那他们义无反顾地去死,有意义吗? 我想,他们的父母肯定不会认为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没有一位父母情愿自己的孩子去经验血雨腥风,离世时又是以如此苦痛的方式。即便再大的荣誉加身,于父母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从这群守军的结局来看,幸存下来的那批人,并没有因为他
16、们英勇的举动,得到英雄的礼遇。他们成为了沦陷区的孤军,后又被当做苦力派赴各地,受尽各种熬煎。他们回顾自己过往时,会替自己不值吗?这个答案无从揭晓,而且,生于乱世,他们也别无选择。如今,四行仓库仍在,当年抗战时留下的弹印如此清楚。影片最终的镜头,拍摄了四行仓库遗址,镜头拉大,它的周边就是那群著名遐迩的高楼: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 四行仓库,始终耸立在苏州河边,看着这座城市的改变。从满是废墟,到高楼林立。从哀鸿遍野,到光鲜亮丽。那些为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看不到如今的场景。四行仓库,替他们见证着这一切。很感谢这样的作品,让曾经的故事可以被望见,让付出过的人们不要被遗忘。就像影
17、片中说到的那样:这个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我想,终有一天,外滩高楼的金领,会优雅地自嘲道:“我们也就是表面上的光鲜,金领看起来工资高,但远不如对面工地上的蓝领呢。”那一天,每一个职业都为人所敬重,每一个人都很有话语权,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活得酣畅淋漓。 到那一天,四行仓库仍旧耸立在苏州河边,它肯定会想方法告知那些年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国殉难的大小青年们,你们的后代和你们一样棒,把这片土地建成了乐土。虽然你们当年把我整成了如今这副破烂样,但看着这一切,替我自己值了,也替你们值了。 八佰电影观后感五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