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pdf(1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系标准编审委员会主 任:王瑞永副主任:杨 礼 陈 树委 员:郭建军杨尚军 张挨保编 辑:齐德胜 马 贵 张文飞 贺 军 牛龙坤 郭 峰于 五 堂 侯 春体系标准编制说明 西乌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以 下 简 称 程序文件)是 依 据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通过工作组的认真讨论、修改、补充和完善编写而成的。程序文件是西乌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通过程序化的管理对主要作业活动可能产生的风险予以控制。内容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管理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共4 7个管理程序,包含了体系运行的各
2、个层次、环节,涵盖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等各个方面。程序文件以P D C A的方法建立,符合矿井实际运作的要求,规定了相应过程控制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控制内容、方法和步骤。适合各级相关单位(部门)、岗位和人员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运行控制。2体系标准目录第T U 分 风险预控管理(3 个).5风 险 管 理 访.6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管理程序.15风险财政控制龄.19第二部分 组织保障管理(12个).21调 度 控 制 筋.22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25信息沟通管理酎.28员工建议管理程序.31文 他 制 曲.33记 录 控 制 粉.37目标与计划管理济.41法
3、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与获取程序.44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运行程序.47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现场检查控制程序.49内部审核控制险.51管理评审不辨.56第三部分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4 个).60人员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程序.61人员准入控制筋.63岗位职责制定矛辨.67培 训 控 制 睇.69第四部分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7个).74矿 井 秧 控 制 甑.75矿井掘进控制曲.78础 设 计 控 制 械.81标识及图牌板控制程序.84矿 井“一防”管 理 函.88设备管理程序.93供电用电控制阴.96电气装置和电气设备安装管理程序.99安全防护控制面.101便携式电器设备控制程序.104工
4、作许可控制程序.106胶 腕 输 控 制 甑.109起重机械和吊具控制程序.111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系统控制程序.113则 测 量 控 制 曲.11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程序.119第五部分 辅助管理(13个).122消 防 管 理 粉.123矿山救护控制那.127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129事 故 管 理 财.133工伤与耳虺病管理出.138劳 动 特 用 品 管 理 粉.1423体系标准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145照 明 控 制 撕.149工作场所卫生条件及卫生设施控制程序.151爬梯、楼梯和高架平台控制程序.155污 染 控 制 黔.157废料废物控制程序.1634体系标准第一部分风险
5、预控管理(3 个)5体系标准风险管理程序TO.JT-XWSK-I-01/0L 0 目的:辨识西乌素煤矿生产活动和服务中存在的安全危害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和程序,建立并实施本程序。2.0 适用范围:西乌素煤矿生产活动和服务中的安全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策划。3.0 职责3.1 安通科负责组织矿所辖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评估。3.2 各单位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安全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3.3 矿井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结果的审核。4.0 执 彳4.1评估的准备4.1.1 按照公司安监部风险评估的要求,生技科组织
6、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全矿井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检员、有关科室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专业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等。矿属各单位、驻矿单位、承包商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4.1.2 评估小组成员应通过培训具备:a.必须清楚收集信息和评估信息的方法;b.有能力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c.有能力区分固有危害、行为危害和程序危害之间的区别;d.知道工作场所中的主要危害;e.知道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中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4.1.3 评估小组应收集有关信息,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其它环境、安全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4.1.4 评估范围应
7、覆盖本单位产品、活动和服务的全过程,及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施加影响的。4.1.5确定评估方法,矿进行风险评估时要采用:工作场所风险评估方法。4.2 危害及环境因素辨识4.2.1 辨识时应先进行策划,识别出本单位所有场所的全部活动/岗位一活动中的各项6体系标准任务f每项任务的具体步骤。辨识时可从区队、车间等基层单位分工场所逐级进行,并鼓励本区队或车间全体人员参加。4.2.2 确定各个步骤中出现的安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4.2.3 辨识应考虑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b.工作环境的变化引起风险变化;c.所有受工作过程和活动影响U 能带来的风险;d.应注重实际操作
8、而不局限于作业指导书;e.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1)人员的不安全因素a.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cL决策失误;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g.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2)机的不安全因素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e.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h.机的
9、其他不安全因素。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井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a.水的威胁;b.顶帮的威胁;c.地热威胁;d.瓦斯煤尘爆炸威胁;e.火的威胁;f.瓦斯突出威胁;g.其他自然地质威胁;h.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L 工作地点照明不足;j.工作地点风量。叫速)不符合规定;k.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置不合理);1.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口.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n.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o.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P.其他
10、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a.组织结构不合理;b.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c.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d.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e.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7体系标准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g.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h.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i.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j.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f.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研、顶
11、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6)火灾事故:指煤与砰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4.3 风险评价4.3.1 危害及环境因素转化为风险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辨识出的危害及产生环境因素的原因,列出各种危害及环
12、境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危害及环境因素失去控制的原因:a.管理系统失效或不依从;b.缺乏训练或技能;c.潜在的设计缺陷;d.不适当的或不充分的维护;e.有缺陷的程序;f.不适当的指示或领导;g.不符合标准的物理状况;h.缺乏物理屏障或围堵失效。4.3.2 划分风险等级8体系标准4.3.2.1 依 据 风险矩阵图进行计算:考虑安全生产现状及参加辨识与评估人员的实际情况,在辨识和评估时结合风险管理知识,综合运用经验和历史资料,考虑事件或事故发生的频率,后果严重程度,进行打分,可将风险分为5 个等级。见下表风险值=事故发生严重程度X 频率。9体系标准风 险 矩 阵 表风险中等风险(i n 级)重大风险(
13、I V 级)特别重大风险(V 级)可能造成的损失矩阵有效类别赋值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元)卜 般1风险1612-1|182430i n3 6A6多人死亡5 0 0 万以上5101 15_202530B5-人死亡1 0 0 万到5 0 0 万之间 (1 14 厂力12T章1120节2 4C4多人受严重伤害4万 到 1 0 0 万1级);低 风3696128110L 一1 8 谈 D32一人受严重伤害人受到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微伤害1 万到4万2 0 0 0 到 1 万_|L_r-H61险(I;缈-1345F1一人受轻微伤害0 到 2 0 0 0LKTIHG有 效 类 别风险
14、等级划分23456赋值风险值风险等级备注不可能很少低可能可能发生能发生有时发生发生的可能性30-36特别重大风险V级估计从不10年以上可能发1 0可年内能 发5年内可能发生一每年可能发生一次1年内能发 生 1 0发生可能性的衡量(发生频率)1 8-2 5重大风险I V 级中等风险i n 级生一次生一次次次或以上9-1 6一般风险1 1 级1/1 0 0 年1/4 0 年1/1 八隹1/5 年1/1 年 1 0/1 生发生频率量化3-01-2低风险I 级10体系标准4.3.3各单位将风险评估结果按风险级别汇总后,组织本单位评估小组进行审核、修改,形 成 矿井安全风险概述。矿井安全风险概述应包括我
15、矿所有区域、所有活动、承包商的全部风险,并确定控制行动的优先顺序。4.3.4本质安全管理安通科组织矿井风险管理小组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修改稿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后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员工贯彻学习。4.4危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理4.4.1各单位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危险源的增减与升降级管理由公司安监部、安通科负责监督、控制。4.4.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4.4.2.1公司方针发生变化;4.4.2.2公司活动发生变化;4.4.2.3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4.4.2.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4.4.2.5发生事故、事件或不符
16、合整改要求;4.4.2.6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4.4.2.7作业环境发生变化;4.4.2.8 其他。4.4.3每年年底由生技科、安通科及驻矿安监站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总结当年危险源管理的经验,制定下年度危险源管理的措施。4.5危险源现场管理危险源现场管理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并及时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管理过程。4.5.1危险源现场管理的模式4.5.1.1实时监测:能够引起煤矿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必须实施连续的检查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5.1.2动态及定期检查:主要由驻矿安监站、各职能科室负责对已辨识出
17、的危险源进行现场全面性监督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隐患反馈到责任单位,并将检查结果录入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检查时应考虑以下儿方面问题:1)人员方面:a.是否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衣着整齐,个体防护齐全有效?1 1体系标准b.是否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及规定的工序作业?C.是否执行了工作票制度?d.是否识别了本项工作的风险环节?e.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恰当、齐全?f.是否有其他“三违”现象?2)机器设备方面:a.是否按规定配备了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是否合理?c.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到位?e.设备保护是否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完
18、好?g.各类警示标识是否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是否合理?3)环境方面:a.作业环境是否安全?b.作业空间是否符合人机工程有关要求?c.作业场所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4)管理方面:a.现有管理制度、标准及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理?4.5.2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4.5.2.1 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对瓦斯浓度、风量、机器的开关状况等情况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并记录。4.5.2.2 填表的方法对无法通过监测仪器监控的危险源进行现场检查,填表记录。4.5.2.3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向矿调度室及驻矿安监站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5.2.4 其他信息采集方法4.6 危险源预警与控制4.6.1
19、 预警等级设置与预警信号选择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将预警等级设置为5 级进行预警、考核,落实责任处罚(见下表)。12体系标准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表预警等级预警警度预警信号灯颜色单位考核扣分标准V级巨警红色8I V 级重警橙色4I H 级中警黄色2I I 级低警蓝色1I 级轻警绿色0.5各类预警级别与各单位月度考核挂钩,每出现一次轻警从月度考核总分中扣0.5 分,低警扣1 分,中警扣2分,重警扣4 分,巨警扣8分。4.6.2 人员方面危险源的预警个人安全行为实行全员安全积分级制。员工累计扣分达到5 0 分,预轻警;累计扣分5 1 2 0 0 分,预低警;累计扣分2 0 1 8 0 0 分,预中警;
20、累计扣分8 0 1 1 5 0 0 分,预重警;累计扣分1 5 0 0 以上,预巨警。4.6.3 机方面危险源的预警4.6.3.1按照不符合的内容对应检查,进行危险源具体描述,对应预警;4.6.3.2检查出的危险源初始预警等级与风险管理辨识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应。4.6.3.3 预警警报周期:3 0 天,并自动检查前3 0 天之内所有同一问题的警报记录。4.6.3.4预警等级自定义等级的升级方法,当同一问题出现的预警次数在一个周期内出现2 次时,自动升级。4.6.3.5 未按整改时限进行整改,每超一天预警等级升高一级。4.6.4环方面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4.6.4.1作业环境按照不符合的内容对应检查
21、,进行危险源具体描述,与风险辨识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应预警;4.6.4.2实施监测根据安全监测的实时监测数据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预警。5.0 相关文件 承包商手册 G B/T 1 3 8 1 6-9 2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分类与代码 G B 6 4 4 1-8 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管理办法的规定13体系标准6.0相关记录 风 险 评 估 表 矿 井 风 险 概 述 风险管理程序流程图阶段结束,下一阶段开始14体系标准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管理程序YDJT-XWSK-I-02/01.0目的通过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进而实现对人、机、环的规范
22、管理,控制和消除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并实施此程序。2.0适用范围西乌素煤矿各单位、部门、科室及承包商3.0职责3.1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小组负责组织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写、实施和改进。3.2各单位、科室和承包商负责对本单位的管理标准与措施的编写、培训和执行工作。3.3公司驻矿安监站、相关科室负责对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0执行程序4.1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4.1.1 编写人员培训各队、科室和承包商根据本单位的生产运行与人员组织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选择确 定 本 单 位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写人员。由管理标准
23、与管理措施小组对各单位的编写人员进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方法的培训。4.1.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4.1.2.1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小组应对相关资料,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其他环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进行收集、整理。4.1.2.2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小组对各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进行统计,形 成 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统计表,编写过程中涉及管理对象为岗位工种时要严格参照该统计表的名称。4.1.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写各单位编写人员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并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针对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小组对各编写人
24、员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4.1.4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汇总15体系标准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小组在编写完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炼出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形 成 西乌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初稿。4.1.5 审核、发布实施本质安全管理委员对 西乌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初稿进行审议、批准后发布实施。4.2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运行4.2.1 各队、科室和承包商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相关知识培训。4.2.2 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岗位有关的人一机一环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及时消除或控制现场各类危险源。4.2.3矿领导及各管理部门依照
25、管理措施对作业人员执行管理标准的情况进行考核、控制。4.2.4 驻矿安监站定期对各单位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修订4.3.1定期修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通科每年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组织更新一次。4.3.2 动态修订:根据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定期对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修订:4.3.2.1 公司方针发生变化;4.3.2.2 公司活动发生变化;4.3.2.3 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4.3.2.4 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4.3.2.5 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4.3.2.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本质 安全管理 体系 程序 文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