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论语》基础知识汇总.pdf
《初中文言文《论语》基础知识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论语》基础知识汇总.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 论语基础知识汇总【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孔 子(前5 5 1-前4 7 9),名丘,字仲尼,鲁 国 瞰(z u o)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宣 传“仁”的学说,认 为“仁”即“爱人”,提 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 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 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 理 诗 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 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被后 人 尊 称 为“圣人”。2 .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在 这 里 是“依次
2、编辑”的意思。语录体: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1论语(1 U n);说(y u 省);愠(y f i n);三省(x i n g);(5)曾子(z C n g);传(c h u d n);不习乎逾(y i l);罔子。n g);殆(d d i);一箪食(d d n);(I D 曲肱(g 6 n g);笃志(d S );朗读节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3、/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课下注释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愠(y i 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2 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 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4、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 子(前5 0 5-前4 3 6)姓曾,名 参(sh e 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吾(w u)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 省(x i n 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c h ud 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
5、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 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 十 岁 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故而知新
6、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罔(w S 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 d i)疑惑。4【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回即颜回(前 5 2 1-前 4 9 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d d 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译】孔子说:
7、“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hM)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5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g o n 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8、,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1 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
9、,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译】孔子在河岸上说:“逝 去 的 一 切 6 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6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 夏(前 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dU)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
10、其中了。”主题归纳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7每章语录虽然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句式变化:排比句、反问句、对偶句、正反对比、感叹语等。2.隽永含蓄,富有哲理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意含蓄,富有哲理,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和启示作用。课后题1.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参考答案(D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8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
12、谈你的体会。示例学习态度上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上的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得。3.理解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答案“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
13、一是指有身份的人,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是指有修养的人,即有才德的人。9“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一切人都应如此。“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参考答案出 自 论语的成语: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 矣 仁!言而有信一一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言以蔽之一 一 诗三百,一言
14、以蔽之,日:“思无邪。”见义勇为一一见义不为,无勇也。朽木不可雕一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不耻下问一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以 谓 之 文 也。三思而行一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举一反三一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循循善诱一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10欲罢不能一一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杀身成仁一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登堂入室一一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重
15、点问题1.这十二章 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I)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3)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16、不信乎?(忠实守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
17、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12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4.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
18、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1 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 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诚信今义:相信,信用3.温故而知13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原来的
19、,从前的4.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5.不舍昼夜 古义:停留,止息 今义:舍弃(三)一词多义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博学而笃志(志向)3.逝者如斯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匹夫不可夺志也(成年男子的统称)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担任,充当)(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一瓢饮(动词作名词,指水)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五)重要实词1.学而时
20、习之(按时)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4.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自我检查、反省)5.不逾矩(越过)6.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9.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1 0.子在川上曰(河流)1 1.三军可夺帅也(军队;改变)1 2.匹夫不可夺志也(泛指平民百姓)1 3.博学而笃志(坚定)1 4.切问而近思(恳切)2问题导读1.“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14一个巩固过程,要想
21、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2.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答案】“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和“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答案】“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
22、求的最高境界。4.“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答案】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 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6.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23、思而不学则殆。”如何正确认识“学”与“思”的关系?【答案】孔子非常重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和“思”相结合就是他所提倡15的学习方法之一。孔子认为,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这样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 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地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3试题精选【2021 四 川 成 都 市 中 考 真 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24、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16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媪袍
25、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 选 自 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 选 自 论语十二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B.久而乃和 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初中 文言文 基础知识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