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结归纳.pdf
《方剂学总结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总结归纳.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剂学总结归纳第 一 单 元 概 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 点 一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要 点 二 常 用 治 法:清程钟龄 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1.汗法:【解表剂】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膜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2.吐法: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
2、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脱,急需去除的病证。3.下法:【泻下剂】-骏下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4.和法:【和解剂】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5.温法:【温里剂】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6.清法:【清热剂】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7.消法:-
3、缓消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耀 瘦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8.补法:【补益剂】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类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等。*细目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一 方剂配伍的目的:配伍的总体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原有药物的作用,调和偏性。如四逆汤。二是扩大治疗范围。如四君子汤。三是能够监制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如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性:砂仁能减轻熟
4、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等。*要点二方剂的组方原则:第 1 页 共 5 0 页君臣佐使的涵义:L君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药力小于君药。*3.佐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4.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要 点 三 方剂的变化形式:1 .药味加减的变化:药味的增减使方
5、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2 .药量加减的变化:组成药物相同,用量不相同时,药物在方中的药力和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方剂的功用和主治。3 .剂型更变的变化:同一方剂其剂型不同,功效亦有所差异。细目三常用剂型要点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考察点:剂型的特点与含义)*1.汤剂:汤剂是将中药饮片加水浸泡后,按煎法要求煎煮一定的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特点:吸收较快,能迅速发挥药效,便于随证加减。适用于:丁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2.丸剂:“丸者缓也”丸剂是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以水、蜜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型剂而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常用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
6、等。特点: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贮存、携带方便。适用于:悔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3.散剂:根据其用途,分内服和处用两类。特点:内服散剂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较汤剂吸收慢,较丸、片剂吸收快。外用散剂用量少,可直接用于体表、官窍等,效果好。外用散剂一般外敷,掺撒疮面或患病部位;亦有做点眼、吹喉等用。4.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漉浸说.浸膏 煎壹三种;外用分软寰,一硬直两种。第 2 页 共 5 0 页5.酒剂:又称药酒。是指中药饮片用白酒或黄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可内服或处用。其主要特点是: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外用酒剂可
7、祛风活血,止痛消肿。7.栓剂:坐药或塞药,用于腔道并在其间融化或溶解而释放药物,有杀虫止痒、润滑、收敛等作用。特点:通过 直 肠(也有用于阴道)黏膜吸收,一方面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同时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以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影响及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8.注射剂: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临用前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剂型。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统影响等特点。对于神志昏迷、难以口服用药的病人尤为适宜,如清开灵注射液等。第二单元解表剂细 目 一 概 述要 点 一 适 用 范
8、围: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而有表证者。要 点 二 注 意 事 项: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2.若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3.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4.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宜。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过多,易耗伤气津,甚或亡阴亡阳。5.药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既助出汗,又防复感。解表剂分类:外感六淫之邪 F一 人 体 一 高 年、病后、产后有寒温之异 ,n n ,风?风 不 阳 虚(气虚)辛 凉 解
9、表 辛温解表扶正解表细目二辛温解表要 点 一 桂 枝 汤 伤寒论【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汪 蝮 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病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营卫失和。第3页 共5 0页卫强:指风寒束表,卫气浮盛抗邪于外,而见发热、脉浮等亢奋现象。营弱:因卫气受邪,不能固外,使营阴不能内守而见自汗出。营阴不能内守自汗出邪气阻滞,肺气不利,胃气不和鼻鸣干呕【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 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方原理】君:桂枝一一解肌发表,辛甘散寒以调卫。臣:芍药一一酸寒敛阴以合营。君臣相配,一散一收,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使表邪得解
10、,营卫调和。佐:生姜一一散寒祛邪,兼能和胃止呕;大枣一一补脾益气,以滋汗源。二药合用,调和营卫,又调补脾胃。佐使:炙甘草调和药性,.含桂枝至甘化阳以实卫小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利营【鉴别】与麻黄汤比较异同:方名组成功用使用要点1司异同麻黄汤桂枝麻黄杏仁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发热超寒.,.无汪而喘,脉漫紧。芍药生姜大枣十dm.野衣桂枝汤廿草发散风寒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JT.出,口中和,苔白,脉浮.缓要点二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 自 此事难知【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两半 细辛五分 川茸 白芷 生地黄 黄苓 甘草各一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苜,黄苓生地同甘草,分经
11、论治宜变通。【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病机分析:风寒克于肌表一一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一一肢体疲楚疼痛里有蕴热一一口苦微渴。【组方原理】君:羌活一一解表散寒,祛风胜湿。臣:防风、苍术一一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佐:细辛、川茸、白芷一一祛风散寒,止头身痛;生地、黄苓一一清泻里热,并防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使:甘草一一调和药性。分经论泡;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少阳经:黄苓第 4 页 共 5 0 页太阴经:苍术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川苛要 点 三 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功
12、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组 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 草(炙)桂枝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主 治】外寒里饮证r外寒V内饮7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恶寒发热,无汗,肢体疼痛。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一胸痞水留胃中,胃气上逆-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浮肿身重胎质白滑,脉浮-外寒内饮之佐使【组方原理】君:针对表寒臣:针对里饮麻黄一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汗利水桂枝一助麻黄发汗解表;温阳化饮,助里饮之化干姜 辛热,温脾以化水饮,温肺以通调水道细辛一辛温,温肺化饮,助表邪外出半夏一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佐:五味子一敛肺止咳芍药一和营养血佐 使:-炙甘草一调和诸药细 目 三 辛
13、凉 解 表要 点 一 银 翘 散 温病条辨【主 治】温病初起。发 热t,微 恶 风 寒 无江或有迁丕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功用.1.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组 成】连 蠢 银 花 各 一 两 苦 桔 梗 薄 荷 牛 莠 子 各 六 钱 竹 叶 芥 穗 各 四 钱 淡 豆 豉 生 甘 草 各 五 钱第 5 页 共 5 0 页君:银花、连翘一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功,又具芳香辟秽解毒之效。薄荷、牛野子一辛凉之性疏风清热而利咽喉臣荆芥、淡豆豉一辛温发散,配入辛凉解表方剂中,可去性存用以助君药辛散解表,透邪外出竹叶一清上焦热佐芦根一清热生津、桔梗一宣肺止咳佐使:甘草
14、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鉴别】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方名相同点不同点银翘散均属辛凉解表剂,两方组成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功效上均具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的作用,都治风热表证。配辛温之荆芥、豆豉与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等药,加强了清热解毒透表散邪之功,为“辛凉平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表证与热毒均较重者桑菊饮以桑叶、菊花、杏仁等药,而不用荆芥、豆豉解表作用较弱,而肃肺止咳之功较强,为“辛凉轻剂”,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较轻而咳嗽较重者。要点二麻黄查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有汪或无汪,咳逆气急,甚则鼻煽,一
15、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而滑。病机分析:发汗不得法外感风邪 或发汗太过邪热壅肺一咳嗽气急,甚至鼻煽或误用下法邪热内传或汗出身热不解肺热壅盛,热壅于肺,蒸迫津液,外走毛窍汗 出而喘热伤津液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而数。【功用】辛凉疏表,清肺里.喷。【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 十 个 甘 草(炙)二 两 石膏半斤第 6 页 共 5 0 页【组 方 原 理】君:麻 黄 一 辛 温,宣肺解表而平喘臣:石 膏 一 辛 甘 大 寒,清 泄 肺 胃 之 热 以 生 津石 膏 与 麻 黄 相 配,一 辛 寒,一 辛 温,相 制 为 用,既 能 宣 肺,又 能 泄 热。石 膏 倍 于 麻 黄,使 本 方 成 为
16、 辛 凉 之 剂。麻 黄 得 石 膏,宣 肺 平 喘 而 不 助 热;石 膏 的 麻 黄,清 解 肺 热 而 不 凉 遏。佐:杏仁苦 降 肺 气,止咳平喘与 麻 黄 相 配 有 宣 有 降,与 石 膏 相 伍 有 清 有 降。佐 使:炙甘草顾 护 胃 气,防 石 膏 之 大 寒 伤 胃,调 和 麻 黄、石 膏 之 寒 温。细目四扶正解表要 点 败 毒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 前胡 川莺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各三十两【用法】散剂。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病 机 分 析:正 气 素 虚,复 感 风 寒 湿 邪,邪 正 交1故 憎 寒 壮
17、 热 而 无 汗,争 于 肌 媵 之 间,正 虚 不 能 祛 邪 外 出J头 项 强 痛,肢 体 酸 痛风 寒 犯 肺,肺 气 不 宣 一 鼻 塞 声 重,咳嗽有痰风 寒 兼 湿 一 胸 膈 痞 闷,舌 苔 白 腻,脉 浮 而 按 之 无 力【组方原理】君:羌 活、独活辛 温 发 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f川茸一行气活血祛风在 柴 胡 一 解 肌 透 邪 行 气,并止疼痛桔 梗 一 宣 肺 利 膈I两 药 _ 干 一 降枳壳 理 气 宽 中J畅通胸膈气机佐 前 胡 一 祛 痰 止 咳茯苓一渗湿消痰、人 参 一 扶 助 正 气 以 驱 邪 外 出,防邪复入佐 使 甘 草 一 调 和 诸 药,兼
18、益气和中1生 姜、薄荷一襄助解表之力喻嘉言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故称此为“逆流挽舟”法。第三单元泻下剂细 目 一 概 述第 7 页 共 5 0 页要点一适用范围热结-寒下寒结-温下燥结-润下水结-逐水积滞+正虚-攻补兼施要点二应用注意事项1.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者,方可应用。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衡量表里轻重,采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之法。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亏,以及孕妇、素有出血疾患者宜慎用。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4.禁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细 目 二 寒 下*要 点 一 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组成】大 黄 四 两 厚
19、 朴 半 斤 枳 实 五 枚 芒 硝 三 合【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皖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哺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谣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痞满燥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热厥,理病和狂诋见有里热实证煮。“痞:自觉胸腕闷塞不舒满:脱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实: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脉实有力【组方原理】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助大黄除燥结。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全方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
20、以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鉴别】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类方鉴别:S总室部附相同点不同点大承气汤均用大黄荡涤胃肠积热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 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第8页 共5 0页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
21、煎尝。要 点 二 大 黄 牡 丹 汤 金匮要略【组成】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胸痈初起,尚未成脓。五 少 腹 疾 雕 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腹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脉滑数。【组方原理】大黄-荡涤肠间湿热蕴结之毒而”人田君JI两药合用,桃仁 破血散瘀 J泻热化瘀解毒 助通下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泻热臣 牡丹-清热凉血散血芹 I清肠中湿热溶J冬瓜子排脓散结消痈细 目 三 温 下要点一 温 脾 汤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组成】大黄五两当
22、归干姜各三两附子 人参 芒硝甘草各二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王足久遇,或久利赤白,白多赤少,或纯为白色黏液,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组方原理】第 9 页 共 5 0 页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君I大黄-荡涤泻下,与大热之附子相伍,则寒性去而泻下之功犹存 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功积臣I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人参-甘温益气键脾府1当归-甘温助芒硝润肠软坚落 甘 草-调 和 药 性细 目 四 润 下要 点 一 麻 子 仁 丸(脾约丸)伤寒论【组成】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
23、枳实半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功用】润肠通便。【主治】肠置燥热之便秘正 脾约诋上J肠胃燥热,津液不布,大便于结一小便须数2【组方原理】二仁一芍小承气君:麻子仁-润肠通便 芍药-养阴和里臣1杏仁-降气润肠大黄-通下行便前人只实-消痞破结 厚朴-行气除满使: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诸药要 点 二 济 川 煎 景岳全书【组成】当归三至五钱牛膝二钱肉灰蓉二至三钱 泽泻一钱半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 枳壳一钱方歌:济川归膝肉灰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便秘。肾阳虚弱,精津不
24、足之大便秘结,小使指长,一 鹰 腌 酸 地 月 眩 晕,舌 淡 苔 白,脉沉迟。【组方原理】君:肉茯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臣当归-辛甘温润,养血润肠 牛膝-入肾以养精,引药下行泽泻-入肾而泄浊前枳壳-宽肠下气 升麻-轻宣升清,使清阳升,浊阴降,有“欲降先升”之妙【鉴别】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同治津液不足之便秘。麻子仁丸是以润肠药配小承气汤组成,故能泻下热结,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之便秘;第 1 0 页 共 5 0 页济川煎则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津亏之便秘。细 目 五 逐 水要 点 十 枣 汤 伤寒论【组成】芫花甘遂 大戟各等分【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
25、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2.实水。二 彝 肿,尤以身半以工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组方原理】1 .甘遂 善行经隧水湿大 戟 泻水逐饮1善泻脏腑之水邪芫花 L 善消胸胁伏胁痰癖益气护胃2.大枣培土制水,使下不伤正缓和诸药毒峻之性【使用注意】清晨,一日一次本方为逐水峻剂,用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中病即止,勿使过剂。年老体虚慎用,孕妇忌服。良与j英配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 黄 龙 汤 伤寒六书大承气+当归、人参、甘草【组成】大 黄 芒 硝 枳 实 厚 朴 当 归 人 参 甘 草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注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功用】攻下热结,补气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总结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