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pdf
《(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FeCb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配制50 mL 0.001 mol/LFeCb溶液、50mL对照组溶液x,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1滴Im ol/LHCI溶液、1滴1 mol/L NaOH溶液,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A*a*FCI3中加1滴酸-bc d对照组溶液X.FeCb中加中加:高。I u商”二-*M 一 :z 3 对照组溶液X .:中加1葡酸0 -I S 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 据M点对应的p H,说 明Fe3+发生了水解
2、反应B.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可能是0.003 mol/L KCIC.依据曲线c和d说 明Fe3+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D.通过仪器检测体系浑浊度的变化,可表征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A、FeCb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原因是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Fe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故A正确;B、对照组溶液X加碱后溶液的pH的变化程度比加酸后的pH的变化程度大,而若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是0.003 mol/L K C 1,则加酸和加碱后溶液的pH的变化应呈现轴对称的关系,所以该溶液不是0.003 mol/LK C 1,故B错误;C、在FeCb溶液中加碱、加酸后,溶液的pH的变化均比对照组溶液
3、x的变化小,因为加酸或加碱均引起了 Fe/水解平衡的移动,故溶液的pH的变化比较缓和,故C正确;D、FeCL溶液水解出氢氧化铁,故溶液的浑浊程度变大,则水解被促进,否则被抑制,故D正确;故选B。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杨花榆荚无才思 中的 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指“碘的升华”D.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单质的焰色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杨花榆荚无才思 中的 榆荚”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错误;C、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
4、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C错误;D、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D错误;故选:A。3.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丫十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Z B.单质沸点:X Y 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 Y Z【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期和乙则X为第VIA族元素,Z为VH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
5、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则Y为Na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A.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 X Y,故A错误;B.常温下Na、S为固体,F2为气体,N a的熔点较低,但钠的沸点高于硫,顺序应为N a S F z,故B错误;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 为FNa+,S?-电子层最多,离子半径最大,故离子半径S 2-FN a+,故C错误;D.X、Y、Z分别为S、Na、F,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则原子序数:X Y Z,故D正确。答案选D。4.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6、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A B.B C.C D.DA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在炽热的木炭上滴加少许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木炭持续燃烧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与C反应生成NO2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Ch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Ksp(ZnS)D用pH试纸测得:NazCCh溶液的pH约为9,NaNOz溶液的pH约为8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H2CO3的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先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排除铁离子的干扰,检验亚铁离子应先加
7、KSCN,后加氯水,故A错误;B.在炽热的木炭上滴加少许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木炭持续燃烧,这说明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与C反应生成N t h,故B正确;C.由于悬浊液中含有硫化钠,硫离子浓度较大,滴加CUS04溶液会生成黑色沉淀CuS,因此不能说明KSp(CuS)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a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元素,则b、c、d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AI元素,d与a同族
8、,应为S元素,b可能为N a或M 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详解】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IS0,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 a或M g在4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
9、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1 0.如图所示,常温时将一滴管液体Y一次性全部挤到充满。2的锥形瓶内(装置气密性良好),若锥形瓶内气体的最大物质的量是a m o l,久置后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b m o l,不存在a b关系的是()A.A B.B C.C D.DXYA过量C、Fe碎屑稀HCIB过 量NazCCh粉末稀 H2s04C过 量Fe、A l碎屑浓 H2s04D过量Cu、CuO粉末浓 HNO3【答案】C【解析】【详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久置后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故不选A;B.Na2cth粉末与稀H2s。4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久置后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故不选
10、B;C.Fe、A l在浓硫酸中钝化,久置后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选CD.Cu与浓硝酸反应放出N02气体,久置后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故不选D;答案选C。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其中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而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B.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用“撕裂 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平面材料,用这种方法可以从C6。、金刚石等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C.由“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Ch溶液比Na2s。3溶液的pH大”,可推知C比S的非金属性弱。D.H、S、0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与Na、S、
11、。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也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A错误;B.C6。、金刚石中碳原子间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层状结构,所以不能用“撕裂 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故B错误;C.等浓度的Na2c03溶液比Na2sCh溶液的pH大,则碳酸的酸性小于亚硫酸,而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比较C比S的非金属性弱,故C错误;D.H、S、0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是硫酸溶液,Na、S、0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是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混合有不溶于水的硫
12、单质生成,所以可能会观察到浑浊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粒间作用力、元素化合物性质、非金属性的判断等知识点,注意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为易错点。1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酸化的出。2氧化海带灰浸出液中的碘:2|-+山。2=12+20火B.用稀氢碘酸溶液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6H+=2Fe3+3HzOC.NaHSCM 溶液中力口 Ba(0H)2 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42-BaSO44,+2H2OD.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HCO3+0H=CO32+H20【答案】C【解析】【详解】A.酸性环境不能大
13、量存在OH、A错误;B I具有还原性,与Fe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C正确;D.NH4 HCO3嘟 会 与O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 3.电导率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与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有关。图1为相同电导率盐酸和醋酸溶液升温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曲线,图2为相同电导率氯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升温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曲线,温度均由2 2C上升到7 0 C。下列判断不走碗的是曲线1 盐酸 曲线3”化钠曲线?髓酸 Y+、Y+X Y+M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可能比Y大,也可能比Y小
14、B.原子序数:N M X YC.M2+、V 一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D.碱性:M(0H)2Y0H【答案】C【解析】【分析】x+、Y+、M2+、N2-均为含有一定数目电子的短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X、Y形成+1价离子,则X、Y不能为H,由于离子半径Y+X+,则Y为钠,X为锂元素;离子半径N=Y+,则N为氧元素或硫元素;离子半径Y+M 2+,则M为镀元素或镁元素,结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A.Y为钠元素,N为氧元素或硫元素,氧原子、硫原子原子半径都小于钠原子,故A错误;B.Y为钠元素,X为锂元素;原子序数YX,M为镀元素或镁元素,N为氧元素或硫元素,所以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不
15、唯一,故B错误;C.N为氧元素或硫元素,N*核外电子数为10或18;M为镀元素或镁元素,M2+核外电子数为2或10,M2+、N2-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故C正确;D.Y为钠元素,M为被元素或镁元素,金属性Y M,所以碱性:YOHM(OH)z,故D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判断元素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X、Y的判断要注意“一定数目电子”一般认为不能为0。1 5.下列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A.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氯化铝B.制取漂粉精: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C.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催化氧化、最后用98.3%浓硫酸吸收D.工业制烧碱: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区域得到烧碱溶
16、液【答案】C【解析】【详解】A.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故A错误;B.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精,故B错误;C.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最后用浓硫酸吸收,故C正确;D.工业制烧碱: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阴极区域得到烧碱溶液,故D错误;故选C。二、实 验 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 6.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z)溶液为研究对象,探 究N(h一的性质。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滴管试管12mL1%酚酸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实验1: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1 mol-L1NaNOz溶液0.1 mol-L1
17、KMnO4溶液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KSCN溶液1 mol-L1 FeSOa溶 液(pH=3)实验川:无明显变化1 moLL1NaNCh溶液1 mol-L1 FeSO4溶 液(pH=3)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 加KSCN溶液变红资料:【Fe(NO)产在溶液中呈棕色。(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2)实验II证 明N02-具有 性,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与Fe2+,而 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实验溶液a编号及现象道人气化NO =?j j:
18、=-A笔/欠理ImoHFeSCh溶 液(pH=3)i.溶液由一色迅速变为 色.值,七 八 溶 液aH.无明显变化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V: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盐桥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电池总反应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19、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实验结论:NCh一 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答案】N02一发生水解反应NO 2-+H2O-HNO z+O 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 还原性 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浅绿色 棕色 0.5mol-LFe2(S04)3溶 液(pH=3)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z,加热有利于Fe?+被氧化为Fe3+,促 进Fe?+水解,产 生Fe(OH)3沉淀 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
20、反应发生 Fe2+NO2+2H+=Fe3+N0 t+H20【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I的现象说明NaNOz为强碱弱酸盐,NCh-发生水解反应N O f+H h 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2)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NCh-中N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3)若要证明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 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需要作对照实验,即向pH均为3,含Fe2+和Fe3+浓度均为lm ol/L的FeSO4溶液和Fez(S04)3溶液中通入N O,若通入FeSCh溶液出现溶液由浅绿色迅速变为棕色,而通入Fez(SO4)3溶液无现象,
21、则可证明;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加热后生成了 NO气体;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 Fe(OH)3,据此解答;(4)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由图可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产生NO和Fe3+,U形管中间盐桥的作用是阻碍Fe2+与N。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式。【详解】(1)根据实验I的现象说明NaNCh为强碱弱酸盐,NCh-发生水解反应N O f+H z O-HNOz+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所以在2mLim。1七iNaNOz溶液中滴加
22、酚酸溶液出现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故答案为NOz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2)根据实验II说 明NaNOz溶液与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即KMnO4被还原,说 明NCh-具有还原性。NCh-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3)实验IV在FeS04溶 液(p H=3)中滴加NaNCh溶液,溶液先变
23、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 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NOz被还原为NO。若要证明棕色物质是是N。与Fe?+,而 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需要作对照实验,即向pH均为3,含Fe2+和Fe3+浓度均为lm o l/L的FeSC4溶液和Fez(SO。3溶液中通入N O,若通入FeSO,溶液出现溶液由浅绿色迅速变为棕色,而通入Fez(SO4)3溶液无现象,则可证明;故答案为浅绿色;棕色;O.Smol LFez(S04)3溶 液(pH=3);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加热后生成了 NO气体;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 Fe(OH)
24、3,原因是棕色溶液中的 Fe(NO)产受热生成NO和Fe2+,N O被空气氧化为N t h,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 进Fe3+水解,产 生Fe(OH)3沉淀,故答案为棕色溶液中的 Fe(NO)产受热生成N O和Fe2+,N O被空气氧化为N02,加热有利于Fe?+被氧化为Fe3+,促 进Fe3+水解,产 生Fe(OH)3沉淀;(4)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由图可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产生NO和Fe3+,U形管中间盐桥的作用是阻碍Fe2+与N 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故答案为阻碍Fe2+与N 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该原电池负极
25、反应为:Fe2+-e=Fe3+,正极反应为NO2-+e+2H+=N。个+七0,所以电池总反应式为Fe?+NO2+2H+=Fe3+N0 个+H2O;故答案为 Fe2+NO2+2H+=Fe3+NO个+出。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 0分)1 7.用两种不饱和烧A和D为原料可以合成一类新药有机物J,合成路线如下:已知有机物J结构中含两个环。回答下列问题:(1)C的名称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ATB试剂和反应条件为.(3)H fJ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已知cM g 乙触*N符合下列条件的N 的同分异构体有_ _ _ _ _ _ _ _ _ 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份合集 2020 安徽省 高考 数学模拟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