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pdf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021 1 1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零二一年六月指定用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9 年 4月第3 版。参考用书: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8 年 4月 第 1 版。I 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当代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臼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较详实的研究资料。同时又十分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提供了对学习和教学过程相关心理现象的重要理解。教育心理学是心
2、理学大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心理现象和一般规律的科学。我可以将其整体框架可以分为发展论、学习论、教学论、课堂管理论及测评论等部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偏向应用的偏向人文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即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认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以及教师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能在教学实践中初步运用这些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在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
3、实践能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考生应该了解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特点,规律,并尝试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了解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课堂管理原理和方法;掌握测评的手段。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本课程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首先,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其次,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它涉及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它是各个心理
4、学分支的基础。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儿童心理学要考虑教育条件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反之,教育心理学无论选择什么研究题材,都得考虑某一阶段试验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再次,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知识研究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力求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有助于理解教育心理学中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集中探讨认知领域和品德领域的学习,尤其是认知领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三是注意把
5、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也即要关注理论结合实践问题。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材一共包含17章,其中第2章至第14章为重点内容。其中,第1章绪论是整个课程的基础;第2章至第3章是学生心理(学生观)部分,涉及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第4章至第13章是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观)部分,涉及学习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及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心理过程;第14章至第16章是教学心理(教学观)部分,涉及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最后第17章是教师心理(教师观)部分,涉及师生关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内容。II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
6、、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脉络及其发展趋势;3.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本章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本章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2 .学习与教学的因素3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 .描述和测量2 .理解和说明3 .预测和控制(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 .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2 .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时机问题。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 .初创时期(2 0 世纪2 0 年代之前)2 .发展时期(2 0 世纪2 0 5 0 年代末)3 .成熟时期(2 0 世纪6 0 7 0 年代末)4 .深化拓展时期(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 .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 .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 .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 .研究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人工智能的利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式1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2 .教育行动研究3 .设计型研究(-)研究的步骤9
8、 .选定研究主题10.形成研究问题11.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12.提出假设13.选择研究方法(三)研究的有效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2.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模式(识记)3.学习与教学的因素(识记)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识记)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识记)(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识记)2.描述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理解)3.教育行动研究(理解)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2.理解维果茨基的发展理
9、论;3.了解学生的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本章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本章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课程内容第 一 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1.图式2.同化3.顺应4.平衡(二)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三)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化(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要促进儿童内部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教育应当适应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五)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局限与发展第二节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1.活动论2.符号
10、中介论3.内化论(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四)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支架式教学2.维果茨基阐释了在相互作用情境下学习的机制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第三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个性与社会化发展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2.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1.自我意识2.自我概念3.自尊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理解)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理解)3.影
11、响发展的因素(理解)4.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简单应用)(-)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理解)2.心理发展观(理解)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综合应用)4.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简单应用)(三)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1.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理解)2.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识记)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个体的智力差异;2.了解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3.理解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本章重点:对比不同智力理论的观点本章难点:理解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智力的心
12、理测量学理论(二)多元智力理论(三)智力的三元智力理论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维度1.奈欣斯的三维理论2.雷诺的六维理论3.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二)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1.感觉通道2.认知风格第三节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1.文化及其差异2.文化刻板影响(-)性别差异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个体的智力差异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解)2.不同智力理论的对比(综合应用)(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理解)2.反思型和冲动型(识记)3.整体型和系列型(识记)4.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识记)(三)社会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1.文化刻板影响(识记)2.
13、在教室中识别社会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对教学的影响(简单应用)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学习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学习与脑的关系;3.了解学习理论的发展概况。本章重点:学习的定义与分类本章难点:加涅的学习分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的界定(二)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三)学习的分类1.学习的主体分类2.学习水平分类3.学习结果分类4.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6.学习内容分类7.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四)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
14、程学习3.真实性学习或真实性教学4.学习科学第 二 节 学习与脑(-)人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脑的特异化与学习(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四)基于脑的学习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三)认知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学习及其分类1.学习的界定(理解)2.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解)3.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解)4.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理解)5.国内学者的学习分类(识记)(-)学习与脑1.2.3.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识记)脑的特异化与学习(识记)学习与脑的可塑
15、性(识记)(三)学习理论发展(识记)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矫正;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本章重点: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本章难点:观察学习的应用和行为主义新进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二)桑代克的学习率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三)行为的学习1.新行为的塑造2.行为的消退与维持3.行为的分化与泛化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
16、行为主义新进展(-)社会认知理论(二)观察学习(三)观察学习的应用(四)行为主义新进展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理解)2.华生的行为主义(识记)(-)联结主义理论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理解)2.桑代克的学习率(理解)(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理解)2.强化理论(综合应用)3.行为的学习(理解)(四)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1.社会认知理论(理解)2.观察学习(理解)3.观察学习的应用(简单应用)4.行为主义新进展(理解)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苛勒和托尔曼做的经典实验、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及智力
17、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理解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论。本章重点: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论本章难点: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学习理论(二)符号学习理论第二节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与学习(三)学习和教学的原则和方式1.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原则2.发现学习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标准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二)认知同化过程1.认知结构及其特征2.认知同化过程(三)接受学习1.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2.讲授教
18、学的原则和技术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2.学习的条件3.教学事件(-)认知负荷理论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学习理论(识记)2.符号学习理论(识记)(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认知表征理论(识记)2.认知结构理论(识记)3.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解)4.发现学习(理解)(三)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标准(理解)(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理解)(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理解)2 .认知同化过程(理解)3 .接受学习(1)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理解)(2)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简单应用)(四)
19、学习的信息加工论1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简单应用)2 .学习的条件(理解)3 .认知负荷理论(识记)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2.了解生成学习理论和认知灵活性理论;3.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4.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本章重点: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本章难点:生成学习理论和认知灵活性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二)建构主义分类(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教学观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激进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1,生成学习过程2.结构性和非结构性
20、知识经验(三)认知灵活性理论1.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2.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3.随机通达教学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1.情 境 性 认 知、情境性学习与情境性教学2.分布式认知3.认知学徒制4.抛锚式教学(三)支架式教学1.互动支架与非互动支架2.支架式教学的过程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2.内在学习论(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2.有意义学习与自由学习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识记)2.建构主义分类(识
21、记)3.当代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个人建构主义理论1.生成学习理论(识记)2.认知灵活性理论(1)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识记)(2)随机通达教学(简单应用)(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1.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1)认知学徒制(理解)(2)抛锚式教学(简单应用)2.支架式教学(简单应用)(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理解)第八章学习动机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论;2 .理解动机与学习动机的定义、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3 .掌握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途径。本章重点:自我效能
22、感理论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本章难点:成就动机论和归因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1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2 .学习动机相关概念(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3 .个人动机与情境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自我决定论1 .有机整合理论2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3 .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四)成就动机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六)控制点理论(七)归因理论(A)成就目标理论(九)自我价值理论(十)调节聚焦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3、-)教学吸引1 .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 .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兴趣激发1 .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 .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三)建立合理的动机信念1.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2.树立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3.设置合理的目标定向(四)反馈与评定(五)奖励和惩罚(六)合作与竞争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及相关概念(识记)2.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识记)3.学习动机分类(识记)(二)学习动机理论1.强 化 论(识记)2.需要层次理论(识记)
24、3.自我效能感理论(理解)4.控制点与归因理论(理解)5.自我决定论(识记)6.成就目标理论(理解)7.自我价值理论(理解)8.调节焦虑理论(识记)(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综合应用)第四部分分类学习心理第九章知识的学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知识理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 .理解概念学习的内涵,掌握概念与概念转变的教学;3 .理解迁移的内涵,明确为迁移而教的方式。本章重点:概念学习与教学本章难点:知识的表征、为迁移而教的方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知识及其含义(二)知识的分类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三)知识的表征1 .概念2
25、 .命题和命题网络3 .表象4 .图式5 .产生式(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第二节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客 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内容(2)学习材料的形式(3)教师言语的指导和提示2.主观因素(1)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2)学生的能力水平(3)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三)概念的学习1.概念的界定、结构与类型(1)概念的界定(2)概念的结构(3)概念的类型2 .概念的获得(1)概念形成(2)概念同化3 .概念的学习和促进(1)概念的学习方式(2)概念教学注意事项(3)概念网络的形成(4)概念的运用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错误概念及其性质(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自学考试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