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学教案(沪科版).pdf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学教案(沪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教学教案(沪科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教学教案第 一 节 力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2)力的初步概念。2.难点(1)学会科学归纳。(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教具准备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铁块、磁块、表面涂有一层蜡的两个软木塞、水槽学生分组实验:橡皮筋。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我们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生活中常用
2、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你能说出多少个关于力的词语?生甲:力量、力气、身强力壮、力争、力行、说服力、生产力、力图师:说服力、生产力、战斗力,这里的力是表示事物的效能;力争、力行、力图,这里的力是表示尽力;身强力壮、这里的力是表示力量可见,力这个问含义丰富。在物理学中研究的力含义要狭窄得多,但有确切的含义,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板书: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 一 节 力二、新课教学1 .力是什么?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生乙:人用脚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
3、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生丁:渔民捕鱼拉起鱼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 7 6 交流与讨论。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共同点归纳出来。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师:归纳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再请大家分析课本P 7 6 的 6个图景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同学讲一个图景。生甲:(c)图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生乙:(a)图中施力物体是推土机,受力物体是泥土。生丙:(d)图中施力物体是大象,受力物体是跷跷板。生丁:(b)图中施力物体是渔翁,受力物体是渔网。生戍:(e)图中施力物体是拿在手中的棒,受力物体是悬挂着的磁棒。生己:图中施力物体是橡胶棒,受力物体是小纸屑。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探究师:请同学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有什
5、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检查。生甲:用手拍桌子时,手感觉到疼。因为手对桌子有力作用时,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觉到疼。生乙:两手互拍时,两手都感觉到疼。因为两只手都受到力的作用。生丙:手拉橡皮筋时,感觉到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这是因为手对橡皮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对手也有力的作用。生了:手提书包时,感觉到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是因为手对书包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书包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师:以上几位同学都很认真体会实验时的感觉,分析都正确,大家掌声鼓励。归纳以上的实验感觉,你得出什么结论?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正确,归纳得很好。演示实验:把磁铁和铁块分
6、别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层蜡(防止水浸入)的两个软木塞A、B上,让它们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 到B向A运动,说明磁块吸引铁块。再固定B,看 到A向B运动,说明铁块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还可以将A、B同时放手,看到它们相向运动。这说明了什么?生:互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 103,图63、图 I,阅读下方文字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发生形变。生乙:力的作用会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生丙:力的作用会使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而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师: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
7、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你们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师:归纳得很全面,大家掌声鼓励。板书: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二、例题1.悬挂在电线上的电灯受到了向上的拉力,说明这拉力是什么物体对什么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2.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要向下蹬跳板,人就腾空。为什么?让学生讨论、解答、教师给予启发课堂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
8、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师:下面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板书设计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初中力学的基础知识,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熟悉的力的现象中引导学生总结、归案出力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初二的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显得较为薄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亲身实验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为以后力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应用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力的两个作用
9、效果,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但什么情况下认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节课的内容看似不多,但对学生今后力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是力学的基础。第 二 节 怎 样 描 述 力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三要素。2.了解力的单位,并 对IN、10N等有具体感受。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2.难点力的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教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师:力的作用能产生哪些效果?生:力的作用效果是:L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师:回答正确,说明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很好。怎
10、样描述力呢?板书:第 二 节 怎 样 描 述 力二、新课内容1.力的二要素师:哪些因素能影响力作用的效果?请大家思考、讨论。生甲:力的大小会影响力作用的效果。师: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生甲: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弹簧的伸长变不同。师:讲得很好,还有例子吗?生乙:一,一个大人可以提起一大桶的水,而一个小孩只能提起一小桶的水。师:肯动脑筋,正确,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力作用的效果吗?生丙: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例如: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会缩短。师:讲得很全面,还有吗?生丁:对向右运动的小车,如果施加一个向右方面的力,小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施加一个向左方向的力,
11、小车运动速度越来越慢,可见,力的方面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师:你真是一匹黑马,讲得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生戊: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地方,即力的作用点不同,离门的越近。越不容易把门推开,离门的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推开。师:正确,还有吗?生己: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在板手不同的地方,拧螺母,力的作用点离螺母越近越不容易将螺母拧紧,离螺母越远,越容易将螺母拧紧。师:平时很善于观察,动手能力也很强,讲得也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还有吗?我还有一个例子与大家交流,写字、用筷子夹菜,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笔、筷子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
12、效果不同。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几个?分别是什么?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师:对。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板书: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作用的效果。2.力的单位师:大家知道,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是怎么规定的?请大家阅读课本P106。生: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师:关于牛顿这个科学家,你知道吗?生:老师在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就向我们介绍了牛顿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牛顿
13、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家庭很穷,可是牛顿从小学习很努力,喜欢观察,动手做实验,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很大,可牛顿还很谦虚。把知识比喻成海洋,把自己比喻成在海边拾贝壳的小孩。师:你讲得很好,如果大家要知道牛顿详细的生平事迹可在课后查资料。1N的力有多大?生: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INo师:你还知道哪些力的大小?生甲:蚂蚁拉树叶的力约loN。生乙:扛50kg的化肥用的力约5X10,N。生丙:大型拖拉机的牵引力约3X10,4X10,N。生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推力约6X10”。师:我也知道:物理课本约3N,一 瓶600ml的矿泉水重12N,1kg的物体重10N,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重
14、500N。板书: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示意图师:科学概念是抽象的。为了使抽象的概念便于理解、表述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样或模型去表现它们。在前面学习光学的时候,我们曾用光路图形象、具体、直观地反应光的传播情况,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我们的课本中,配了不少的插图把许多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给了我们许多比文字叙述更清楚的印象,因此,我们在研究力的时候,是否也应当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请大家讨论。教师点拔: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作用点,用数字能将这三要素完整地表达出来吗?生:不能。师:如何用作图的方法将力的三要素表达出来,请大家阅读课本P
15、 1 0 6。生: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师: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长短大致表示力的大小,如有两个力,一个 力 是1 0 N,另一个力是2 0 N,那么1 0 N的力线段画长一点,2 0 N的力线段画短一点。示范: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如课本P 1 0 6图6 1 1,有(a)、(b)两种表示法,图5 1 2在箭号旁标出力的大小,但还是力的示意图,只不过将力的三要素都表达出来而已。板书:3.力的小意图三、例题2.请一位同学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教学用的刻度尺(米尺),使尺面沿水
16、平方向提起来,第一次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还知道了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力的示意图,可以将力的二个要素或三个要素表达出来。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板书设计第 二 节 怎 样 描 述 力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示意图(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教学反思本节课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因为是第一次明确接触到,所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反思,体会其作
17、用。事实证明,同学们能说出其中原因,从而体会这种方法。对于力的单位,要求有感性化的认识,特 别 是1N。力的示意图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力的作用点上经常出现问题,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上”的结论,突破了这一难点。关于力的示意图,在今后还是要加强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为高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
18、力的过程。(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2.难点(1)微小形变。(2)弹簧测力计原理。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个、几条橡皮筋、一块硬纸板、一个瓶盖、一个回形针、绵线。演示实验:大号墨水瓶、红玻璃管、红墨水、弹簧拉力器。教学过程1.弹力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
19、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
20、我们都看不出来。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演示玻璃瓶的形变。如 图5.3 1所示,找只横截面为椭圆的大号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半 径1 2mm,长约30cm)。向瓶内灌满红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适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衬以带刻度的白纸板。演示时,先用教鞭(或钢笔杆)轻敲瓶壁,让它发出清脆的响声,(表示玻璃比较硬)。然后用手指沿横截面的短轴方向紧压瓶子。因瓶子受到这样的按压后容积变小,管中水柱明显上升(如 图9)。当放开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沿瓶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压瓶,则由瓶的容积变大,水柱就明显下降(如图b)o这说明玻璃受力要
21、发生形变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发生形变的,只是形变很微小我们肉眼看不出来而已。师:归纳以上例子及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沦?生: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叫弹力。板书: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2.弹簧测力计师:要知道力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有: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挂环。师:你观察很仔细、很全面、讲得很好,弹簧测力计主要构造是:刻度盘、弹簧、指针。板书:2.弹簧测力计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师
2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师:这里请大家注意,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会不会无限制地伸长?会出现什么情况?生:不会,当拉力增加超过某个限度时,弹簧会被拉断。师:对。弹簧要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板书: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测力计?生甲:握力计。生乙:拉力计。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109的内容弄清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请一位同学说说。生: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
23、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2)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不多少牛;(3)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准为止;(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到刻度盘上。师:说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针对这只弹簧测力计,再请一位同学说说如何正确使用?生:桌面上这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 5N,不要测量超过5N重的物体。这只弹簧测力计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校零。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24、,并让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师:你也说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 N,会出现什么情况?指针如何校零?生甲: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 N,弹簧被拉长后不会恢复原状,甚至被拉断。师:正 确。生乙:如果弹簧测力计不测力时,指针不在零刻线处,只要上下移动指针即可。师:使用前还要上下拉动弹簧,看看弹簧是否靠在刻度盘上或指针是否被刻度盘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变的,要等指针稳定后读数才准确,如果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要抓住瞬间读数。下面分组实验,请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IN、5N、10N,感受一下IN、5N、10N的力有多大。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25、,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的拉力大些,想想为什么?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师:请各组把你们所测的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时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组头发被拉断时拉力不同。师:正确,因为不因人的头发硬度不同。生乙:交流后得出:两个弹簧秤对拉,稳定时拉力大小相同。师:正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乙: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师:你对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下面请大家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摆在桌面上,按照课本P123图63 3,制作橡皮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熟悉而陌生的力 物理 年级 上册 第六 熟悉 陌生 教学 教案 沪科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