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1.血象:如为病毒引起,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 0。35如为细菌引起。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 0.752.抗“0”:如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感染,AS。常 600u,并在感染后3-4周内达到高峰,持续数月。3.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溶血性链球菌,但由于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此种培养阳性率并不高。4 .酶 学 检 查:在 并 发 心 肌 炎、风 湿 病 时 常 作 心 肌 酶 谱 测 定,主 要 检 查 a-HBDH,ASICPK,CKI,LDH,MB,TnT 等。5.免疫学检查:在并发急性肾炎时,常做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微球
2、蛋白等检测,并做尿常规检查;在并发心肌炎时,还可做抗心肌抗体(AMA),抗心脂抗体(ACA)测定;在并发内湿病时,还可做C 反应蛋白(CRP)IMJ PG H。二.支气管哮喘:1.白细胞计数: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增高,通 常 在(10-15)*1 0 E 9/L,发作期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及直接计数均增高。2.、痰液涂片3.皮肤敏感试验,如皮肤划痕试验、挑刺试验、皮内试验。4.特异性致敏原的体外试验,如放射性过敏原呼附试验(RAST)。5.血液及呼吸道分泌液内免疫球蛋白IgE、IgA、IgM等到测定。三.肺 炎:1.WBC计数2.痰涂片检查3.痰、鼻、咽拭子培养4.ESR5.冷凝集试验(CAT
3、)6.补体结合试验:;在发病10天后可出现阳性(1:40-1:80)四.肺结核:1.结核菌的常规检查:痰涂片或培养2.ESR3.结核杆菌的基因检测4.结核杆菌的抗原、抗体检查5.机体免疫功能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清白介素2 测定;结核菌素试验(OT、PPD)6.生化检查:腺昔脱氨酶(ADA);铜蓝蛋白(CP,CER)(作为结核病活动性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总唾液酸(TSA);乳酸脱氢酶(LDH);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抗结核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五.结节病:1.WBC计数2.RBC计数和Hb测定3.ESR4.血清白蛋白(A lb)、球蛋白(Gib)5.血、尿钙6.血清尿酸7
4、.碱性磷酸酶8.结节病抗原试验(KT)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 C E)。六.肺脓肿:1.WBC计数2.痰检查:痰涂片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慢性病人可降低。七.支气管扩张症:1.痰液检查:痰涂片和培养2.血象(WBC,RBC.Hb)八.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1.WBC计数2.DC3.痰液检查4.丝虫补体结合试验5.冷凝集试验(CAT)6.lgE7.寄生虫检测九.胸腔积液:1.血象2.ESR3.腺昔脱氨酶(ADA)4.痰液检查(SE)5.胸腔穿刺液检查十.肺 癌:1.痰液检查2.血沉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4.糖类抗原125(CA125)5.糖类抗原50(CA50)6.糖类抗原 72-4
5、(CA72-4)7.糖类抗原 15-3(CA15-3)8.癌胚抗原(CEA)9.a-L-岩藻糖甘酶(AFU)10.生长激素(GH)11.抑癌基因P16和 Rb十一.呼吸衰竭:1.血常规2.血气分析3.电解质4.血粘度5.心肝肾功能2 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力衰竭:1.诊断不能依靠化验,没有一项化验对心力衰竭是特异性的,通常做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及血浆蛋白测定等,少数病人尚需做甲状腺功能测定。二.梅毒性心脏病:1.未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USR)2.快速血浆反应素片试验(RPR)3.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4.脑脊液检查5.抗平滑肌抗体(ASMA)三.肺源性心脏病
6、:1.血气分析2.血象3.血液黏度(WBV)4.肝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四.高 血 压 病:1.血脂2.尿糖、血糖及糖耐量试验3.血浆纤维蛋白原4.尿常规5.肌酎6.心 钠 素(CN、ANP)7.尿酸、电解质、肾素活性测定、醛固酮测定、儿茶酚胺测定五.冠 心 病:1.血脂及脂蛋白检查2.尿常规、血常规、血糖六.心 肌 梗 死:1.酶学检查:AST,CK,CKI,LDH,LDHI,a-HBDH,ARS,ALD2.补体检查:C3,C43.肌钙蛋白(TnT)4.肌红蛋白(MB)5.白细胞6.ESR7.血脂、血糖、尿常规。七.心 肌 炎1.分 离病毒2.AST3.CK4.CKI5.LDH6.A
7、RS7.IgG8.AMA9.C310.ESR11.WBC12.CRP八.心 包 炎:1.WBC2.ESR3.ASO4.心包穿刺液九.感染性心内膜炎1.血培养2.血象3.血沉4.类风湿因子5.补体36.抗心肌和抗肌纤膜抗体7.丫球蛋白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9.尿常规10.肾功能3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必查项目:TSH、T3、T4、T3U、rT3、T131I1.检查结果减低或下降的项目有:TSH、TP、A、Tch、TG、PL、LE、TBG2.检查结果增高的有:T3、T4、T3U、rT3、T131I.PF8、Cu、Zn、AAN、CER、FC、17-OHCS17-KS、A
8、CE FT3、FT4、PBI、E-RFT、a 2-MG、ANP,3.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有:ATGA、AMA、AIFA提示:1.轻型甲亢、早期甲亢T 4 不如T3灵敏。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T3减低较快,而 rT3较缓慢.当 T 3 与 rT3均下降至正常范围时,表示用药适当,如低于正常,表示用药过量。对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只仅为单纯性肿大而无甲亢者,可作T131I试验。2.TSH常受T3、T 4 的抑制,使 TSH水平低于正常或测不出,若高于正常,提示为垂体性甲亢。3.T3、T4、3 三者升高水平在甲亢是一致的,若 rT3先于T3、T 4 的升高,可作为发病早期或复发的参考指标,常受TBG影响。4.
9、FT3、T4不受TBG影响,这是诊断甲亢的重要指标。5.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时若TGAb、TmAb(微粒体抗体)滴度显著增高,对桥本甲亢有诊断价值。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必查项目:TSH、T3、T4、FT3、FT41.检查结果减低或下降的项目有:PF8、GH、FC、17-OHCS.17-KS,T4、FT3、FT4、T3U、T3、rT3、PBI、T131L PT、ANP、cAMP2.检查结果增高的有:VitA、Tch、TG、PL、LE、PRL、TSH、TBG、SI、Ccr3.检查结果阳性的有:ATMA、ATGA4.检查结果阴性的有:AA5.TRHT:甲减时给予TRHT后,TSH升高,提示病变在下丘
10、脑,若不增高,提示病变在垂体。提示:1.从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如 TSH升高,T3、T 4 低于正常,通常为原发性甲减;如 TSH升高,T3、T4 正常,可能为亚临床甲减;如 TSH、T3、T4均低于正常,可能为继发性甲减。2.T131I:无甲状腺克汀病的减低,24小时低于15%以下;如正常或高于正常,结合病人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素水平低下,应考虑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性克汀病的可能。3.T3U:主要用于测定甲状腺功能,甲 亢 T 3 摄取率增高,比值减少;甲减摄取率减低,比值增大,正常人血清与对照者的血清比值近于1。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必查项目:K、Na、Aid1.检查结果减低或下降的项目有:
11、K、Ck PRA2.检查结果增高的有:Na、pH、CO2CP、A B 和 SB、Aid、CN3.尿常规:PH为中性或偏碱性,可有少量蛋白,尿比重在1.010-1.018之间,少数为低渗尿。4.醛固酮分泌抑制试验:即在普通饮食之外,每日另加食盐1 0 g,连续3 天,通常负荷后血中肾素及醛固酮活性均减低。但原醛症,血中肾素活性不受高盐饮食影响,肾素、醛固酮均不下降。5.卡托普利试验:正常人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卡托普利后PAC被抑制,原醛症则不被抑制。6.螺 内 酯(安体舒通)试验:原醛症服药1 周后血钾上升,尿钾减少,CO2cp下降,部分低血钾症状改善。继续服用螺内酯2-3周,血压可下降,血钾
12、恢复、碱中毒纠正。7.肾 素(PRA):原醛症减低,继醛症增高。四、垂体瘤:必查项目:PRL、GH、TSH、ACTH、Cor1.PRL(泌乳素):增高,特别在垂体瘤引起乳溢-闭经综合症、肢端肥大症增高明显,无功能垂体腺瘤常引起减少。2.GH(生长激素):肢端肥大症升高;垂体性库欣综合症减低。3.TSH(促甲状腺激素):减低。4.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综合症及ACTH生成性肿瘤增高。5.Cor(皮质醉):库欣综合症增高。五、糖尿病:必查项目:UG FBS、BS2h、GTT、1ST、Sl、CP、PG、AIA,HbAl、GSP Tch、TG、NBAGADA1.UG(尿糖):阳性。2.FB
13、S(空腹血糖):增高。3.BS2h(餐后2 小时血糖):可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若大于6.7mmol/2h,为可疑为是糖尿病,若大于llm m ol/L可诊断为糖尿病。4.GTT(葡萄糖耐量试验):FBS7.8-ll.lmmol/L或 口 服 葡 萄 糖 后 2 小时,血糖为7.8-11.lmmol/L5.1ST(胰岛素耐量试验):主要用于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IDDM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进食后胰岛素分泌不增加,NIDDM胰岛素及C 肽可以正常或呈高胰岛素血症。6.SI(胰岛素):NIDDM增高,IDDM降低。7.CP(C 肽):IDDM 减低。8.PG(胰高血糖素):增高,
14、病情越重,PG越高。9.AI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DDM阳性。10.HbAl(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能反应测定前1-2个月的血糖水平。11.GSP(糖化血清蛋白):增高。可反应检查前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12.Tch(总胆固醇):增高。13.TG(甘油三酯):增高。14.NBA(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杀菌力低。六、肥胖症:必查项目:血脂全套、FBS、BS2h、GTT、IRT、CRT、DT1.Tch:增高。2.TG:增高。3.LE:增高。4.HDL-C:减低。5.LD L-C:增高。6.HDL2-C:减低。7.GH:减低。8.GTT:多增高。9.IRT或 CRT:常伴有高胰岛素及高C 肽血
15、症。10.DT(地塞米松大小抑制试验):正常。11.PT(睾酮):增高。12.ALT:有时增高。七、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l .Tch:增高。2.TG:增高。4.Lp(a):增高。5.LE:增司。6.HDL-C:降低或增高(取决于病情变化)。7.LDL-C:增高。8.HDL(1-3)-C:无显著变化,但 HDL2-C降低。9.ApoAl和 ApoB:常显示ApoAl减低。ApoB增高。10.LPO:在合并脂肪肝时增高。11.T4:减低。12.FT3 和 FT4:减低。13.SI:减低。八、痛风及高尿酸血症:1.BRT:WBC 增高。2.IP(血清磷):减低。3.LE:增高。4.UA:增高。5
16、.URT:合并肾脏损害可有血尿、蛋白尿。6.肾功能:合并肾脏损害,BUN,Cr可增高。九、骨质疏松症:1.血 清 钙(Ca):降低。2.血 清 磷(Ip):增高。3.VitD:降低。4.ALP:增高。5.A CTH:增高。6.FC(皮质醇):增高。7.PTH:增高。8.CaTT(钙耐量试验):适用于低血钙者。9.降 钙 素(CT):常减低。10.BGP(骨钙素)。4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1.血 象:男性 Hb120g/L,女性 110g/L,孕妇 100g/L;MCV80fl,MCH26pg,MCHC310g/L,MCD6lx m,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低,
17、可见很小的红细胞、靶形细胞、椭圆形细胞和形状很不规则的红细胞,红细胞常减少至3.5*10E12/L以下 网织红细胞一般正常2.骨髓象: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红细胞100fl,MCH35pg,MCD9 u m,红细胞大小不均,卵圆形大红细胞增多,多染性及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不增高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大多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多至5 叶以上,偶尔出现晚幼和中幼粒细胞。2.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增多,粒、红比例降低,核幼浆老,胞体巨大的巨幼红细胞大于10%,粒系及巨核亦有巨幼变,巨核细胞有核分叶过多,白细胞减少或正常。3.FA:减低。4.VitB12:减低
18、。5.LDH 及 LDH1,LDH2:中度增高。6.血钾:治疗初期可下降。7.脱氧尿嘴咤核甘抑制试验:不正常。8.高半胱氨酸:增高。9.甲基丙二酸:增高。10.UPP:排泄量减低。11.胃酸分析:胃液分泌量减少,游离酸大多缺乏或显著减少,BA。与胃泌素减低。12.血清铁:增高。13.IBiL:常偏高或轻度高于正常值。14.ADCA:阳性。15.AIFA:阳性。16.ATGA:阳性。17.AchRA:阳性。三、再生障碍性贫血1.血象:RBC、WBC、PLT均减少,Hb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网织红细胞小于1%,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骨髓象:多部位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非造
19、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巨粒细胞核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活检造血细胞少于正常半数,脂肪组织比例增多,巨核细胞不见或罕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多。3.PCT:减少。4.PRI:减低。5.PC:增高。6.抗碱血红蛋白(H b F):增高。7.血清Fe:增高。8.血清Cu:增高。9.SF:增高。10.IFN:增高。11.IL-2:增高。1 2.1 分钟碱变性试验(H b F):增高。13.AHT:阳性。14.TCS:CD4/CD81.415.P S:减低。16.P-TG:减低。17.PF4:减低。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血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可见多量球形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
20、;Hb仅为50-70g/L,WBC一般正常,网织红细胞增多;PLT正常,少数减少;若出现再障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骨髓象呈再障,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2.骨髓象:呈增生象,以幼红细胞为主。3.Coombs:直接试验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附有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亦可为阳性,常用于检测Rh和 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4.AGT: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吸附有不完全抗体。5.SHT:阳性。6.RBCTE:阳性。7.AMA:阳性。8.D-LT: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呈阳性。9.G-6-PD:减低。10.PHF:增高。11.HP:减低。12.C H 50:减低。13.CAT:阳性。14.BF:减低。
21、15.RPI:增大,可作为再障与溶血性贫血的鉴别。五、急性白血病1.血象:Hb减低,RBC减少;PLT明显减少;WBC部分增高者可达100*10E9/L;亦有正常或减低者,有时甚至可 2.0*10E9/L;WBC分类可见原幼细胞。5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甚至极度活跃,少数可见增生低下,分类中相应原始细胞 30%,红系、巨核系细胞受抑制,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系增生低下。3.HCT:减少。4.PCT:减少。5.ESR:增速。6.ELT:缩短。7.AT-III:增高。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减低。8.CRT:收缩不良。9.P-TG:减低。10.PF4:减低。11.VWF:
22、减低。1 2.抗碱血红蛋白(H B F):增高。1 3.血清Mg:增高。1 4.血清Cu:增高。1 5.血清锌:增高。16.SF:增高。17.CER:增高。1 8.氨基酸氮:增高。19.ADA:增高。20.LYSO:增高。21.LT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2.E-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3.EAC-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减低。24.Es-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5.ACP: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6.PF13:增高。27.C1I:增高。28.PS:增高。注:细胞化学染色(C C S)可鉴别三种主要急性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急粒急淋急单过氧化酶+-+-+碱
23、性磷酸酶-+-+非特异性脂酶+-+NaF抑制不抑制能抑制糖 原 反 应 +-+溶 菌 酶-+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血象:W BC明显增高。血片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细胞一般为1%-3%,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早期血小板在正常范围,晚期逐渐减少,并可出现贫血。2.骨髓象:是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以粒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可增至10:1-50:1 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细胞不超过10%。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呈阴性反应。治疗
24、有效时活性可恢复,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稍升高。4.HCT:减低。5.PCT:增高。6.Coombs:直接试验可为阳性。7.PT:延长。8.C C 抑制物:减低,但慢粒急性变时增高。9.分子生物学:ber/abl融合基因阳性。10.SPE:低 Y-蛋白血症。11.EA-RFT:增高。12.EAC-RFT:增高。13.Smlg:增高。1 4.免疫球蛋白:IgA、IgM降低,IgE、IgG增高。个别病人血中还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15.MP:阳性。16.CG:阳性,I 型(单克隆型)常增高。1 7.半乳糖转化酶:阳性。18.ACP:增高。1 9.染色体:有 ph,染色体,出现ph,以外的其
25、他染色体异常。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血象:W BC明显增高。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E9/L,持续时间2 3 个月。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晚期Hb、RBC、PLT减少。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系明显增生,淋巴细胞比例2 4 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巨核系到晚期增生低下。3.免疫分型:B-慢 淋:Sig弱阳性,成K或入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阳性,CD10.CD22 阴性;T-慢 淋:CD2、CD3、CD8(或 CD4)阳性,CD5 阴性。4.染色体:约 50%出现异常,其中以12、1 4 号染色体异常多见。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临床 知识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