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海南省海口市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 择 题(每 题1.5分,共30题,45分)1.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FtlS2.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
2、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ooooeF.分 f tt*分 千 彳 口K*几 f 不,力SAE.A.甲B.乙 C.丙D.乙和丙3.我们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A.音调太低B.响度太小C.音色太差D.传播速度太慢4.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的速度是3km/h,乙在Imin内走了 63m,丙行进的速度是lm/s,三个人的速度大小相比较,结 果 是()A.u甲u乙 丙 B.y丙 乙 羽甲C.y乙丙甲 D.乙 羽 甲 羽丙5.在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工二M 4】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6.生活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B.医院的手术室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C.彩
3、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属于光的反射现象7.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C.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 D.吃冰棒可以解热8.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有关B.实验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
4、基本单位是千米D.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我们无法测出它的体积1 0.根据所学知识和如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为1 k g,这个瓶子最多能装0.8kg酒精物质水冰煤油空气二氧化碳密度/kg-m-3(常温常压下)l.OxlO30.9X1030.8x1031.291.34B.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小而C.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密度一般会变化D.泡沫灭火机喷出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会沉在下面将可燃物包围1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D.八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1 2.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用
5、电器,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线B.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C.为了保证家庭电路安全,尽量不要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13.如图所示,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A.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B.烧水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强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14.关于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听小骨-大脑B.听小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C.鼓膜振动一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D.听觉神经-鼓膜振动-听小骨-大脑1 5.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
6、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寒冷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也会干是发生了升华现象C.一定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16.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吸盘式挂衣钩 B.船闸 C.弹簧测力计 D.订书机17.把高4cm的蜡烛点燃后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2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2.5cm B.10cm C.7.5cm D.4.5cm18.小明走在上学的路上,以下列哪个物体做参照物,他是静止的A.路边的树 B.天空中飞的鸟C.他背的书包 D.他身边经过的汽车19.同学们知道提高估测能力对物理学习帮助很大,请选出
7、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选项()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 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20.如图所示,在 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 射 向。点,纸板8 可沿折缝ON前后翻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色纸板上标有刻度是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B.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 射 向。点是为了显示出入射光束径迹C.纸板B 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说明此时没有反射光线D.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是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21.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 s
8、 i 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2 2.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I 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 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C.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2 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9、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乙物质的密度为OSkg/n?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24.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 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 m,如图,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平面镜视力表西A.面向平镜面1.5m B.面向平面镜3.5m C.面向视力表1.5m D.面向视力表3.5m25.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
10、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26.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D.樟脑球越放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27.鲁迅的 社戏 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 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 B.山 C.河岸 D.岸边树木28.测量物体的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小亮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如图所示.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A.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右调节平
11、衡螺母B.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右移动游码C.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左移动游码2 9 .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A.卷尺 B.量筒 C.烧杯 D.天平3 0.下列温度 中 最 接近2 5 的 是()A.英德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B.健康中学生的体温C.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D.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二、填 空 题(每 空1分,共1 0题,2 0分)3 1 .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胡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 这 样 做 的 目 的 是 改 变 琴 声 的;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
12、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 增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 2 .以 为参照物,房屋、桥梁、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都是的。3 3 .2 0 1 6年1 0月1 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对接,此 时 若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 的。宇 航 员 在“天宫二号”中处于失重状态,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宇 航 员 的 质 量 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 4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刚同学发明了
13、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 8 的海波.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 8 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从水中(填“吸热”或“放热”)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 时 说 明 海 波 是 一 种。(填 选“晶体”或“非晶体”)3 5 .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 现象。从不同方向,我们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图像,这是光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现象。3 6 .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栖息在清澈见底的平静湖边,湖 中 的 倒 影 是 由 于 光 的 (选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选 填“实”或“虚”)像,
14、当它展翅飞离的过程中,小 鸟 在 水 中 的 像 的 大 小 (选 填“变 大 变小”或“不变”)。37.如图甲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Ai与A2指针指示的位置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 的电流为38.电灯泡上标着“PZ220-100”,这 里 的“100”表 示 的 是 灯 泡,此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A,1度电可供它正常工作 小时。39.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 不一样;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一样。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从 减弱噪声的。40.某同学身高1.60m,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镜子是 m
15、;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做中像的大小将(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三、实 验 题(每 空 1 分,共 2 题,15分)4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1)观察装置和操作(如图甲所示),其 中 错 误 之 处 是;(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 样 做 的 目 的 是,实验中让碎冰的温度较(选 填“快”或“慢”)地上升,可以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8C 段的物质处于 态,冰的熔化过程经历 分钟;(4)试管中的冰完全
16、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 1标准 大 气 压 下 将 得 到 图 象 中 的 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选 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42.小明非常喜欢喝可乐,于是他在实验室测量了可乐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2)小明担心整罐可乐会超过天平的称量,于是喝掉一部分。再放在已经调好的天平上,向右盘放祛码时,应先放(填“大”或“小”)的硅码,再通过加减硅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称得可乐与罐的总质量为8 7 g,然后她将可乐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示数如图乙所示,他再把剩余的可乐放在已经调好的天平时,正确测量后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质量为_ _ _ _ _ g,则该可乐的密度为 kg/m(3)实验中小明
17、发现量筒中可乐液面下的内侧筒壁上附有大量的小气泡,这会造成可乐密度的测量值_ _ _ _ _(填“偏大”或“偏小”)四、计 算 题(每 题 10分,共 2 题,20分)4 3.将一个质量为8.9kg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制作,质量是多少kg?(P!H=8.9xl03kg/m3,p(8=2.7xlOikg/m3)44.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这列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时2m in,求:这个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2)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是多少s。(3)这列火车的驾驶员随火车通过这个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参考答案一、选 择 题(每 题 1.5 分,共 30题,45分
18、)1、B【详解】沥青为非晶体物质,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它的熔化曲线不会出现平直段,沥青熔化吸收热量,温度随着时间增长而上升,故 B 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A.分子排列规则且非常紧密,符合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故 A 错误;B.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移动较自由,符合液体分子的模型;故 B 正确;C.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分子运动自如;符合气体分子的模型;故 C 错误;D.乙和丙分别是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排列各不相同,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液态分子排列较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气态分子排列更松
19、散,分子间距离更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小.3 A【详解】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太小,音调太低;故选Ao4、C【详解】甲步行的速度是33km/h=m/s=0.83m/s3.6乙在Imin内走了 6 3 m,所以乙的速度是63m=1.05m/s丙行进的速度是lm/s,所以v乙 陶 色故选C。5、A【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详解】A.给车轴加润滑油
20、,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 A 符合题意;B.车轮上安装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B 不符合题意;C.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 C 不符合题意;D.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故 A 正确;B.紫外线能杀菌,所以在医院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故B 正确;C:彩色电视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 正确;D.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属于光的折
21、射现象,故 D 错误.故选D.7、A【详解】A.烧开水的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A 正确;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B 错误;C.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是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蒸发,C 错误;D.冰棒由固体变为液体,属于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可以解热,D 错误.8、B【详解】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地面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 A 错误;B.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B 正确;C.市 区 内“禁鸣喇叭”,这是为了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
22、种类没有关系,所以,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 D 错误。9、B【分析】(1)在摆动幅度、质量变化时,摆长不变,摆动的时间不变;只有在摆长改变了,往返摆动的时间才改变;(2)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不可消除;(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4)利用排水法可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详解】A.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故 A 错误;B.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 B 正确;C.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不是千米,故 C 错误;D.形状
23、不规则的金属块,我们可以借助量筒,利用排水法测出它的体积,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误差及其减小方法、物理量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0、B【详解】A.一个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为1 k g,则所装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丫_“水=氏水 LOxlOkg/m,=1(T3 m那么这个瓶子能装的酒精的质量m 酒 精=p 酒 精 V=0.8x 103kg/m3x 10-3m3=0.8kg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题意知,水和冰的质量相等,则有1.0 xl03kg/m3V*=0.9kg/m3-V喉=而唳即 水 的 体 积 比 冰 的 体 积 小 故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海口市 2022 年级 物理 第一 学期 期末 预测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