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探究.pdf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探究.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精选题20道选 择 题(共 1 0 小题)1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科学的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 a2 C()3 和 N aH C 0 3 固体的是()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 a(O H)2 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2、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1 g,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称重3 .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 a2(X)3 和 N aH C O?溶液,下列方案中判断正确 的 是()方案 操作 判断A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者为N a2C 03B分别加入过量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者为N a2C 03C分别加入C aC k 溶液产生沉淀者为N a2C 03D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 a2 c O 3A.AB.BC.CD.D4 .有 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 0.6 g N a2 c 0:,和
3、 8.4 gN aH C 03,A、B中分别有相同质量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装置的气球不膨胀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溶液中含有的H C 1 的质量一定大于或等于7.3 g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溶液中含有的H C 1 的质量一定小于或等于3.6 5 gD.最终两试管中N a,、C l 一的个数一定相同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用装置验证岫2 )3 和 N aH C 0 3 的热稳定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乙中应加入N a2 c。3 固体B.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澄清石灰水改为C aC L 溶液,仍能检验
4、C O?的生成D.棉花团可以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6 .某同学欲探究N a2 c Q;和膨松剂中的N aH C O;在蒸馒头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设计了对比实验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药品a为碳酸钠B.试管B中出现白色浑浊C.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出现白色浑浊D.试管A中出现白色浑浊证明N a llC O:,更易分解7.两种固体,分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下列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A.取两种固体分别滴入少量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升温的是碳酸钠B.取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加入C a (O H)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C.取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5、D.*取两种固体分别装入A、B两试管,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若 b中的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而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B试管中的固体是碳酸氢钠8.关于N a 2 C()3 和 N a H C O s 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者的水溶液均显碱性B.二者均与盐酸反应放出C O?气体C.二者受热均分解D.在一定条件下,N a 2 c0:;和 N a H C O:;可相互转化9.某 同 学 用 N a z C O s 和 N a H C O s 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 m b 0.5 nul L 1CaCI:#1 m L0.5 mol L 1Na:CO,溶液 X g白石加淀白色沉淀
6、无色气体A.实验前两溶液的p H 不相等B.实验前两溶液中离子种类完全相同C.加入C a C L 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一样多D.N a H C 0 3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 H C O-+C a2=C a C O;t I +C 02 t +H2031 0.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 a ()3 和 N a H C O:,的性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实验操作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 H 变化lOm LIOaifiK*实验数据A.实验的作用是空白对照B.实验、生成的沉淀都是C a C O:,C.从起始到a 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0I+2HC0:一CaC03 I+2H2O+CO:-D.实验、的导电
7、性变化与X、丫的图象变化趋势不同二.多 选 题(共 2 小题)11.下列鉴别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方法正确的是()A.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儆溶液,溶液红色深的是碳酸钠;溶液红色浅的是碳酸氢钠B.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钠;不产生沉淀的是碳酸氢钠C.分别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适量盐酸,先产生气泡的是碳酸氢钠;后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D.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钠;不产生沉淀的是碳酸氢钠12.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3和 NaHC()3的性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10mL也前
8、行次水A.与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说 明 中 的 未 参 与 反 应B.加入试剂不过量且体积相同时,所得沉淀质量小于所得沉淀质量C.a 点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2HC03CaC03 I +2H20+C032-D.该实验表明用澄清石灰水可以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稀溶液三.实 验 题(共 5 小题)13.“套管实验”是将一个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外一个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普通玻璃仪器进行的实验。下述实验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NaIICO3棉花球Na2c。3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内塞有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1)烧杯B
9、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2)整个实验结束时,在 操 作 上 需 要 特 别 注 意 的 问 题 是。(3)该装置利用了 N a 0 3 和 N aH CO s 的 区别。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4)烧杯B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5)N a 2 c 与 N aH CO:;在装置中的位置能否交换。(填“是”或“否”)。理由是:。在盛N a2 c 0 3 的导管观察到开始加热时也有气泡产生,据此认为N az CO s 加热也分解。你认为此观点(填“正确”或“错误”)。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1 4.N a 0 3 与N aH C()3 在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N a2 c 0:;
10、和N aH CO:;的性质。称取N a2 c 0:,、N aH CQ,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支大试管中,再各加1 0 m L 蒸储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室温,各滴入2 滴酚酷溶液,观察到如图1 所示现象。试管A:NaiCOs(红色)试管B:NaHCO;(粉色)(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两溶液中所含分子、离子种类完全相同b.左侧试管中的现象解释了 N a2 c O 3 的俗名为什么叫做“纯碱”C.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硼酸饱和溶液,均有无色气体生成(2)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都存在下式的数量关系,请你补充完整:c(Na)+c(H+)(3)NaHCOs溶液中存在下列两种变化趋势:变
11、 化i:如图2变化i i: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滴加酚酸变为粉色,是因为以 为主。(填“变 化i”或“变化ii”)15.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 图I IV所示。(1)只根据图I、I 所示实验,能 够 达 到 实 验 目 的 的 是(填 序 号):(2)图HI、W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HI相比,实验IV的优点;(3)若用实验W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 试 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4)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K2CO3和NaHCO:”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16.(1)现有NazC()3和NaHCO,两
12、种白色固体物质:1.欲探究NazCOs和NaHCOs稳定性的相对强弱,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组装置:请回答:如甲图所示,分别用Na0:;和NaHCO:;做实验,试 管 中 的 试 剂 是。(填字母序号)a.稀 H2soib.NaOH溶液c.Ca(Oil)2溶液如乙图所示,试管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 o (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03比NaHCOs的 稳 定 性。(填“强”或“弱”)II.欲 鉴 别 两 种 固 体 物 质 可 选 用 的 试 剂 是。III.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 应 速 率 快 的 是。(填化学式)(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
13、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 认 为 没 有 收 集 到 氨 气 的 同 学 是 (填“甲”、“乙”或“丙”),收 集 不 到 氨 气 的 主 要 原 因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 图 I IV所示。(1)图 I、II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2)图HI、IV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 应
14、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若用实验IV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4)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 2 c和 NaIlCO:i,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和结论)。;。四.解 答 题(共 3 小题)1 8 .一定量的N a 2 c Os 和 N a H C O:,的均匀混合物分成质量不等的三份,分别与5 0 m L 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1)上表中 组数据表明盐酸参加反应后有剩余,理由是.(2)上表中第2组 数 据 中 盐 酸.(填“过量”、“适量”、“不足量”)组 另
15、IJ123固体质量/g3.8 06.2 07.2 0气体质量/g1.7 62.6 42.6 4(3)通过计算求N a 2 c。3 和 N a H C Os 的 质 量 分 数 各 为、.1 9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N a 2 )3 和 N a H C Os 的性质及相互转化.(1)分别向浓度均为0.I m o l/L N a 2 c 及 N a H C O:,溶液中滴加几滴酚献试剂:岫2 )3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N a H C Os 溶液也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比较两份溶液的颜色,红色较浅的是(填化学式).(2)研究N a H C()3 与 C a C lz 的反应.实验序号
16、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 验 1 向 2 m L 0.0 0 1 m o l/L N a H C O:;溶液中加入1 m L 无明显变化.用激光笔照射,没0.I m o l/L C a C L 溶液 有出现光亮的通路.实验2 向 2 m L 0.I n i o l/L N a H C O s 溶液中加入1 m L 略显白色均匀的浑浊,用激光笔0.I m o l/L C a C k 溶液 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实验1 中没有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实验2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3)在不引入其他杂质的前提下,实现N a 2 c 与 N a H C O s 之间的转化,请在
17、图中标出所用的试剂、用量或物质的浓度(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Na2CO3100mLNa2CO3100mL_ 试剂.NaHCOj100mL_molL一 试 剂 ,物质的量 mol NaHCO3100mL 0.1 molL2 0.某同学在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时,称取了同4g NaHC03,充分加热,请你计算:(1)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理论上可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3)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go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 择 题(共 1 0 小题)1 .解:A.碳酸氢钠在小试管,碳酸钠在大试管,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
18、,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故 A正确;B.臼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显示蓝色,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水生成,故 B正确;C.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连接A 烧杯的试管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故 C错误;D.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烧杯A 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 D 正确;故选:C o2 .解:A、N a llC O:,受热分解:2 N a H C 0:s=N a 2 c O 3+C O 2 t+上0 t ,而N a z C O:
19、,在加热时不分解,可以据此进行鉴别,故 A错误;B、分别配成溶液,加入氢氧化钢后分别发生反应:B a2+C 032=B a C 0;i I ,B a“+0 H 一+H C O:,=B a C 03 I +1 120,都产生沉淀,不能鉴别,故 B正确;C、碳酸钠溶于水会既有吸热也有放热,但放热更明显,试管底部微热,而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因此可以用来区别两种固体,故 C错误;D、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同,等质量的两种固体的物质的量也不同,反应后生成物的氯化钠的质量不同,可以用来判断,故 D错误;故选:B o3 .解:A.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用石灰水区别二者,故 A错误;
20、B.向 N a 2 c 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 N a HC O:,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所以反应较剧烈者为碳酸氢钠,故 B错误: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所以产生沉淀的为碳酸钠,故 C正确;D.向 N a2C 03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 N a l l C O:,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故 D 错误;故选:C o4.解:10.6 g N a 2 c O 3 和 8.4 g N a HC O s 的物质的量都是 0.I n o LA.碳酸钠和酸反应分步进行
21、,先生成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小,故 A错误;B.碳酸钠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 O/+H=HC O:/.HC O;i-+H=C 02 t +H20,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 1C O3-+H+=C O2 t +H,0;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说明盐酸的物质的量0.2 m o l,则盐酸溶液中含有的HC 1的质量一定大于或等于7.3 g,故 B正确;C.10.6 g g 2 )3 和 8.4 g N a HO)3 的物质的量都是o.I m o l,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相同,所需酸的物质的量范围是:0 酸的物质的量0.2 m
22、 o l,则盐酸溶液中含有的HC 1的质量一定小于或等于7.3 g,故 C错误;D.1.0 6 g N a 2 c O 3 和 0.8 4 g N a HC Q 的物质的量相同,所 以 N a 2 c Q,和 N a HC O s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同,故最终两试管中N a.的物质的量一定不相同,故 D错误;故选:B,5.解:A.乙中的温度高,甲中的温度低,试管乙中应加入N a 2 c 固体,温度较高时,仍然不分解,说明岫2 )3 比 N a HC O s稳定,故 A正确;B.甲中为N a HC 0 3,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B中,使 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C.二氧化碳与C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一轮 复习 基础训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性质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