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设计总结.docx
《道路勘察设计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察设计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道路勘察设计总结 道路勘察设计总结 1.运行车速:驾驶人员依据实际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 2.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3.道路设计的依据:a实际车辆b设计车速c交通量d通行力量e效劳水平 4.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5.平面线形的设计一般原则。 线型直接、连续并与地形和环境相协调;满意力学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保持线形的均衡和连贯;避开连续急弯;平曲线有足够的长度;6.平面线形的组合: a根本型b.S型c卵型d凸型e复合型f.C型 7.道路平面设计成果: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逐桩坐标表3)路线平面设计图8.直线的特点
2、:1)直线的优点.里程最短 .定线、设计、量距、绘图、计算、放样便利。.无视距障碍.驾驶便利 .车辆不受离心力作用乘车舒适2)直线的缺点.对地形适应性差.行车单调易产生疲惫9.直线的运用: 1)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敞河谷地带2)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展规划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穿插点及其四周 5)双车道大路供应超车的路段10.圆曲线的特点:1)圆曲线的优点 .符合地形、布线敏捷.线形美丽 2)圆曲线的缺点.路线较直线长.行车受力简单.视距受阻 .驾驶劳动强度大 .测设、施工等工作量大、计算简单11.圆曲线的运用: 1)曲线最小半径应符
3、合上表的规定。直线与小于上表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连接处应设置盘旋线盘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依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2)四级大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连接处可不设置盘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12.最小圆曲线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大路在采纳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状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大路在采纳允许的超高和横向摩阻系数,能保证汽车以设计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 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意行驶稳定性的最小半径。13.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的要素之一
4、,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一样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4.盘旋线几何要素,参数A=RLs,表征盘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越大,曲率变化越平缓;A越小,曲率变化越缓急 15.缓和曲线的作用: a曲率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b离心加速度渐渐变化,消退了离心力突变c为设置超高和加宽供应过渡段d与圆曲线协作得当,美化线性 16.停车视距:当驾驶员发觉前方障碍物后,马上实行制动措施,至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17.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觉时起,至同时实行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顿,所需的最短距离。 18.超车视距:汽车行
5、驶时为超越前车所必需的视距。19.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觉后即实行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20.道路路线纵断面:沿着道路中心线竖直剖切开然后绽开即为道路路线纵断面21.简述纵断面的设计步骤。 预备工作;标注掌握点;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计竖曲线 22.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23.竖曲线的主要作用:a缓冲作用 b保证大路纵向的行车视距 c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24.简述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实现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6、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3)适合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的排水和行车安全(4)道路与四周环境的协作. 25.路幅布置形式: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双向单车道26.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俗称“一块板”)、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27.纵断面设计的详细要求包括: (1)应满意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2)纵坡应匀称平顺。 (3)设计标高确实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综 合考虑。 (4)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四周的景观相协调(5)应争取填挖平衡 (6)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看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 方面的要求。 (7)城市道路的纵坡
7、设计及设计标高确实定,还应考虑沿线两侧邻居地坪标高 及保证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要求。28.大路横断面的组成:1)行车道2)路肩3)中间带4)边坡5)边沟 29.加宽的有关规定: R2)棱台法 36.选线是包括路线法案选择、路线布局和详细定出路线中线位置的全过程 37.选线原则: 符合规划原则,正确处理近、远期结合依靠群众,深入调查力求路线短捷,行车安全技术和经济综合平衡 线型流畅美丽,施工养护便利。选择良好水文、地质、地区通过。 中、小桥听从路线、路线听从大桥、大桥听从总体。合理安排公-公和公-铁穿插口。 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以求投资和用地的最正确效益。考虑施工要求。 38.道路规划
8、设计工作的程序:1)路网规划 2)道路可行性讨论和实地踏勘3)总体设计 4)初测与初步设计5)定测与施工图设计6)技术设计 39.选线步骤:a全面布局b逐段安排c详细定线 40.纸上定线:是在1:10001:201*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41.直接定线:就是设计人员在实地现场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过程。42.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比拟:直接定线有两个缺点:1)讨论利用地形的不彻底 2)平、纵面线协作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纸上定线是在定线过程中采纳的重要的中间步骤,在图上可以俯视较大范围的地形,可以简单地找出全部掌握地形的特征点,从而可以定出合理的平面试线和纵坡设计线,而直接定线,大量
9、的工作都依靠个别定线者现场的简洁推断与技术力量,但在肯定条件下,只要定线人员肯下功夫,用比拟的方法也能定出比拟满足的线来。 43.实地放线的方法有:1)穿线交点法2)拨角法 3)直接定线法4)坐标法 44.穿插口的类型: a加铺转角式b分道转弯式c扩展路宽式d环形穿插45.穿插口的组成要素:1)穿插口范围、2)穿插口的穿插道路、3)穿插口驶入段与驶出段、4)附加车道5)导流路、6)交通岛 46.穿插口交通分析: 1)在无交通管制的穿插口,都存在各种交叉点2)交叉点的数量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3)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47.削减或毁灭冲突点的方法:a实行交通管制b采纳渠化交通c修
10、建立体穿插 48.四种交通岛:方向岛,分隔岛,安全岛,中心岛49.穿插口立面设计的根本类型:凸形地形、凹形地形、分水线地形、谷线地形、斜坡地形、马鞍形地形 50.穿插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51.平面穿插口处视距三角形的绘制方法? (1)确定停车视距(2)确定最危急的冲突点(3)从最危急冲突点向后量取停车视距。(4)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52.排水的目的: a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外表水有效的汇合并快速排解出路界 b把路界外可能流向路基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外,以减小对路基路面的危害。C隔断、疏干和降低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并将其引导到路基外。53.水对道路的
11、影响:1)对路基的影响: a水对路基产生冲刷和渗透 b地下水使路基湿软、膨胀、冻胀、翻浆等。2)对路面的影响:a降低路面材料强度b加快路面材料损坏c唧浆、冲刷 d使路面因支撑缺乏而消失疲惫损坏54.大路排水类型:1)路界外表排水2)横向穿越路界排水3)地下排水 4)路面构造内部排水5)大路构造物排水55.大路排水系统:1)挖方边沟2)填方排水沟3)急流槽4)涵洞56.城市道路排水系统:1)街沟2)雨水管3)集水井4)支管5)检查井6)干管 57.城市排水系统的制度:(1)合流制(2)分流制 58.城市道路雨水排解系统的类型:明式、暗式、混合式排水设计的步骤:1)调查和采集数据2)排水设施布设3
12、)水文分析4)水力计算5)构造设计6)冲刷防护 扩展阅读:道路勘察与设计复习总结 第一章 3设计速度的概念、以设计速度为根底参数的传统设计理论的缺陷?运行速度设计理论。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以设计速度为根底参数的传统设计理论的缺陷:(1)线形设计要素与实际行车设计速度不相容。(2)设计要素之间不相容。 (3)线形的行车速度标准不全都。运行速度设计理论: 采纳设计速度概念对大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进展初步设计的根底上,利用“路段划分原则”将设计
13、路线划分成若干路段,通过“运行车速测算模型”推算各路段运行车速,并以“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掌握标准”检验和修正线形的平纵设计,然后依据路段线形和运行车速最终确定曲线超高、加宽、视距等设计指标。 4交通量、通行力量的概念;第三十位小时交通量概念。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端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 通行力量:是指某一路段最大所能承受的交通量,也称道路容量,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辆/小时)。 第三十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全部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序号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5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概念。 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
14、通行,规定在道路的肯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局部组成 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布设沿线设施等规定所征用的土地。 其次章 1.平面线形设计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直线最大、最小长度;断背曲线的概念。 直线最大长度: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四周或其他风光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承受的;在风光单调的地点最好掌握在20V以内;而在特别的地理条件下应特别处理。直线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当地形条件及其它特
15、别状况限制时,最小直 1 线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3倍。对于设计速度40km/h时,参考执行即可。在受到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2)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当设计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接相连,构成S型曲线。 3.了解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分析过程。 1、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所受的离心力Gv2 FgR2、曲线上汽车的受力分析 将离心力F和车重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和垂直
16、于路面的竖向力, 即:横向力:XFcosGSin竖向力:YFSinGcos(很小,可以认为sintgih,cos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 横向力系数,作为衡量稳定性程度的指标,其 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即: Xv2ihGgR3、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即:R V2b127ih2hg 4、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力大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 力。即: RV2127hih 5、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4.圆曲线半径计算公式; V2R127
17、(ih) 5.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概念。 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大路在采纳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状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大路在采纳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状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平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阻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纳的最小半径。路面不设超高。这种状况成为反超高。6缓和曲线的作用;为什么要用盘旋线作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18、4.与圆曲线协作,增加线形美观。为什么要用盘旋线作缓和曲线: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驾驶员以等角速度匀速转动方向盘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即行驶轨迹线与盘旋线的性质相符,故我国标准规定以盘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7.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及参数。参数计算公式?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及参数: V31旅客感觉舒适:Lsmin0.036R渐变率适中Lsmin2超高 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间和大圆与小圆间均不设缓和曲线; (3)小圆半径大于表中所列临界曲线半径,且符合 以下条件之一时,大圆与小圆间不设缓和曲线: 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缓和曲线长 的盘旋线
19、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 半径(R2)之比小于1.5。 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 半径(R2)之比小于2。 9.平面线形要素组合类型。 1.根本形:当按直线盘旋线(A1)圆曲线盘旋线(A2)直线的挨次组合而成线形。2.S形: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盘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 3.卵形:用一个盘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形曲线 4.凸形: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 5.复合形:将两个以上的同向盘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6.C形:两同向盘旋线在曲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勘察 设计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