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分享.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分享.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分享 初二物理下册应驾驭哪些学问点?为了让同学们复习得更有效率,提高物理成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复习资料共享,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复习资料共享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变更(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更。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
2、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随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改变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留意:肯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其次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发生与
3、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4、,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洪亮,缘由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动身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
5、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推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凹凸。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
6、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确定。人们依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颂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限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爱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爱护听力应限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
7、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第三章 物态改变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运用方法: 运用前:视察它的量程,推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运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接着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改变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
8、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终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接着吸热。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终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接着放热。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
9、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淌。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接着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上升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
10、有效的方法。 将衣服绽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说明“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志向物理模型,建立志向物理模型是探讨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
11、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匀称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亮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试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态与孔的形态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
12、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旧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安静的水面,特殊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物理 知识点 复习资料 分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