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读后感500字_出师表读书笔记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读后感500字_出师表读书笔记五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出师表读后感500字_出师表读书笔记五篇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确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表文以争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下面是我整理的出师表读后感500字_出师表读书笔记五篇,供大家参阅 出师表读后感500字(一) 今日读的是九上的语文课文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名篇,我想:这既然是“神人”诸葛孔明先生写的,那可真是要好好拜读一番。便仔细的读了起来。 果真是一位大家啊,第一句话里就有我不相识的字,汗幸好哥哥的书上标有拼音,要不今日可真是要出丑了。 探讨了一会儿后,屋里便传出了我朗朗的读书声,读着读着,我就
2、沉醉在了这精炼、奇妙的文字里。 虽然这只是一次请战书(恳求后主同意他去把曹操的大本营包了饺子),但是却写得气概磅礴,诸葛亮为人的大气,豪迈之情不知不觉的便流露在字里行间,使我王某人(嘿嘿,献丑了)不禁深深佩服了一把。 这篇表里还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和道理,很多也是我们当代人很须要学习的。比如这一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意思就是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缘由;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缘由。这句话告知了我们,我们要将于君子相交,与君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能收到君子的感染,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了君子。我们应当远离小人,和小人呆在一起时间
3、长了,自己也会变的小人。这就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这篇表中,也能充分看出诸葛亮的虚心,如“庶竭驽钝”一句中,驽钝就是诸葛亮的谦辞。这里也充分看出了诸葛亮的大家风范。 总之,读出师表一文,感受颇多。 出师表读后感500字(二) 读过出师表的人,无不被诸葛亮的忠诚所感动,那句句肺腑之言是一个臣子对君主的忠言,更似一个长辈对晚辈语重心长的譐譐训诲。 从“今日下三分,益州疲敝”,对国紧急存亡的担忧,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的规劝,从追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4、中”,到“遂许先帝以驱驰”、“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的感恩,足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德、有能、重情重义之人。惋惜,这么一个集智、聪、能于一身的人,竟不得不听命于一个蠢、笨、愚的君主刘禅。 尽管诸葛亮一生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但最终自己为之而倾尽毕生心血的王朝,还是片片降幡。凭诸葛亮的聪慧,莫非他不知道所追随的君主是个昏君?莫非不知道所效忠的是一个日暮途穷的王朝?否!是他的愚忠思想害了他,他知道所从事的事业胜利率几近于零,可还是明知不行为而为之! 诸葛亮在人格上,是值得敬重的,可是在现实中则是可悲的! 出师表读后感500字(三) 读了出师表一文后,我渐渐明白了。 出师表的前五段主要讲解并描述了诸葛亮
5、对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第一段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大事,提出了广开言路这一政策;其次段中,诸葛亮为后主分析对宫中府中赏罚不一,会使朝廷动摇,借此又强调了严明赏法这一内部政策;三到五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最为重要的建议亲贤远佞。后部分中他讲解并描述了征战史和对后主的劝谏,表明白自己对汉室复兴的决心。 在此表中,我真正见识到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认为三条建议中最好的还是亲贤远佞,它是其他的基础,也是关键部分。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广开言路,接听善意之言;严明赏罚才能真正的做到。 其实,诸葛亮的这三条建议在实际生活中也非常好用。我们只有广开言路,听从多方面的建议,从中细致的
6、筛选,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假如赏罚不严明,那么不同的人犯下同样的错,受不一样的惩罚,大家肯定会有看法,弄得大家不和谐;(此处连接突兀)再者说我们在社会上与一些小混混长期接触,定然会去一些不良的场所,会学很多坏的习惯。 所以,这篇千古名文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尝,好好的运用! 出师表读后感500字(四) 出师表从古至今可以说是全部的忠臣学习的典范,也是诸葛亮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财宝。通读整篇出师表,最大的体会就是诸葛亮的深思熟虑以及心思缜密了。在完全的出师表当中,诸葛亮就像是一位绅士的英国管家一样,将全部的可能出现的状况都做了一个具体的列表。 而且,在这个列表当中,也是充当了一个闹钟的作用,将全
7、部的能够想到的都挥洒其中。但是,虽然一切的支配都是如此的缜密,最终的阿斗还是没能够像预期的那样获得最终的成功。其实,其中最重要的缘由可能恰恰就是诸葛亮的这一份缜密的心思。 因为,在完全的过程当中,诸葛亮都没有将阿斗视作一个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对象。而是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一样手把手地教育着阿斗该怎么办。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阿斗并没有任何的危机处理实力。对于诸葛亮提及的状况可能能够根据预先的安排逐步实行,但是一旦出现了安排之外的状况,完全的进程就完全被打破了。 所以说,诸葛亮的确是一位大忠臣,但是却不是一位很好的教育者。他有着无人能及的才智,但是他的才智只是在于本身的行动当中。所以说,忠臣虽然是最大的
8、智者,但是不肯定是最佳的导师。从孔子的观点来看,执教最重要的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现在广泛接受的敏捷教学。但是,诸葛亮明显在这方面是不合格的,所以,这位大忠臣最终也还是回天乏力。 读出师表有感(五) 出师表一文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伐魏前给皇上刘禅的一封谏文,文中内容激昂人心,表现出诸葛亮忠心报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他不求富贵,安贫乐道的品质。 从“不求闻达于诸侯”者出,诸葛亮身为丞相,只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富贵荣华,可见诸葛亮的品质,是历史长河中的全部忠志之士不能相比的。 而“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中则可看出诸葛亮誓死忠于蜀国。此忠诚之心,世
9、间罕见,虽然古今以来,也有如此臣民,但像诸葛亮这般,愿以死报于国家的,也是屈指可数,杳杳无几的。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即使死也要统一三国、兴复汉室、北定中原的远大理想和志向。 诸葛孔明对朝廷文官侍中郭攸之、侍郎费祎、董允等人和上将大督都向宠的赞扬和劝后主重用他们的言语,则表现出武侯并非嫉妒能之辈,而是希望后主知人善任,把他们支配在适当的职位上,能报效国家,使国家兴盛昌盛,这足以表现出诸葛亮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君主陛下的忠诚和爱戴和他对贤能的器重,不国为他们能干就认为其会对自己的权利造成威逼。 诸葛亮被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后,便日日夜夜为先帝奔波,建立了大小战功多数件,后来失败,刘备不幸身亡,便又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一心想着兴复汉室,可终未如愿,正所谓出师未始身先死。 诸葛亮值得我们敬重。 出师表读后感500字_出师表读书笔记五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