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知识点 学好物理课后要刚好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学问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全册学问点 物态及其改变学问点 一、物 态 学习目标 1.相识并能辨别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了解三种物态的特性。 内容精讲 1.物质三种状态的特点及物态改变缘由 剖析:一般而言,物质以三种不同状态存在着,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状态下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 固态:具有肯定的体积和形态,没有流淌性。例如:铁块、木头、玻璃等。 液态:具有肯定的体积,没有肯定的
2、形态,有流淌性。例如:水、酒精等。 气态:没有肯定的体积和形态,有流淌性。例如:氢气、氧气等。 三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就是由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非常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合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如图1-1-1甲所示。因此,固体具有肯定的体积和形态。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我们在自己的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如图1-1-1乙所示。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态,但有肯定的体积且具有流淌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高
3、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分子极度散乱。就好比我们在操场上四处奔跑,如图1-1-1丙所示。因此气体没有肯定的体积和形态,易压缩,具有流淌性。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宏观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理论主要包括:物质是由被称为“分子”的微小粒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分子间有肯定的空隙。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运动状况影响分子的排列。 利用类比的方法,将生活中熟识的事实跟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进行类比,并通过合志向象,有助于大家理解较抽象的事实。 将分子跟活泼好动的同学相类比,并能结合固体分子和气体分子的特点将它们想象为课堂上坐在
4、座位上的学生和操场上嬉闹的学生。 二、温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运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运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内容精讲 1.温度计的运用方法 剖析:(1)在运用温度计以前,应当做到以下两点:视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假如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读不出温度值。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精确读出温度值。 (2)在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
5、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接着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今后同学们要常常运用仪器测量物理量,因而要留意养成良好的运用测量仪器时的习惯:视察:仪器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零刻度线在什么位置,是否磨损等等。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弄清晰运用方法和留意事项。实际测量时严格根据操作规程和留意事项。 2.小明想到在生活中有病的时候,妈妈总要给他量一量体温;天气改变时,爸爸也总要看一看今日几度了,温度计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怎么会知道温度的凹凸呢? 探究:所需器材:空汽水瓶一个、软木塞一个、细玻璃管一根、热水锅、酒精灯。 探究过程:把
6、器材组装成如图1-2-3所示装置。 (1)把汽水瓶灌满水; (2)把软木塞中间穿个孔,穿入细玻璃管; (3)把软木塞盖在汽水瓶上,在盖紧时,水会由玻璃管溢出,这时可以倒掉一些水,使水位保持在比瓶口低2 cm即可; (4)锅内加1/4容积的冷水,锅底放1个铁丝网垫,把做好的瓶子放入锅中; (5)渐渐加热,边加热,边视察细玻璃管中的水位高度,几分钟后,水位下降,接着加热,水位渐渐上升。 评析:水位起先时下降,主要是因为玻璃瓶先受热膨胀造成的,之后瓶中的水也变热,起先膨胀,细管中的水位渐渐上升。假如把细玻璃管刻上标度,不也就是一个温度计了吗?所不同的是,量体温的温度计里面装的是水银,量室温的温度计里
7、面装的是加了颜色的酒精,它们的玻璃管都是抽成真空的密封管。 生活中每一个现象,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新东西的独创创建似乎都是在不经意中,实质上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学问。因此,我们要有探究探讨精神,凡事均要问个为什么,能够力所能及地去试一试,到处留心皆学问。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物体的热胀冷缩。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质均具有这种热胀冷缩的性质。本问题探究能够很好地说明物体受热后会膨胀,水位渐渐上升,温度降低时,水位渐渐下降。假如把玻璃管的口径做得更细一点,这种现象视察起来效果更明显。假如在细玻璃管上刻上标度,就可以做成一个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了。 例题精讲 例1 (2005广东汕头课改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
8、温度,图1-2-4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容器底了;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容器侧壁了;D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只有C符合要求,所以应选C。 答案:C 例2 如图1-2-6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应当是() A.0.3 B.3.0 C.17 D. -17 解析: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 ,温度计内水银液面在温度计的0的刻线以上,从0刻线起先向上3个小格,因而示数为3.0 。 答案: B 三、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固态和液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3.会画熔化、
9、凝固图像。 4.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内容精讲 1.固体熔化时温度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呢? 剖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的熔化图像如图1-3-1所示。结合试验中视察到的状态和温度改变,可以看到,在加热过程中,图像中AB段表示固态冰温度渐渐上升;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越来越少,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接着加热,但是温度不变;CD段表示冰全部熔化为水之后,水的温度接着上升。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其熔化图像如图1-3-2所示,在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中,固体先变软,然后渐渐变稀,到C点全部成为液
10、态,整个过程温度不断上升,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物理学中常常采纳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如用温度时间图像表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图像时要明确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像中每一点分别表示物体的一个状态;图像中的每一段各表示物质的一个状态改变过程。 2.小明听说过这种现象:冬天下雪后,在公路上撒盐,雪很快就化了;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依据这些现象,小明猜想:冰(晶体)里含有其他杂质会降低它的熔点,请你帮助他设计试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试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试管、一盆冰水混合物(0 )、碎冰块、温度计。 试
11、验步骤:(1)将同样多的碎冰块分别装入两试管,将两试管放在0 的冰水混合物中; (2)在其中一支试管的碎冰中加食盐并搅拌,待熔化时,用温度计测其温度。 试验现象结论:纯净的冰块在冰水混合物中不熔化,加盐后的冰快速熔化,熔化时温度低于0 。 结论:冰(晶体)里含有其他杂质,会降低它的熔点。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合理的推理,提出对某些问题的猜想,有利于培育同学们视察分析的实力。 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对象分别用纯净的冰块和含有杂质的冰(冰块中加食盐),同时还要限制它们的其他因素,比如:冰块的质量,粉碎程度,以及加热条件等相同。通过视察探讨对象的熔化状况,就可以得出结论。
12、 例题精讲 例1 如图1-3-3是从试验得到的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像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 B.图像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 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接着吸热 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解析:图1-3-3是晶体物质海波的熔化图像,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改变规律。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加热过程中,图像中AB段表示固态海波温度渐渐上升;BC段表示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接着吸热,但温度不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态后,温度接着上升,这是CD段所表示的。 答案:C 例2 萘的熔点是80.5 ,那么温度为80.5 的萘() A.肯
13、定是固态 B.肯定是液态 C.肯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解析:萘的熔点是80.5 ,凝固点也是80.5 ,萘的温度在80.5 以下时,呈固态;在80.5 以上时,呈液态;若其温度恰好为80.5 ,萘可以全部为固态,也可以全部为液态,还可以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处于固态、液态共存的萘,假如不和外部发生热传递,混合物中的固体萘不熔化,液体萘不凝固,固体和液体的数量都是保持不变的;假如从外界吸热,固体萘熔化,使固体数量削减,液体数量增加,直至全部变为液体;假如向外界放热,液体萘凝固,使液体数量削减,固体数量增加,直到全部变为固体。萘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 持在80.5 不变。 答
14、案: D 四、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内容精讲 1.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剖析:(1)降低温度,气体液化。我们知道,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凝聚成小水珠,形成降水。这是大自然中的液化现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例如,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些水是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锅盖凝聚成的;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聚成的水雾滴;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
15、聚成的。试验表明,全部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气体液化。从试验课本图1-22可以看出,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肯定程度的时候,注射器内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现在很多地方运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也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成为液态,贮存在打火机里的。但是,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需使它降低到肯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例如氮气必需在低于-147 时才能用压缩的方法液化。这就促使物理学家探讨获得低温的技术。 采纳对比的方法学习汽化的两种方式,有利于加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北师大 物理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