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与问答题的解答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与问答题的解答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与问答题的解答方法 历史问答题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特点是学问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实力的发挥。所以问答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实力"。这个题目的前提是对学问点的熟识,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下历史学问点总结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成功: 1.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阔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2. 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成功: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成功。(4)参加者:工人、革命士兵。 (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7)任务:推翻临时政府。(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
3、选为主席。 3. 巩固措施: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安排给农夫耕种。 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进行三年国内斗争。 4.结果:1917年至1920年,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十月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苏俄)。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补充: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宏大尝试。 十月
4、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及启示 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斗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复原被斗争严峻破坏的经济。 (2)领导人:列宁。 (3)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4)内容(特点):允很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复原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复原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需从本国基本国情动身,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究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
5、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上: 苏联成立:(1922-1991)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二、(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经济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安排,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气也大为加强。 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颁布 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记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对斯大
6、林模式的评价 (1)主动作用:在肯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主动作用。 (2)存在严峻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安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严峻损害了农夫的利益,挫伤农夫生产主动性。 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奢侈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峻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国民经济比列要协调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经济要保障农夫的利益 中考历史问答题该如何解 问答题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特点是学问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实力的发挥。所以问答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实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
7、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由于其学问的容量和分值较小的缘由而有别于大型主观性试题。此题型的功能定位于"应用实力"考查层面上。即解题的过程应体现学问的迁移,须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主要包括叙述题(或简述题)、评述题、比较题、综合比较分析题和材料式问答题等。 问答题的解答应留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题。在审题中,要审“求答项”、“限制项”、“中心项”、“提示项”各是什么?还要审每小问后面的分数,比如是5分,如考生已知道了四点,那么很可能还有第五点。其次,依据审题的结果,也就是题目的要求,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学问点。第三步是打草稿,打
8、草稿并不是要求写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写出几点,每点用几个字概述,点明即可。第四步是正式答卷。第五步是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题是否正确?(即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无错漏之处?有无错别字等。 审题时,首先要留意问题的基本结构、要求范围,包括时间、空间等因素;其次,分析提示语,如试述、简述、概述、阐述、指出、简答等等,围绕设问把历史现象、历史事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史实、学问点按时间依次或逻辑依次,每点点到为止,按题目要求不必绽开的可省略:又如有说明、证明、说明、评论、评析、你认为等提示语的题目,可依据史实,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对某些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对有比较、对比、区分、相像、有何异同等提示语的题目,
9、可运用类比法或对比法,通过对历史事务或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的类型: (1)叙述类问答题。这是问答题最基本的题型。它主要是对教材中重要学问形成完整记忆,对重要历史事务等精确记忆与理解,形成关于这一事务的学问体系。答题时,可完全照教材抄下来,留意条理清晰、文字精确、紧扣题意、逻辑严谨。 (2)归纳概括类问答题。是从数量较多的或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历史事实中,或把时间、空间上较分散的历史现象加以选择、提炼,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相识、观点。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归纳、概括、再现、再认的实力。解答时留意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突破、重组教材叙述,形成更深层的学问系统,抓住事务性质——进步的,事务时间的限制,对连续几组问题,条理清晰,前后分段,以基础学问为依托、概括、归纳、总结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较完整地解答问题。 初三下历史学问点总结与问答题的解答方法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