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研报告[001].docx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研报告[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研报告[00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研报告农村大路养护治理调研报告1 农村大路是区域路网的有机组成局部,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进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的重要根底设施。近年来,随着农村大路事业的蓬勃进展,我县已全面实现100%乡(镇)、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目标,通自然村大路硬化率达xx%,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进展起到了关键根底性作用。 截止20xx年底,全县大路总里程到达xx公里,其中高速大路,国道xx公里,县道xx公里,乡道xx公里,村道xx公里。20xx年以前,受重建轻养思想的影响,我县农村大路根本上处于失管、失养、失修状态。无论县道还是乡村道路,路面日益破损,路肩杂草丛生,边沟严峻淤塞,侵占路产路权现象
2、大量存在,以致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大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给广阔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我县又属暴雨区,每当遭受洪灾时,损失更是巨大,交通中断现象屡见不鲜。对此,广阔干部群众颇有怨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反映剧烈。加强对农村大路的养护治理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 随着国家、省、市坚持农村大路建养并举方针的提出,去年以来,我县积极策应,快速转变重建轻养思想,把农村大路养护治理摆上重要的议事干事日程,并结合县情,大胆探究创新,狠抓工作落实,相继健全了养护治理机构,出台了县农村大路养护治理方法,落实了养护资金和人员,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机制、模式和方法,农村大路养护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我县
3、农村大路养护治理现状,近日,笔者深入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对农村大路养护存在问题、养护工作开展状况进展调查走访,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以前我县农村大路养护治理存在问题 1、思想熟悉有偏颇。 各级政府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通村水泥(油)路修建期间,各级政府及广阔群众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轰轰烈烈实施通村水泥路建立工程。大路建成后,大家都认为行路难问题已经解决了,治理和养护根本不重要,不值得重视,于是乎消失乡(镇)不管、村委会不理、建路理事会解散等现象,农村管养和建立呈现出“冰大两重天”的奇异景象。 2、治理体制不畅。 20xx年虽然出台县农村大路养护治理方法(试行),但未能
4、真正贯彻落到实处,“分级负责、属地管辖”原则中明确的责任主体只落实在纸上,因缺乏有效的监视机制,治理考核机制,各责任单位对农村大路养护均实行回避态度。 3、养护投入缺乏。 一是养护资金严峻缺乏。全县全部农村大路的养护只有县每年50万元的转移支付费,而乡(镇)、村根本未落实养护资金的配套,且全县各乡(镇)真正用于大路养护的经费缺乏下拨经费的1/4。 二是养护人员缺位。大多数乡(镇)只作外表文章,出名无实,只有个别乡(镇)有少量的养护工人上路养护,同时养护工人工资偏低,月工资只有200300元左右(甚至有的一年只有几百元),养护机构、养护人员、养护机具得不到落实,大局部路段处于缺养状态(特殊是村级
5、水泥路)。 4、路政治理一片空白。 一是机构人员未予落实,依据县“三定”方案,“县路政大队”挂于县县乡大路治理站,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因近年来我县重点工程和农村建立任务繁重,人员全部参加其技术指导且显薄弱,根本无力担当农村大路路政治理其职能; 二是治理机制未落实。我县林木、砂石资源丰富,县内轰轰烈烈的城市建立和新农村建立需要,运输需求较大。广阔业户为降低本钱,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超限超载现象极为普遍,对农村大路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但由于农村大路点多面广,加之治理机制上的缺失,很难杜绝类似状况发生。 5、农村大路技术状况差。 由于上级补助低,自筹资金力量差,导致农村大路建立标准低,路况技术条件差
6、,县乡主干道水泥路根本只能达四级大路,路面宽5米左右,交通安全设施根本空白。通村水泥路状况更差,路线随弯就坡,路面材料一般就地采集,材料规格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防护排水设施不到位,抗灾力量弱。 鉴于以上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我县农村大路极难得到有效管养,侵占路权行为屡见不鲜,路面破坏程度大,极大影响了农村大路的通畅水平,制约了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进展。 二、近两年来我县农村大路养护治理的主要工作做法 农村大路养护治理工作如何开展?兄弟省、市、县有很多胜利的阅历和好的做法。但针对财力穷、山区大路多等县情,我们还是在养护治理的机制、模式、资金筹措等各方面进展了大胆的探究和创新。 努力营造一种气氛,
7、解决有无必要养路的问题。多年以来,人们都认为大路一旦硬化就可一劳永逸,不需要像砂石路那样进展日常养护了。因此,各级政府及广阔群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建立、轻管养的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是近年来频繁消失的洪水侵袭,我县农村大路损毁严峻,大局部路段都患病重创。广阔干部群众在探究缘由时猛然发觉:除了建立标准和质量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养,农村大路抵挡自然灾难的力量太脆弱。如这些大路能得到有效管养,损失可大大降低,真可谓是“人祸”大于天灾! 有了这样的醒悟,各级政府和广阔干部群众开头形成一种共识:水泥大路不仅要养护,而且养护的要求要更高,治理的力度要更大;养护农村大路不仅是实实在在
8、的民生工程,也是党和政府“三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共识形成后,加强农村大路养护治理的气氛也随之深厚起来。在这一熟悉转变、气氛营造中,县交通运输部门作了很多努力:对全县1200多公里农村大路现状进展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把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深入千家万户和基层一线开展对农村大路养护问题的民意调查,并问计于民;争取了将农村大路养护治理工作纳入“三送”工作内容和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及有关部门绩效治理考核内容;促成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农村大路现状调研,形成了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县主要领导就该项工作进展了屡次批示。 全力落
9、实两笔资金,解决有无钱养路的问题。农村大路养护治理的核心问题是“钱”。20xx年以前,我县农村大路的养护只有农村税费改革时安排的50万元,相对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为此,我县通过整合各渠道资金落实了农村大路养护所需的两大笔资金。 一是日常养护资金。通过县财政实行“包”和“补”的方式以及乡村两级自筹解决。县养大路按4500元/年公里的标准,由县财政“包”其需要的100余万元。乡(镇)养大路按2500元/年公里的标准,县财政按1000元/年公里“补”近40万元,其余近60万元乡(镇)统筹至县财政。村养大路按1000元/年公里的标准,20xx年,由县财政“奖”10万元(对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在
10、前200公里的村养大路),其余通过“一事一议”、“三送”工程、热心人士捐助、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今年1月份起,对村养大路养护资金由以奖代补改为直接补助,即对全县近660公里村养道路按每年每公里500元的标准进展补助,并要求所在乡(镇)每年每公里补助200-300元。 二是大中修、安保和小型水毁修复工程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多方筹措的方法,即县养大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每年预算60万元,由县交通运输局依据需要提出访用规划、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如超过60万元,则由县财政另行追加;乡(镇)、村养大路则由乡村两级通过“一事一议”、“三送”工程、群众捐资或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特殊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县财
11、政安排了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大路水毁工程修复、县乡大路主要路段安保设施完善和小桥涵洞的修理。 着力组建三支队伍,解决有无人养路的问题。 首先,组建了一支治理队伍。20xx年以前,我县只有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县乡大路治理站负责全县农村大路建立养护治理工作。因人员太少,仅参加大路建立规划、监管就力不从心,根本无法担当农村大路养护治理职责。依据工作需要,20xx年我县在交通运输局内设机构中增设了“县农村大路养护治理站”,兼挂“县农村大路路政大队”牌子,10个全额拨款编制。同时,各乡(镇)也根据要求组建了农村大路建立养护治理站,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并按乡1-2人、镇2-3人配备工作人员,负
12、责辖区内农村大路建立和管养工作。 其次,组建了一支养护队伍。依据方法明确的县养大路公里1人、乡(镇)养大路5-6公里1人、村养大路每人养护长短不限但每条路段至少1人的原则,根据“年龄40-60岁,热心公益事业、吃苦耐劳、厚道实干、常居本地”的要求,我县组建了一支280人组成的养护队伍,其中县养大路养护工人50人,乡(镇)、村养大路养护工人230人,这种规模的队伍根本满意了全县农村大路养护的需求。队伍组建后,县交通运输局马上对这支队伍开展了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路技能和护路学问,确保了他们尽早“上路”、“入门”。 再次,组建了一支信息员队伍。这支队伍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
13、组成,人数达500人之多。通过他们能最快、更多地收集和把握路政路况信息,对发觉的险情和侵权行为,便于相关部门准时实行应对措施,确保大路安全畅通。 致力探究并创新一系列工作机制、模式和方法等,解决有无效养路的问题。农村大路养护治理中的熟悉、资金、人员问题解决后,为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大胆探究并创新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模式和方法等,从而解决养护责任划分、养护模式确定、养护检查考评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 (1)探究并创新了养护责任机制。 我县探究性地提出了“县养大路”、“乡(镇)养大路”、“村养大路”的概念,明确县养大路包括主要县道和专用大路,养护责任主体是县人民政府,县交通
14、运输局详细实施;乡(镇)养大路包括非主要县道、乡道和主要村道,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其余大路为村养大路,由村委会负责养护。这打破了传统的县、乡、村道的框框,把养护责任更多地落实到县乡两级,从而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保障度。 (2)探究并创新了养护模式。 县养大路我们实行政府购置效劳的方式,以养护工程对外发包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承包公司,一包三年。乡(镇)养大路则是因地制宜,敏捷多样:高田镇是参照县养大路模式确定总承包人,丰山乡则实行分路段(约5公里)发包给个人养护,而其余8个乡镇是根据“属地原则”由大路所在村委会负责承包管养,除与养护经费挂钩外,还与村级转移支付挂钩。村养大路的养
15、护模式则更加敏捷,以有效、管用为原则,自行确定。 (3)探究并创新了资金筹措方法。 针对财政穷县的实际,我们实行了分层次、多渠道筹集的方式,通过财政安排、乡镇自筹、村级配套、“三送”工程、“一事一议”、群众捐助等渠道解决。同时,依据工作推动程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特殊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乡(镇)养大路的乡镇自筹局部到位,我们经过乡(镇)确认养护里程和自筹金额后,由县财政从下拨经费中扣除并进入专户,这多少带有强制性。 (4)探究并创新了养护检查考评方法。 首先,将农村大路养护治理工作列入了对主管部门和乡村两级绩效治理指标体系,以此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在考评内容上,将考评内容分为养护质
16、量和养护组织治理两个方面,并各占总分的70%、30%;在考评要求上,县、乡、村养大路以及文明样板路与一般路区分对待,标准不一;在考评时间上,县养大路每月分线路全面检查考评,乡(镇)养大路则文明样板路每月检查,一般路月抽查、季度全面检查,村养大路则由去年的乡(镇)对其月抽检、季度全面检查,县对其季度抽检、半年全面检查,今年调整为县对文明样板路每月检查,一般路季度抽查,半年全面检查。再次,为了确保检查考评的公正公正,防止打“人情分”,我们推行了复查机制,当复查结果与检查评价差异较大时,启动对参检人员的责任追究。 (5)探究并创新了鼓励手段。 县养大路如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除全额拨付养护经费外,还实
17、行嘉奖。乡(镇)养大路在季度考评中扣拨的养护资金,分别按50%、30%和20%嘉奖给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位列前3名的乡(镇)。去年,村养大路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名列200公里前的每年每公里嘉奖500元。这些鼓励手段大大激发了乡村之间相互竞赛、争先创优的热忱。 三、工作进展及成效 县养大路从20xx年10月1日起,50名养护工作人员齐装上阵,投入15台割草机、2台挖掘机、4台运输车,锄头、铁锹、畚箕、砍刀人手一套,分上、中、下3个片区正式启动养护工作。实行“先分路线集中整治,后落实到个人管养”的方法,扎实开展割杂草、培路肩、清水沟、扫路面等工作。截止去年11月底,13条县养大路共229公里已全
18、部整治到位,12月初将养护责任落实到人。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三送”民生资金用于县道修理和安保工程,累计完成路面修复4600m2、砌挡土墙1780m3、浇注(砌片石)水沟620m、修复涵30m、安装标牌标识等近800块、防护栏300m、划标线1200m2,里程碑150余块。经过集中整治,路肩平坦、水沟通畅、路面洁净、视线良好,受到广阔群众的交口赞扬,也得到了省局领导和市局养护考评组的充分确定。目前,在正常养护的同时,正在按40%的比例打造文明样板路,促使养护治理提档次、上水平。 乡(镇)养大路 20xx年8月上旬开头,各乡(镇)均制定了乡(镇)养大路养护治理实施方案或管养方法,成立了治理机构,
19、并结合实际,实行村委会承养或公开招投标等形式落实了养护人员,并购置了相关养护器械,10个乡镇共购置割草机43台和人手一套的简易养护器具。大局部乡(镇)实行“先集中整治,后移交养护工人”的方法,扎实推动养护工作。县财政安排700万元“三送”民生资金用于乡村道交通工程,据统计10个乡(镇)完成路面修复6700m2、砌挡土墙7230m3、浇注(砌片石)水沟9735m、修复涵管95m、安装标牌标识等570块、防护栏540m。截止去年11月底,389公里乡(镇)养大路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12月初起落实到了养护工人个人。依据县交通运输局年终总评结果,乡(镇)养大路优良率达90%,合格率为100%。目前,各
20、乡(镇)也在按30%的比例打造文明样板路。 村养大路 各村均落实了养护人员,开展了养护工作。特殊是今年3月份起,由于养护经费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各村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坚持日常养护的同时,也按20%的比例创立村养文明样板路。 在推动农村大路养护的同时,我县还强化路政治理,建立信息队伍,加强路政巡查,严格路政执法,爱护路产路权,消退交通隐患。全县共清理占用路肩种植农作物万余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近4600处,撤除近500处,查处乱搭乱建案件6宗。 由于工作成效明显,我县被评为20xx年度全市农村大路养护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名),今年3月份作为好的典型迎接了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4月底全市农村大路养
21、护治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赣南日报分别在5月14日、5月28日、6月12日先后3次报道了我县农村大路养护阅历做法。 四、目前存在缺乏及下一步工作准备 (一)存在缺乏 一是养护经费仍旧缺乏。与国务院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比,我县无论是县养大路还是乡(镇)、村养大路,无论是日常养护资金还是大中修资金,都还很不够。 二是村养大路养护治理相对滞后。受资金等因素影响,局部村养大路养护治理效果还不尽人意。 三是路政治理力度不够。个别乡(镇)未严格按规定审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大路沿线个别群众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晒东西现象时 有发生,利用路肩种植农作物未完全杜绝,超载超限屡禁不止。对这些现象,我们在路政执法中法律依据
22、不明,执行力度不够,效果自然不明显。 (二)今后工作准备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一年打根底,两年促提升,三年抓稳固”的推动工作思路,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思想熟悉再提高,增加深入推动我县农村大路养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养护治理摆上更加重要的干事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工作;把农村道路的养护工作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成为“三送”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村大路养护纳入各级组织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立说立行、立见成效,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得到真正的实惠。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从多渠道筹措日常养护经费,使县、乡(镇)、村养大路分别到达
23、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的标准。同时,多种渠道筹措大中修资金。 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力突破村养大路的养护治理,做到全掩盖、常态化,使县乡村大路养护治理协同推动。对村养大路要做到四“落实”,即养护经费落实、养护人员落实、养护工作落实和检查考评落实。 二是着力抓好“文明样板路”建立。在去年“示范路”创立的根底上,围绕“畅、洁、绿、美、安”总要求,大力推动“文明样板路”创立活动,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大路养护治理水平。 三是努力抓好路产路权的维护。连续抓好农村大路执法宣传,增加沿 途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依法批建道路两旁建筑物;坚决制止占用路肩、边沟、边坡种植农作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1 农村公路 养护 管理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