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常考知识点.docx





《初三语文常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常考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三语文常考知识点初三语文常考学问点1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谈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比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比照、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挨次: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详细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
2、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初三语文常考学问点2 解释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行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方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侮下级。 (7) 登峰造极:比方到达顶峰。 (8)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 荒芜、冷落的意思。萧索 (10) 身体因严寒而蜷缩或兼颤抖。瑟索 (11) 心里似乎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3、。惘然 (12)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 看不起。鄙夷 (14) 根深蒂固:比方根基深厚坚固,不行动摇。 (15)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乏。 (16)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始终刻下去不放手,比方有恒心,有毅力。 (19)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 比方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 制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初三语文常考学问点3 香菱学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腻n烦平仄z揣chui摩应场yng 蘅hng暧i诌zhu颦pn纨wn 画缯zng鳏
4、gun 2、解释以下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挨次。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完毕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意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4)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出色。 (5)挖心搜胆:比方想尽一切方法。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5、、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宽阔的社会现实。 初三语文常考学问点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这是一篇驳论文,全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在批驳错误论点时,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盼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接着,又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语文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