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docx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doc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了解的巡游挨次。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详细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预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方法:自学法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日,我们预备跟闻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
2、: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巡游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欣赏这奇妙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是按怎样的挨次巡游双龙洞的?(巡游挨次)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依据巡游的挨次,画一张巡游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沟通,理清巡游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沟通,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沟通:看
3、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教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巡游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需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详细的。 4.沟通: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 板书:窄、矮 B:的感受奇怪、险 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奇怪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
4、发觉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沟通。 A:内洞的特点 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黑、奇、大 B: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长。 1.说话训练。假设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预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依据巡游示意图,留意导游的用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爱的段落。 3.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旧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欣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漂亮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
5、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了解的巡游挨次。 3.学习本课生字。把握浙江、杜鹃、鲜艳、曲折、聚拢、孔隙、臀部、略微、漆黑、欣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教学重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详细的。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预备: 课文录音带 教学方法:自学法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翘舌音:浙(zh)呈(chng)稍(sho) 臀(tn)蜿(wn)蜒(yn)源(yu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着绳子、像桥洞(sh)的 2.留意字形。 蜒、臀 3.理
6、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围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鲜艳指颜色光明艳丽。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曲折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势。 变化多端端,工程。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一样。 二、复习稳固。 1.是按怎样的挨次巡游双龙洞的? 2.巡游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洁交代第一段和最终一段的内容。 2.依据图示,对比课文,根据巡游的挨次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交代巡游的时间和目的地。 (23)讲路上的见闻。 (4)介绍巡游外洞的情景。 (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6)介绍巡游内洞的情景。
7、(7)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巡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对祖国山川景物的喜爱。) 四、学习写法。 1.表达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巡游的挨次: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奇妙风光,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爱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 目的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了解的巡游挨次,练习理
8、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多媒体鹏博士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番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是按怎样的挨次巡游双龙洞的。 三、学习巡游路上看到的风光。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巡游路上风光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风光有什么特点。 3、争论路上风光的特点。幻灯片显示争论题。 在学生发
9、言的根底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鲜艳指颜色光明艳丽。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 有时候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头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争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
10、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四、争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欣赏假如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 五、争论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局部是讲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进入外洞的感受是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1、分段背诵。 2、谁能把几段连起来背诵?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学生阅读思索,同桌相互争论,教师巡察指导,学生争论。 2、集体争论。
11、三、小结。 四、播放录音,学生对课文边听边思索。 五、复习稳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全文。 2、预习得意的草塘。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巡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喜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巡游挨次,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状况。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工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从对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我让学生初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教学本课,我分为三局部,即: 1、导入。 2、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 3、稳固练习,进展练笔。 在导入局部,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的巡游挨次,及路线。通过教师提问,抓比拟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展提问。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展学习。 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纳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由于“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段我进展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局部,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在体会不够
13、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学生读中体会后,我便播放了直观形象的相吴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肯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拟,将文章中局部重点词删除。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拟,学习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讨论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熟悉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
14、容。 在稳固练笔局部,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进展背诵、积存,在此根底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讲解词。再次,对学生进展语言文字的训练。 整理课堂,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存、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以到达本单元的训练目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 教学目标 1.熟悉“浙 簇”7个生字,会写“浙 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 杜鹃 突兀森郁 臀部 漆黑 曲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3.理解课文记叙的巡游挨次,学习有条理表达的表达方式;体会用词造句的精确和朴
15、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按巡游挨次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巡游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详细,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预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巡游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现台予以展现呈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谈话时,(课件出示金华双龙洞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观赏祖国的大
16、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2.今日我们也一起随着叶圣陶先生一起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一走。 二、提醒课题,反应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提醒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预习,反应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巡游过程示意图,对比课文,相互沟通争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巡游双龙洞的挨次。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
17、字新词,留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课件出示词语) 浙江 一簇 突兀森郁 臀部 漆黑 曲折 杜鹃 宽窄 肩背 移动 额角 间续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曲折”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曲折”。 4.读课文句子“首先固然是曲折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见闻及感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 2.默读,思索: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
18、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奇怪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索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提醒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深入文本,感悟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专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适宜,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用常见的事物详细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好像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略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
19、角,擦伤鼻子。(用自己巡游的感觉详细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假设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忙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奇怪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渐渐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好像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略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巡游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详细,使人身临其境。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华 双龙洞 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