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7篇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根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把握解词的几种根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阅历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洪亮,姿态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留意手握书本的姿态与站立的姿态。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根底上进展小组合作性学习和沟通,理解巡游的挨次、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奇妙之美,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巡游挨次,了解巡游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 预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 预备一盆杜鹃花; 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 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 浙江适宜略微呈现。 罗甸森郁聚拢昏暗额角。 系着绳子奇怪的心情。 其次张: 突兀森郁适宜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拢。 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 杜鹃花映山红。 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
3、不”(略) 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学问介绍(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爱春游吗?说说你巡游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巡游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日,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巡游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把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学问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状况。并鼓舞和确定学习有方法、学习刻苦仔细的学生。再安排一、二分钟学生同桌
4、沟通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三)检查学生自学状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耸;森郁、森林、草木茂密。() 适宜:结合句子理解指两个人并排仰卧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师用手掌代表小船、用两支粉笔代表人演示) 盘曲而上: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 变化多端: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帮忙学生积存词汇。 聚拢: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 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臀部”一词要理解并指导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遵循“上盖下”的原则。 杜鹃、映山红:用一
5、盆杜鹃实物熟悉。 3、检查课文朗读状况: 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根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后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六不”。 提示:朗读较长的文章,可选自己喜爱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拟难读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朗读中,可推举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来读;可让认为本学期朗读有明显进步的来读,可邀请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来赛读。听同学读时要用心,听出好的地方及缺乏的地方,以预备全面评价和取长补短。) (四)小组学习,理清巡游景点及挨次,了解内容的主次: 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挨次。 2、指名上台讲讲的巡游挨次及景点(略) 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
6、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辨别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 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 拓展小标题法: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连接段意法: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终讲出洞的事。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欢送光临我们浙江金华。现在我们在乘车去双龙洞的途中,先欣赏一下山坡上一片鲜艳的风光这欢快的小溪泉水就是从双龙洞流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洞口先进外洞巡游,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过孔隙进内洞,即所谓的双龙洞巡游今日准能让你们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 如 1、画图; 2、
7、朗读并背诵喜爱的片段; 3、查阅图片资料; 4、抄写词语,整理预习笔记; 5、学编导游讲解词。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激发同学喜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了解按巡游挨次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发生喜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同学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发生喜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 教学预备: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巡游挨次。 2、自学
8、本课生字新词,教师检查自学状况。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日,我们预备和闻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二、介绍及溶洞: 师:在去之前,我们得先做预备工作。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学问? 1、了解叶圣陶爷爷。 2、了解溶洞。 三、自同学字、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并分析生字、新词。 2、小组沟通自学状况: (1)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课文 (3)理解生词 四、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配乐朗读课文 2、同学自学: (1)想
9、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2)是按怎样的挨次巡游双龙洞的? 3、在小组中沟通自学收获。 4、教师指导 巡游挨次:路上见闻外洞由外洞进内洞(孔隙)内洞出洞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蒙着面纱巡游了金华的双龙洞,下节课,我们要真真实切的巡游一番。期盼吗? 六、作业: A、抄写生字、新词 B、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同学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发生喜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了解按巡游挨次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细细欣赏这奇妙的双龙洞,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
10、巡游的路线。 二、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小组合作,填好课后一题的表格。(表格如下) 巡游的地方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2、任选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路上的见闻: 理解句子“眼前一片鲜艳”;“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感受的心情。 (2)外洞: 理解句子“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感受的心情。 (3)由外洞进内洞(孔隙): 孔隙的特点及的感受。 孔隙的写法 有感情朗读“我怀着奇怪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及的感受,要感同身受。 (4)内洞: 内洞的特点及的感
11、受。 双龙洞的由来及溪水的源头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外形,读完以后说说脑海里消失了怎样的画面。 3、揣测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 (1)小组合作,完成课后2题。 (2)教师指导: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3)教师引导:我们是按巡游的挨次分析文章的,这篇文章还有一条线索,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一找这条线索,下节课我们沟通。 (4)教师总结: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奇妙风光,又表达出自身的感受。 三、总结: 1、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2、师语:叶老游完此洞后依旧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欣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漂亮的风光,他
12、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四、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假设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预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C、找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2、说话练习:介绍双龙洞。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的主要讲的是什么?通过记叙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3、请说说的巡游挨次是怎样的? 4、课文是怎样把几局部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 5、汇报:泉水流经的路线 6、教师总结:文章把这两条线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正是“一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二、说话
13、训练: 假设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预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依据巡游示意图,留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扮演。) 三、写作训练: 1、同学自身读描写“孔隙”的一段。 2、说说“孔隙”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3、教师说明:既可以学习“孔隙”写法的一种方法(如:借其它事物描写本事物),也可以学习“孔隙”写法的两种方法,还可以把描写孔隙的方法与学过的其他描写事物的方法结合(如: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后4题(仿写“孔隙”) 板书设计: 5、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外洞(洞口) 由外洞进内洞 内洞 出洞 映山红 突兀、森郁
14、窄 漆黑 油桐花 宽 、大 挤压 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溪流 泉水 泉水 泉水 (变换调子) (靠洞右边) (孔隙流出) (缓缓、源头)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课前预备: 收集材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巡游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动身经过罗甸慢慢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学习“孔隙”局部 过渡:令人赞叹的是从外洞到
15、内洞必需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信任水上之旅肯定会为这次巡游增加很多情趣。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奇怪) (1)由于什么奇怪?(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 (2)出示文字,练习朗读。 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生齐读。 (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殊,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 (生答师书:孔隙:窄小) 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 请同学们专心读这段文字,体会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可怕、紧急、危急) (2)你能把这种紧急、危急的感受读出来吗
16、?先自己练一练。 (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仔细,我也想读一读。 (4)谁也想读,指名读。 (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教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 3、小结: 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异的巡游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 4、让我们再一次领会孔隙的奇异。师引读第5小节。 三、学习“内洞”局部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怪的风光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6、7小节,来到内洞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情愿的话四周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 2、争论 (1)“黑”:从哪儿感受到的?(这是刚进内洞时的真实感受。) (2)“大”:从哪儿感受到的
17、?(“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推断,说得有根有据。) (3)“奇” 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究竟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颜色,再加上“曲折”形容,可见双龙的形态,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是自然状态下,没有经过人工的雕琢,不行能非常像,所以说“有点像”,可见用词的严谨。) 出示文字: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欣赏”? “变化多端”外形变化多样可用哪些词形容? “颜色各异”颜色多又可用哪些词形容? (这样千奇百怪的外形,这么丰富的颜色,使得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具有很
18、高的观赏价值。) 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观赏一下,可以绽开想象的翅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3、小结: 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怪,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奇的境地,怎能不令人赞叹自然的奇异! 4、请同学们把6、7小节有感情地读一遍。 5、过渡:就这样,我们随着又仰卧在小船里,穿过孔隙出了内洞。 四、总结: 今日,我们穿过奇异的孔隙领会了内洞奇怪的风光,不禁感慨大自然的奇妙,同时也被美丽的文笔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特别精致,我们以后再讨论。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第5小节 六、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孔隙:窄小 内洞:黑、大、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案篇4 学习
19、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巡游挨次,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肯定挨次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段落。 5、培育搜集材料、丰富课外学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觉溶洞的奇观。 2、学习按巡游挨次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课前预备 1、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喜爱旅游吗?都巡游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闻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日让我们和一起去观光巡游。 提醒课题,初读课文 听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华 双龙洞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