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经济法创新.docx
《制度变迁与经济法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变迁与经济法创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制度变迁与经济法创新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法制建立的实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中国经济法是中国特色之经济法律的典型,重点讨论了中国经济法产生和进展的进程及其“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路径依靠”的低效率特征,在此根底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法/制度变迁/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在经济落后国家的制度变迁中,国家担当着制度设计、规划与组织的重要职能。(注:参见(美)诺斯著经济史中的构造变迁一书中有关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法制建立,是经济落后国家制度变迁的典型。因
2、此,以代表国家和政府协调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中国经济法,在现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正式制度变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制度变迁重要的是实现制度事实的转变,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是以制度事实为根本的。制度事实是现实的社会存在,制度事实打算了制度规章,这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是全都的。是社会制造了法律,而不是法律制造了社会,通过大规模的引进外国法律并不能实现法治和经济的现代化。由此打算了提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迁思路,必定包括我国现实和传统相结合的制度分析思路。制度变迁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促使社会实际经济生活的转变。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法建立的特点 依
3、据制度变迁的理论,制度变迁包括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也称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称供应主导型制度变迁)两个根本类型。(注:参见林毅夫著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一文的观点。转引自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书,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市民为主,且以自发性为根本特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国家且以强制性为根本特征。据此推论,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立的制度变迁中,民商法的主体以市民(自然人和法人)为主及其“商定大于法定”的标准特征,使民商法制建立类似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法的主体以政府为主及“法定大于商定”的
4、标准特征,使经济法制建立类似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而中国经济法的制度进展模式要借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模式及其理论,留意发挥该模式在加速市场经济法制建立的步伐的规模经济优势,克制该模式中政府的有限理性、官僚主义等消极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度建立阻碍的问题。 我们留意到,受公有制和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和政治根底条件的制约,以及在长期形成的封建儒家文化和规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制度惯性力气的作用下,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立这一制度变迁,应当以表达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特点的经济法制度建立为近期模式,而以表达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特点的民商法为目标模式。从而中国经济法较之中国民商法,前者对于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立的作用更大;
5、加之,中国民商法制度理论资源,主要来源于建立在私有制的经济根底和市民社会的政治根底上的罗马法和德国法理论体系;而中国经济法制度理论资源,主要来源于建立在公有制的经济根底和共产党执政的政治根底上的社会主义法理论体系。因此,从中国国情动身,中国推动市场经济法治的最大的外乡资源,就是中国的外乡政治资源。所谓外乡政治资源,大意是指一国领土范围的可资利用的政治组织、政权效能及其社会根底和影响。比方,中国拥有一个浩大且强有力的政治权力组织,6100多万共产党员集中了中国优秀人才的相当一局部,下至乡镇街道上至中心部门的党政组织仍旧比拟有效地治理着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级党政部门具有仍旧很强的社会组织力
6、量、发动力量和推动力量。这是中外人士都普遍成认的事实。对于中国外乡政治资源的优秀,我们自己往往习以为常,甚至对这种优秀的实际存在毕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存疑虑。其实,放眼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可以发觉,一个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强大而稳定的政府的存在,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顺当进展,对于削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代价与本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可能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正如亨廷顿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月就指出的那样,第三世界的现代化是一个布满动乱和剧烈冲突冲突的过程,有现代化意识的强大政治组织,是推动现代化进程又保持其过程稳定的关键性力气。为了维护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权威地
7、位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主动参加和调控,强制性制度变迁首要的前提就是保持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权威。由于只有保持稳定的制度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制度的良性转变,而任何一个社会要保持富强和经济进展,都应当保持稳定的社会制度。其中,以调整政府调控和治理市场经济关系为己任的中国经济法,在维护中国政府在规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制度变迁中的权威地位的制度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正是在上述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法是中国外乡政治资源的典型法律例证,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度的核心内容,从而中国经济法制度和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否完备的一个打算
8、性因素。这是由于: 首先,公有制和政府运用经济和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强有力干预,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的核心内容,由此产生了建立在公有制根底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当前中国市场制度变迁的主导模式。与此相适应,中国也走上了政府推动法治的进展轨道,由于中国法治外乡资源的贫乏,打算我们只能更多地借助学习手段、借助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手段,而无法更多地借助于传统。这也是一种近期内无法转变的现实。其中,以政府依法调控和治理市场经济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经济法,是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根本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9、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根据中国立法机关的最新观点,“我国的法律体系划分为7个法律部门比拟适宜,这7个局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每类法律部门中又包括若干子部门,有些子部门下面还可进一步划分。这种划分,能够比拟清晰地反映各类法律标准所调整的对象和方法,既易于把各个法律部门区分开,又使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符合规律,并且符合我国现有法律和将要制定的法律的状况”。(注:引自王维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八讲讲稿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参与本讲稿争论定稿的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专题讨
10、论小组”成员,包括:顾昂然、甘子玉、于友民、王利明、王叔文、王家福、厉以宁、乔晓阳、刘政、刘海年、吴志攀、应松年、张晋藩、杨景宇、姜云宝、胡康生、高铭暄、程湘清)。)其中,“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动身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治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和。经济法大体包含两个局部,一是制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关反垄断、反不正值竞争、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方面的法律;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治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关规划、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统计、物价、技术监视、工商治理、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法律”。(注:引自王维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全国人
11、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八讲讲稿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参与本讲稿争论定稿的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专题讨论小组”成员,包括:顾昂然、甘子玉、于友民、王利明、王叔文、王家福、厉以宁、乔晓阳、刘政、刘海年、吴志攀、应松年、张晋藩、杨景宇、姜云宝、胡康生、高铭暄、程湘清)。)可见,经济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与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并列的独立法律部门,已成定论。 其次,公有制和政府干预,是以政府协调经济关系为根本宗旨的中国经济法产生和进展的强有力的经济根底和政治根底。一方面,这一根底强大于以私有制(非公有制)和市民自治为其根本经济和政治根底的私法即民商法,从而中国经济法强大
12、于中国民商法的现实力气,打算了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进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市民社会所需要的民商法(私法)制度,必需以中国经济法为其进展的根本“制度环境”。那种限制和排斥经济法的民商法进展策略,将走上中国民商法失去自己生存制度环境的困难之路。另一方面,假如我们假定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根底和多党执政的政治根底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根底和共产党执政的政治根底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与公有制和共产党执政与更多亲合力的经济法,必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核心内容。从而那种用传统民法和行政法取代经济法的自由主义法学主见,将导致中国市场经济失去社会主义的法律根底,因而
13、绝不会得到中国立法部门的采信。 最终,虽然中国经济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律制度,但对其中国特色之意要一分为二。一方面,中国经济法制度创新是一种从公有制和共产党执政并打算经济进展道路这一实际动身的现实法律选择,所以中国经济法要立足中国实际并切忌照搬建立在私有制和多党执政背景条件下的外国经济法模式(如中国企业法中的反摊派制度,中国反垄断法中的反行政垄断制度的设计,不能局限于外国立法模式),从而中国经济法制度及其理论,较之中国民商法制度及其理论,前者具有更大的挑战和创新压力,并在此压力根底上形成更宏大的且对世界法学有特别奉献的市场法律制度创新成果。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法中深厚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度 变迁 经济法 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