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_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分类、操作、争论等活动,进一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局部名称。 2、经受观看、操作和归纳过程,发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3、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旧迎新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熟悉了长方体,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任意的6个长方形就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的世界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它。(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二、 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活动一:长方体和正方
2、体各局部名称 1、查找生活中的长方体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3页,观看后找出在主题图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楼房的外形是长方体,地砖的外形是长方体,魔方的外形是正方体)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如:药盒、烟盒、冰箱、微波炉 2、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各局部名称 面:长方体中每一个长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分别指出六个面) 棱: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分别指出12条棱)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分别指出8个顶点) 长方体是由面、棱、顶点三局部组成的,你能依照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找出正方体的顶点、棱、面吗? 活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长方体、正方体的
3、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讨论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 1、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讨论。完成14页长方体的特点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2、学生沟通展现 师:谁情愿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发觉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把药盒的相对面剪下来,重合在一起进展比拟。通过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计算的。) 棱: 12条 可分为3组 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测量) 顶点:8个 3、比照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完成14页表格中正方体特点局部。 活动三:识别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 1、师:观看教师手中的长方体的框架,去掉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
4、想像出长方体的外形吗? 预设: 生:能! 师:再去一条棱呢? 生:也能! 师:假如让你再去掉一些棱,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想像出原长方体的外形和大小? 生:留下连接在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师追问:为什么? 生:从一个顶点引出的这三条棱打算着长方体的大小。 师:那你就给这三条棱起个名字吧! 生:长、宽、高。 出示透视图,标明长、宽、高。 2、提醒“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师:正方体长、宽、高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长。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假如我们画一个圈,将圈中全部的图形称为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
5、关系如何表示。 活动四:自己动手围一个长方体 教师为每组同学都预备了一些长方形的纸片,请大家动脑动手找出6个长方形纸片围成教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 三、练习 不知不觉我们的课上到这就快完毕了,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测这节课的学习状况。 1、你能想像出与其相对应的长方体吗?(课件) 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 ) 长方体( )面的面积分别是24 长方体左右两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 四、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讨论图形的方法? (观看、画图、测量、等多种方式)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
6、习其它立体图形的根底。是学生对图形熟悉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殊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力量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肯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熟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觉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简单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这一课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学问。然后依据学生的答复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
7、摸,数一数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看,站着观看,再换个角读观看,学生在观看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熟悉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觉长方风光、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争论沟通中很快发觉了长方体的许多特征,我想这样发觉的特征学生确定印象深刻。 3、注意学问的条理性,培育学生有条理地讨论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讨论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讨论,学生对于讨论有了方向。学
8、生在小组内争论完毕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别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讨论再沟通,发觉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一样,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外表积做铺垫。 5、本节课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操作的活动较多,这都占去了许多时间,练习就要设计得“精”而“巧”了。我练习只设计了一道,但这一道包涵了这节课全部重点难点,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制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共性的学问建构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
9、的计算。 2、让学生把握并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看、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进展初步的抽象力量;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培育独立思索和与人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依据实际状况推断出应当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外表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外表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究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依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例如5 一个
10、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外表积。 启发学生思索: 依据实际状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一样的? 学生沟通,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依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11、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相互沟通。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晰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依据。 三、稳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索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依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
12、顶面和四周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当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忙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示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存一位小数。 五、思索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课时 1教
13、材解读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比照中引出。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学习的。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力量,观看力量和抽象、概括力量。3、细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表达数学布满着探究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教学重、难点 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学具预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预 习 提 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
14、外形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外形的?5、正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6、正方体有几个顶点?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几条?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18-20页 1、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2、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二、互动沟通学生分小组进展争论沟通 1、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来观看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分组争论:用手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
15、(留意培育学生有挨次地观看)每个面是什么外形?(留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2、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数:它们分别有多少条棱?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学生观看。学生回忆并答复。3、让学生分组争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4、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
16、、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完全一样,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等。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四、稳固或提高1、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条件强化: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 学 反 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时 1教材解读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熟悉平面图形到熟悉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进展。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熟悉。教材通过学生
17、更熟识、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试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供应丰富的感性阅历。然后,引导学生观看比拟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理解并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教学重、难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具预备 前置作业、多媒体设备、红笔、12个体积1厘米的小正方体预 习 提 纲1、什么叫做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
18、有哪些?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教 学 流 程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独立自学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27至31页。 1、1米、1分米、1厘米是( )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 )单位。2、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说明白什么?3、电视机 影碟机 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体积?哪个最小?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 )二、互动沟通学生分小组进展争论沟通 1试验观看观看(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图片观看:投影出示课本上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19、: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1立方厘米:一个指尖的大小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3、推导体积公式(1)分别用8个、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观看发觉,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高(2)发觉规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3)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三、总结评价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四
20、、稳固或提高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 学 反 思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熟悉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立体图形、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连续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
21、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预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叙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叙述:把三条棱相
22、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知名称。 2.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熟悉。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根据肯定的挨次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引导学生观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外形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状况的教具。 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请学生完整表达长方风光的特征。 (2)棱的熟悉。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留意观看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分为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23、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争论,实际测量。依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熟悉。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根据肯定的挨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熟悉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1)争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24、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看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外形,哪些面外形是一样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发觉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相互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
25、小结 今日我们熟悉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学问,谁情愿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育学生积
26、极思索、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复: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拟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
27、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学问来计算。 (2)观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预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教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特别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看:从这张表中,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争论沟通,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叙述:假如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
28、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推断。 (6)教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
29、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留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看、了解四周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根
30、底。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其次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看,熟悉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究发觉长方风光和棱的特征。在此根底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熟悉长方体的已有阅历,自主探究并归纳正方风光、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存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增
31、加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索。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预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与操作,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外形是正方体? 学生答复,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
32、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测。 分组操作,进展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看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展观看,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看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33、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耀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风光、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沟通数法。(适当进展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
34、: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看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测和推断。 谈话:同学们观看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展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展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沟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展沟通。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一样,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一样,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一样。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一样,前面和后面完全一样,左面和右面完全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
35、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一样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刚同学们观看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看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
36、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熟悉,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测量、比拟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根底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沟通,对有关发觉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相互说一说。 二、探究与发觉,熟悉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肯定的熟悉,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沟通。 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中
37、沟通。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一样。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一样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拟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沟通。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一样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沟通比拟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
38、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熟悉长方体的已有阅历,自主探究并归纳正方风光、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分,帮忙学生能比拟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稳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沟通。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觉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
39、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展沟通。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刚观看的几个面完全一样?)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看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看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连续观看,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看可以发觉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一样。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一样。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
40、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沟通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觉,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稳固练习中,不仅帮忙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根本特征的熟悉,也让学生在观看和沟通中进一步拓展熟悉,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预备。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长方体
41、的外表积 敬重的评委们,教师们: 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2526页第十册长方体的外表积。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悉并把握了长方体根本特征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根底。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把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外表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肯定的进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根本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当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外表积的意义,把握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育学生运用新知敏捷解题的力量,进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安康进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