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例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一、素材的选取。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
2、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二、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
3、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1、情景图的解读。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2、情景图中的信息。是2组数据:(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乘法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材第页。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经历统计的过程一、谈话引入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说明:身高为的适合穿小号,的适合穿中号,的适合穿大号。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
5、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页的统计表中。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二、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题:(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3)组织交流。2. 完成想想做做第题:(1)同学独立完成。(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3)介
6、绍你知道吗?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 题:条形统计图教材第页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学会制作统计图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介绍上海世博会。2、出示书页的统计图和照片。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年月申办城市 波兰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莫斯科 韩国丽水 墨西哥克雷塔鲁 中国上海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出示第73页统
7、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
8、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材第7981页。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一、游戏中感知、游戏导入:()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
9、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10、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小明的家离学校大约十分钟的路程,学校组织活动,要求8点钟集合,小明几点钟从家出发合适?(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应该明确:他至少7点50分从家出发,实际上,为了不迟到,他应该提前几分钟,7点45从家出发比较合适)2这个时间你是怎样得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估算?(在估计的基础上进行推算,这就是估算)3请你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二、尝试讨论1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下面题目:a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
11、大约有多少个字?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区散步,小明每分钟大约走39米,他绕健身区一周走了12分钟,这个健身区一周长大约有多少米?2读题,你有什么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估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归纳: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a 2220,1820,2020400(人)b 2930,3130,3030900(个)c 3940,1210,4010400(米)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乘数是两位数,都是用乘法)3根据自己解答过程中的体会和同学的汇报,试着说一说怎样进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根据学生的发言,对估算的方法
12、进行总结、归纳:分别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四、巩固练习1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2小丽每分钟步行52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3一个粮店平均每天大约卖切面790千克,一个月大约卖切面多少千克?4一个苗圃有育苗地4块,每块地有91行,每行种89棵树苗这个苗圃大约培育多少棵树苗?5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6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2)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个(3)这辆公共汽车上大概有40人(4)我们班有45名同学(5)小红三分钟能写85个字7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47
13、523414695129928估算:(1)10分钟你的脉搏大约跳动多少下?(2)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五、质疑提高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2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六、板书设计探究活动估一估活动目的1让学生经历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2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意识。活动准备天平、尺子、黄豆、纸活动过程1学生每6人为一组,每组发给一袋黄豆和一打纸。2教师提问:每组有50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这一打纸大约有多少张?请大家估算一下。3讨论出估算步骤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来领取。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5填写估算报告表,检查计算
14、是否正确,并做好汇报的准备。参考1:黄豆粒数估算报告估算步骤先数出10克的黄豆有56粒,再算整袋黄豆500克有50个10克,也就是有50个56。所用工具天平估算结果共有5056=2800(粒)参考2:纸的张数估算报告估算步骤先量出1毫米有10张纸,再量出整打纸有4厘米1毫米,也就是有41个10。所用工具尺子估算结果共有4110=410(张)拼摆算式活动目的1使学生能熟练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2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写有数字3、( )等符号的纸牌。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题目:下面有5个算式,请你在这5个算式中,添上适当的、( )等符号,使它们的得数都等于100其
15、中,每一个算式中的3,可以任意分组,例如3,33,333,3 3 3 3 31003 3 3 3 3 3 31003 3 3 3 3 3 3 31003 3 3 3 3 3 3 3 31003 3 3 3 3 3 3 3 3 31002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组纸牌进行拼摆。活动目的训练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口算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题目:开学初,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每套服装是300元。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分年级调查各班的学生人数。3口算各班应收的服装钱数。4口算各年级应收的服装钱数。5口算学校应收的服装钱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
16、结合律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17、(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 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 288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ab)c_(_)(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
18、,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二、练习练习1、完成P18做一做2。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3、教材练习五三、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8810496 881049619296 88(10496 )288 88200288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
19、=1000毫升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教学过程:一、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二、认识1毫升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
20、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完成想想做做1、2: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四、升和毫升的进率1出示500
21、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9升=()毫升10升=()毫升五、完成想想做做3、4、5: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2、倒出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
22、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3完成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六你知道吗?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授后小记: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
23、量容器的实际大小。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一、情景引入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二、自主探究1、自学课本内容。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小组汇报。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三、巩固应用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2、小
24、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四、全课总结1、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
25、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0。8+0。80。2+0。2+0。20。4+0。4+0。40。1+0。1+0。1+0
26、。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2)同桌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A。连加法:0。2+0。2+0。2=0。6b。联想、转化:0。2
27、元=2角2角3=6角=0。6元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e。还有不同的吗?(略)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三。巩固拓展1、填一填0。8+0。8+0。8=()()=()0。3+0。3+0。3+0。3+0。3=()()=()0。1+0。1+0。1+0。1+0。1+。=()()=()(10个0。1)1。22=()+()=()()()=()+()+()+()+()(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2、算一算20。40。3031。190。80。6450。20。71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1)买4块橡皮多少元?(2)买3支铅笔多少元?(
28、3)买2把尺子多少元?(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四。阅读质疑(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
29、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
30、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
31、20万、2万分为一类。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师:有些情况下,我们
32、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
33、万”。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学生汇报交流,学生
34、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
35、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
36、方法。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三、巩固练习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3、按要求填表。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37、?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近似数0、1、2、3、4舍1800020000四舍五入法5、6、7、8、9入233482200000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
38、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加法交换律。(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9、: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
40、律。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3)组织汇报交流。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45+23=68(人)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17+23)=28+40=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
41、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45+25)+1645+(25+16)(39+18)+2239+(18+22)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师板书:(a+b)+c=a+(b+c)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