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学问点汇总 一、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有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二、故事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兴旺,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行避开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状况下,人们只能梦想借助具有超人力气的神来实现制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三、理解课文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解释】 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2、王屋:王屋山,在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方:方圆,范围,指四周的长度。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 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 【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原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3、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释】 且:将要,快要。 面:面对。 惩:苦于。 迂:曲折,绕远。 塞:堵塞。 室:家人。 谋:谋划,商议方法。 汝:你,这里指你们。 指:直。 毕:尽,全。 险:险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黄河以南。 杂然:皆,共同。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曾: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损:削减。 魁父:山名。 焉:哪里。 置:安放。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子孙:儿子和孙子。 三夫:三
4、个人。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箕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的意思。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龀:换牙。 易:变换。 始:才。 反:返回,现在写作“返”。 【译文】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的堵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始终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竟不能削减魁父这座小土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着子孙中三个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语文 年级 上册 23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