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构造特点 2.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培育他们对父母、亲人、生活的喜爱之情 重点: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构造特色,学会揣摩人物心理 难点:理解浓浓的爱心下面覆盖着的淡淡的哀愁的风格特点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完成以下填空 川端康成_(国籍)现、当代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 又间续病故。孤苦愁闷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篇多于长篇。作品重抒情和主观感受的描写,富抒情性。主要作品_、_、_、_。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
2、奖。 2.按原文填空 有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_,那副_在人群中也非常惹眼。 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_,_地走出了舱房。 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_,但是观察那位妈妈_的样子, 除了同意也没别的方法了。 您给的钱我们_,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_。 3.解释以下词语: 褴褛(ln l): 风度: 寒酸: 答谢: 如数奉还: 失魂落魄: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共_段,根据小说情节进展的根本规律,可分为五个局部: 第一局部:(12)破题(文章开头用一二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写_ _。 其次局部:(36)开端。写_ _。
3、第三局部:(712)进展。写_ _。 第四局部:(1316)高潮。写_ _。 第五局部:(17)结局。写_ _。 2.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_,不愿把自己_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_对自己_的一颗_。 3.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简洁平淡,读者就会生厌。而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这就是情节的曲折性。本文的故事比拟平淡,但却能组织曲折的情节,采纳“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你能说出故事中的一波三折吗? _。 4.川端康成的作品一般不以情节取胜。他擅长写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动。认真体会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依据下面供应的情境,写出那位
4、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吗? 财主富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_ _。 送走长子时:_ _。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_ _。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_ _。 要回女儿时:_ _。 三、拓展延长 1.积存一些有关父母爱子女的名言: _。 _。 _。 2.“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是川端康成作品的风格。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 3.课文假如一开头就写贫困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女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 4.仿写句子 例句:父爱是一座山,有山的宏大和崇高;母爱是一种祝愿,一切尽在不言中;父母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由于它永久让女儿看到盼望。 _。 5.学(教)后收获 _。 语文八年级上
5、册教学设计 2 1. 教学目标 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体会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翻译课文,积存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2、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3、体会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4、学习采纳的空间挨次写作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予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闻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
6、同样表达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存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3、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谈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闻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自学指导 听录音: 1.画诞生字词. 2.留意句子的节奏. 学生
7、大声读课文,留意语调的把握. 提示: 1.课文第一二段写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奇怪,有清亮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欢乐,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四周幽深冷寂的气氛,应当读得伤感些,消沉些. 四、师生互动沟通 默读课文: 借助文下的解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句子翻译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略 六、当堂训练 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行久居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 (4)差 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互差 (5)以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6)乐 心乐之
8、似与游乐者相乐 自学指导 (1)是按怎样的挨次来写的? (2)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3)是怎样描写的? (4)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课文的写作挨次是(巡游挨次): 发觉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2)(3)(4)见课件 师生互动沟通 (链接: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觉很多飞景佳丽的地方,登记了其
9、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互动沟通一: 1、写发觉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精确的动词? 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潭水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4、是怎样写鱼的?采纳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见课件板书) 互动沟通二: 1、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当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
10、发觉了永州奇怪的风景,于是登记来,成为文学史上颇为出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怪在什么地方呢? (见课件板书) 2、在你眼中这是一座怎样的石潭? (潭小而漂亮、石头形态各异、潭水清亮、水声动听、小潭生气昂然、环境幽静凄清。)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石头,让你感受到石之美? (明写:石的有“全石以为底”点明这是一个小石潭 有“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石的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有“影布石上”以石上鱼影侧面衬托了潭水的清亮透亮。 暗写:石的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潭边植物附石而生,绿意葱郁,风光美丽。)
11、4、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什么?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请就此做些分析。 (清亮。 一是可见石底:“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二是鱼若空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正面写鱼儿的欢愉快泼,侧面反衬出水的清亮透亮。) 5、为什么能将笔下的景物描写得这么漂亮呢? (有挨次的写景;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写出了静与动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景与景的交相辉映,情与景的交融。) 6、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是什么缘由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变化: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而“心乐之” 后写鱼“似与游者相乐” 最终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缘由:从当时政治境况来看,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
12、遣官场失意的方式,因而听到奇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者相乐”则是这种状况的延长,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悲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mn)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究竟是临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悲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超群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怪的画面,精细、精确而又生动,令人赞美。如此秀丽的景致,
13、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没有在秀丽的小石潭面前流连忘返,仅是“记之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写当然是由于环境过于安静凄凉的原因,更是由于他在政治上患病挫折,内心无限悲伤凄苦的原因。小石潭虽然景致奇怪,但四周竹树围抱,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安静与寥落跟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像!小石潭的幽静与心境的凄清相互比衬,表现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内心愤懑(mn)的抒发。) 互动沟通三: 本文的描写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仿照例如,作简要分析。 例如: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14、游者相乐。 赏析:这句话从正面写出游鱼的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亮透亮的特点。 ()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孤独境况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课后习题 完成活力课堂P46, (1、由于 大约 愣住的样子 可以 2、略 3、甲文:清亮透亮 乙文:水流湍急 4、借景抒情。 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孤独境况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乙文写了风光美丽的右溪却无人观赏,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板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注意积存、感悟和运用
15、,提高自己的观赏品尝。(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发。 2.教材分析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间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体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风格最为闲雅有致。本诗内容理解难度不大,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易为学生承受。因此,应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帮忙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寄寓的情感。 3.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问的积存,浅层次的诗歌理解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