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7篇.docx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7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7篇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预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由于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缘由,永久告辞了光明与颜色
2、,一生覆盖在黑暗中。(教师一边表达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久也不再有盼望,但是和善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妙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盼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精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状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挨次表达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局部,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
3、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察,了解学情。 2.全班沟通。(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芳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终点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奇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比照,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欢乐。学生对这种欢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比照,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
4、孩子也是欢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动听,一个孩子正沉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非常熟识的曲谱。对喜爱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制造的完善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假如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竞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驰。” 联系学生
5、踢足球的阅历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驰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制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特别快乐。让学生体会盲孩子由于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骄傲感、欢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其次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相互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预备争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和善的人们情愿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妙的环境;他们信任,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妙的心灵更是珍贵的明灯。” “和善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跑奉
6、献的人。“美妙的心灵”指对生活布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和善美妙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很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悄悄地读着,指尖灵活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熟悉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
7、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欢乐与信念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忙,或许是早晨凉快的微风,依旧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知我们:对生活要布满信念,要有乐观
8、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长 1.思索: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胜利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布满信念,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幻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存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参加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篇2 学问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
9、,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喜爱生活、喜爱音乐,追求美妙抱负,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仔细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专心灵倾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喜爱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教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10、,他说:“听这首曲子,应当跪下来听。”毕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倾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专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 4、一首名曲,我们专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专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受,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观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11、。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宏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专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凄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专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专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
12、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翻开课文,听听教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教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表达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专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察,个别沟通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
13、上。如:哀痛、苦痛、爱、信念)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鄙视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受,同学们,假如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洁地告知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答复?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忆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
14、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盼望社会变革和期盼人才辈出的剧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根底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预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课题 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嬉戏,放松放松!第一关,看图猜古诗。会背的一起来背背。你们真厉害,张口就来。我们走进其次关,妙语生花用古诗。哇,你们不仅会背,还能活学活用呢。最终一关
15、,只言片语猜古诗。请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说的是哪位诗人?是白居易呢,还是龚自珍呢?哇,这都能猜对,看来你们课外读了不少诗呢。好了,咱们放松的差不多了,预备好上课了吗?好,上课! 1、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认真看教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终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亥杂诗) 2、谁来读读课题。3、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释诗题 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终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由于都写于己
16、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1839年的其次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学生依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斗。) 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斗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_,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情愿来展现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日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
17、留意教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其次行,你们来,留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情愿来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力量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4、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解释来理解诗意,开头吧! 学生小组自由沟通,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8、 1、你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解释)嗯,借助解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师解:唉,一般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气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降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气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你真厉害,课处的学问真丰富。一般的风雷固然不能让中国生气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或许其次行会告知你答案。 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正
19、是由于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或许会告知你答案。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四、悟诗情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读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
20、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就来不及了。读 (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由于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比照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转变这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小学 六年级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