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5篇.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5篇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1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古文阅读(约25分) 考察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得意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由于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育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2、 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德 (2)方法:先推断人物对象; 排解被否认的项; 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局部与全部等方面值得留意; (2)关注表示推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间或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虚词 实词 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固定句式:(观察前要查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推断; 把握大意,勿因关注
3、标志而无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别语法现象,根本找到“分”。 (2)特别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殊承前省略主语的状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推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倒装句 一、宾语前
4、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留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构造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留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留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消失的地方,推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看其位置是否倒装。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察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1、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通过对内容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
5、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方、拟人、借代、对偶、夸大、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凹凸、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比照、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间接抒情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详细表达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精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6、: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局部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娴熟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方)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繁长 (4)分析行文构造思路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简短 (6)分析观点态度 2、考察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定” (可能必定) (2)由“未然” “已然” (将已经) (3)无中生
7、有 (4)有意曲解 (5)以偏概全(局部全部) (6)恰好说反(是不是) (7)夸张其词(难以不行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便利理清文章构造和思路。 (3)消失详细句子时回到原句作比照。依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现代文选考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构造方式 挨次、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顾等 (4)语言特点(留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
8、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有用类 (1)考点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构造 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思索与推断文本特色(构造、手法、语言) 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开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3)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表达(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表达方式谈论直接 抒情 间接 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
9、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精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2 文学文化常识 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关于边城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的是:在湖南、四川交界处有一座小城茶峒,小城外溪流边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俩:摆渡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翠翠漂亮纯净,情窦初开,爱上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爱上了翠翠。兄弟俩相约以唱歌的方式来进展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知道了傩送和翠翠才是彼此真心相爱的人,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也为了远离使自己难过的人和事,外
10、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离开了家乡。摆渡人也愁闷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自己的心上人傩送回来。但“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或许”明天”回来!“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闹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抱负,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表现的是一种“美丽,安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3 字音 娴(xin)于辞令属(zh)草稿未定惨怛(d)谗人间(jin)之帝喾(k)靡(m)不毕见举类迩(r)濯(zhu)淖(no)蝉蜕(tu)皭(jio)然
11、滓(z)既绌(ch)商于(w)屈匄(gi)餔(b)其糟温蠖(hu)啜(chu)其醨(l)汶汶(mimi)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9、亡走赵,赵不内 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4、然皆祖屈原之沉着辞令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特别句式 (一)推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狡辩
13、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梳理脉络 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受。 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学问点:重要语句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累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逆境就会追念根源,所以到了极其劳累疲乏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悲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
14、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一般事物,但意义却特别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非常深远。)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4 一、把握以下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1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稍微感慨,可译为“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推断,译为“就是“) 6、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不拘于时(介词,被)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师者,
16、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缘由,表缘由)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5 语文易错1 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如刹,共有ch和sh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作动词时读sh。 二是词义。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推断,可以以义辨音。如纤有xin和qi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n ,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n。 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来区分,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如商店打折(zh),顾客抢购。一阵折(zh)腾,累
17、得住院。不但没赚,反而折(sh)本。 四是语体。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口语读音为shi。 五是巧记。舍众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n,其余都读mi。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语文易错2 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许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全都。但假如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微小的差异,就构成了音近字。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假如在平常学习中没能把简单混淆的音近字精确地区分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
18、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到达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语文易错3 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区分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微小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有许多可以采纳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横戌(x)戊(w)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n)。应当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存。而就详细题目来说,其中肯定会有局部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把握的。因此,审清题干,仔细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拟排解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语文易错4 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
19、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假如我们不留意这些变化,仍旧根据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在解答中无法推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讨论高考试题,明白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有意以声旁注音或有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词典的习惯,精确记忆,注意积存。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6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
20、;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才智)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专心一也(专心:古:用,由于今:集中留意力;居心,故意)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与,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寄予:古:安置,安家今:托付;把抱负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
21、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专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特别)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22、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学问)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尽力,牵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希望,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7 1、字音(留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zu)”“症(zhng/zhng)”“强(qing/qing)”“模(m/m)” (2)形近字, 如“呛(qing)”“怆(chung)” (3)易错
23、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n明mng)、卷舌音(寺s饰sh) (4)生僻字,如噽(p)罅(xi)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i)蛇(y)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建议: 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解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比照) (1)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颜色(褒贬、书面和口语) (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排解法:选定确定对象,排解其它。 试代法:代入两者,比照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留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
24、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方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颜色,(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留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相互润湿。也比方一同在困难的境况里,用微薄的力气相互帮忙,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成分残缺或赘余 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构造混乱(句式
25、杂糅) 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不合规律(因果倒置、多层否认) (2)快速推断语病有“十看” 看介词(当心缺失主语) 看代词,如这、那、它(当心指代不明) 看推断词“是”(当心主宾搭配) 看两面词 (当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看关联词(当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看并列词(当心搭配不当) 看多层否认 (当心否认和确定间的变换) 看主干(特殊动宾) (当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当心重复) 看多义词,如“杜鹃” 留意:也可以看有“、”消失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得当;“缘由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根据以上几点推断,勿自乱阵脚。 若有两项不愿定,依据语感用排解法。 (
26、1)分析句子的作用和位置(总起/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而且、其、它、另外等) 建议: 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挨次。 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比照、排解 高考语文学习技巧 第一:是兴趣,多读布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其次:要提高学习效率,学好课本学问。现在的课本每一篇课文都特别的精致,所以教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很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教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学问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经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 捕获这些细节,往往会提高你上课的留意力及效率和学问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
27、,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娴熟把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简单丢三落四,学问把握不完全,不娴熟,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当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肯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地,只有手和脑与课本沟通。学习语文,应当进入文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华。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存的过程,不行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存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存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学问就像海洋,课本里的学问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意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
28、我们从现在起应当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规划,许多书,都是化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固然读的书,除了满意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书,选名著。 第五: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力量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存是写作的根底,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能背诵。假如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留意观看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忙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教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8 1.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消失了主语,假如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
29、分句一样,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状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全都,主语又因省略常常不消失,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
30、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消失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消失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承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拟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
31、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状况下也有承接上文、照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肯定要补充出来。 语文高考学问点总结9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行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一样。3.荀子
32、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行以已”。在后面又说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擅长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假如专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旧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
33、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比照,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靠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行对风的依靠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异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详细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
34、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展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由于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懊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预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称赞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教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展比照,抨击“耻学于师”的人,
35、先用古今比照,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缘由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比照,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缘由: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
36、章经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判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阅历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泼墨写意,粗笔勾画。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
37、置式的暗喻。以灿烂晶亮的明星来比方纷纷翻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亮的画面,令人惊异,再消失本体,解释缘由,使读者印象更为剧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宽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示意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分,都追求幸福欢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终总结
38、,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充满,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消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超群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39、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制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盼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游览,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宠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在江面上自由漂浮,好像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呼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表达怡然得意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哀痛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