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案中班(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跷跷板教案中班(15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跷跷板教案中班(15篇)跷跷板教案中班篇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其次单元第3课时 1.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观看、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 2.通过观看、体验和已有阅历能对天平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3.在操作、想象的过程中,进展重量观念,熟悉天平的平衡原理,获得相关的活动阅历。 教学重点:学会比拟物体重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课本、天平、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两人玩跷跷板的生活图片。 争论:在跷跷板上你是什么感受? 2.引出问题。 争论:(1)怎样通过跷跷板看出小
2、动物们谁轻谁重? 什么叫最轻?什么叫最重? 怎么推理比拟出最轻和最重? 二、实践操作,进展认知。 任务一:掂一掂,比轻重 1.播放视频: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比拟轻重。 2.学生实践:用手掂一掂比拟身边物体的轻重,说一说谁轻、谁重。 任务二:称一称,比轻重 1.出示图片:调皮掂不出苹果和梨的重量。 思索:用掂一掂的方法无法比拟重量时应当怎么做? 2.介绍天平:介绍天平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学生依据天平的图片用语言表达出比拟重量的结果。 3.出示图片:小铁球和大皮球比大小和轻重。 学生争论:皮球比拟大,铁球比拟重。 小结:比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肯定重,小的不肯定轻,肯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
3、确定谁轻谁重。 三、练习应用,稳固提升。 1.看图比轻重。 (1)一根香蕉和一个橙子称重比拟。 (2)一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称重,比拟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的重量。 2.依据两幅图片推理比拟三种蔬菜中最重和最轻的。 方法1:南瓜比萝卜重,萝卜比茄子重,南瓜最重,茄子最轻。 方法2:茄子比萝卜轻,萝卜比南瓜轻,茄子最轻,南瓜最重。 推理比拟不同数量的鸭妈妈和小鸭的重量。 图1,鸭妈妈与3只小鸭一样重。 图2,右边盘子去掉一只小鸭,鸭妈妈比2只小鸭重。 图3,鸭妈妈相当于3只小鸭,左盘4只小鸭比3只小鸭重,所以4只小鸭比鸭妈妈重。 (1)1只螃蟹和2条鱼一样重,1只螃蟹和4只虾一样重。所以2条鱼相当于4只
4、虾。1条鱼就相当于2只虾。螃蟹最重,虾最轻。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长 师生小结:这节课学习了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比轻重。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学问比一比生活中的其他物品的轻重。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二 一、学问与技能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留意事项。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观看、体验和已有阅历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看、试验等方式熟悉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擅长在嬉戏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关怀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情愿与人合作与沟通。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留意事项。 学
5、生能通过观看、试验等方式熟悉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本课主要采纳阅资料法、沟通法、观看法、试验法。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爱哪些嬉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2、在跷跷板嬉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学问与阅历,为学生供应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嬉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忱。 二、新授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
6、,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识,都很喜爱玩跷跷板。教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资料,你们想观赏吗?(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谈话:同学们都发觉了很多好玩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微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在什么状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固然,对“平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识,提不出“在什么状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状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4、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 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隐秘,我们猜一猜,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资料
7、来说。 5、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阅历答复。(赐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时机。) 谈话:集体的才智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教师很快乐。 刚刚,大家的争论很积极,猜的都有肯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想对不对?(做试验)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拟分散,说出来的方法会许多,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展处理。培育学生积极争论、沟通、擅长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方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学生汇报沟通。 2、熟悉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别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认真观看杠杆尺,
8、大家有什么发觉? 学生观看: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依据学生答复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刚,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讨论平衡的隐秘,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舞。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留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 3、进
9、展探究试验 学生分组试验,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收集各组探究过程中的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现。 4、沟通试验状况即发觉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爱的方法沟通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现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好玩,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一样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 总结: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小组沟通,便于相互取长补短,给每个学生供应发言的时机,使学生能通过沟通,
10、自已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觉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力量。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1、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2、师生沟通: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学生自由沟通: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创造了秤、天平、体重计等。 设计意图:敬重学生的共性进展,同时表达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敏捷性。 三、练习 1、天平是依据 平衡原理制成的。 2、距杠杆尺中心一样长,两边的钩码挂得 时平衡;杠杆尺左右钩码挂得一样多,距离 时平衡。 3、一般来说,一个小孩与一个
11、大人玩跷跷板时,如保持平衡大人坐的位置要比小孩坐的位置距离中心 四、总结 总结: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天平是依据杠杆平衡原理制成的。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五、作业 认真观看,查找生活中的杠杆平衡的现象。也可以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做一件玩具。 六、板书 跷跷板 杠杆尺 天平 平衡原理 物重 左右一样 构造: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 距离 留意:左物右码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三 1、能用观看、体验和已有学问阅历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看、试验等方式熟悉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擅长在嬉戏中发觉、提出问题;关怀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情愿
12、合作与沟通;乐于用学到的学问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通过观看、试验等方式探究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教学预备: 课件、杠杆尺、钩码、等。教学过程: 1、观看课件,看看小猪遇到了什么麻烦? 2、学生沟通小猪犯的错误,想方法帮帮小猪。 3、依据学生的答复连续观看课件,看看小猪又遇到了什么麻烦? 4、怎样帮它改正呢? 5、依据学生沟通的结果,提出问题,水桶在什么状况下才能平衡?你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1、出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部件。 2、学生观看沟通杠杆尺的特点。 3、提出问题:我在左边第一格挂一个钩码,如何让杠杆
13、尺保持平衡? 4、学生沟通自己的想法,并操作演示。 5、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验证? 6、沟通试验留意问题。 7、学生进展试验探究,并记录下来。 8、学生汇报沟通试验结果。 9、观看分析试验结果,有没有发觉规律?假设我在左边第四格放2个钩码,你能不动手直接说出如何让杠杆尺保持平衡吗?假设在左边第五格放2个钩码呢? 10、你找到规律了吗? 11、应用规律在杠杆尺能够操作的范围内你自己提出问题,让小组同学直接说出结果并进展验证。 1、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用平衡规律解决问题,大家看课件。 问题1、爸爸和小朋友怎么玩跷跷板?问题2、3个小朋友呢? 2、生活中用到平衡
14、规律的地方还有许多,连续观看课件。 (1)杂技演员走钢丝 (2)介绍天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提醒课题。 2、我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学问,你准备用它来做什么?出示杆秤,鼓舞学生课下自己制作。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四 1、学唱歌曲跷跷板,感受音乐的高和低以及音阶的旋律。 2、能设计相应的动作,能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嬉戏,喜爱与同伴互动,喜爱参与音乐活动。 3、初步把握学唱儿歌的技巧,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嬉戏欢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嬉戏。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楚,并能大胆的在集风光前演唱。 音乐及伴奏、图谱、娃娃、玩嬉戏用的道具。 一、嬉戏律动:高人矮人 1、带
15、着幼儿听音乐玩“高人矮人”嬉戏进场。 2、幼儿跟随教师在教室以圆圈队形转圈,随音乐变换动作,凹凸起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发声练习 玩吹气球嬉戏,练习用“呜”发长短音、凹凸音。 教师示范:双手空中比划气球,一边发音,一边变化气球大小,运用音阶,“123”,“12345”,“1234567”逐步由低到高音,气球变大,由高到低音,气球变小。幼儿学习仿照,到达初步练声效果。 三、以嬉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熟悉了解跷跷板。 1、谈话引出嬉戏内容。 指导语:小朋友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样玩的? 教师用动作讲解跷跷板的形状和玩法,用身体动作表现跷跷板。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跷跷板,表达出跷跷板凹凸不同的
16、变化。 2、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玩跷跷板的嬉戏。 引导幼儿学会两人合作找朋友,共同表现跷跷板的样子,在嬉戏过程中,初步导入儿歌内容。 四、幼儿学唱歌曲。 1、观赏歌曲,说说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跷跷板,真好玩,一会高,一会低,1234567i天上摘星星。 跷跷板,真好玩,一会高,一会低,i7654321一下遇到地。 教师先示范演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对儿歌有初步的熟悉。 2、教师示范演唱其次遍,出示图谱熟识歌词。 教师对比图谱讲解歌曲内容,让幼儿在熟悉图谱的过程中熟识歌词,并激发幼儿对图谱的记忆。 3、帮小娃娃唱出音乐台阶。 指导语:小娃娃上的这个台阶叫做音乐台阶,每一步台
17、阶都有不同的发音,请小朋友跟随小娃娃边上音乐台阶边唱出来。引导幼儿学唱并熟悉音阶的从低到高,及从高到低。 4、完整的学习演唱歌曲。 教师一边唱一边教,引导幼儿带上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运用肢体语言进展歌表演。 幼儿在初步熟识歌曲的前提下,加上跷跷板的动作,进展歌曲演唱。 六、两个小朋友合作,加上跷跷板的嬉戏进展歌表演。 嬉戏:跷跷板。玩跷跷板的嬉戏完毕活动。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五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阅历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熟悉、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1.能用观看、体验和已有阅历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看、试验等方式熟悉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
18、.擅长在嬉戏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关怀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情愿与人合作与沟通;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一)嬉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试验。 谈话:这是一个好玩的“蜡烛跷跷板”嬉戏,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谁的发觉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嬉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沟通) 同学们发觉了很多好玩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
19、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方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方法 1.争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阅历猜想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争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猜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 道这些猜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猜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争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沟通。 2.进展探究试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试验的预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觉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试验,教师参加学生
20、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沟通试验状况即发觉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沟通: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提醒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神秘。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学问,你准备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沟通。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舞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六 1、用等量代替法理解物体重量间的关系。 2、用推断推理法敏捷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教具:天平一个、塑料水果、实物图片 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卡。 1、天
21、平干什么用的? 2、介绍原理:指针在中心时,左右两个托盘平衡时说明什么? 左边高右边低说明什么呢? 右边高左边低又说明什么呢? 3、示范用天平称塑料水果 称一个苹果和一个草莓,苹果那边的托盘低,草莓那边的托盘高,说明谁重谁轻呢? 称一个苹果和两个草莓,两边的托盘平衡,又说明什么呢? 小结: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草莓的重量。 一个西瓜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 一个菠萝等于三个苹果的重量 一个西瓜是几个苹果的重量呢? 幼儿先索,教师介绍用等量代替法换算。(用图片演示) (即把西瓜和菠萝全换成苹果的数量) 图片:一个长方体积木等于两个正方体积木等于三个圆柱体积木的重量。 1、跷跷板左边放两个长方体积木右边可放几
22、个什么积木,让跷跷板平衡呢? 2、跷跷板右边放四个正方体积木左边可放几个什么积木,让跷跷板平衡呢? 幼儿争论,教师小结可有多种方法,让跷跷板平衡。 教师出示图片:一棵白菜等于两个萝卜等于三只茄子的重量 要求:幼儿的身体做支点,左右手做托盘,到操作蓝里找两种蔬菜,要使左右手托盘中的蔬菜种类相等。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七 1、大胆探究翘翘板的多种玩法,进展平衡力量,提高动作敏捷性、协调性。 2、培育幼儿克制困难、坚持究竟的良好品质。 重点:通过玩跷跷板进展幼儿的平衡力量 难点:能通过不同摆放的跷跷板路 跷跷板每人一个,小木桩4个 一、热身运动(5分钟) 1、每人拿一个跷跷板四散站立,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
23、奏下做预备操 2、跟随教师一起冲浪(站在跷跷板上左右摇摆,前后摇摆) 二、自由探究跷跷板的玩法(5分钟) 1、刚刚潘教师带大家一起在跷跷板上玩冲浪,那么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想想,我们和跷跷板还有其他玩的方法吗? 2、幼儿分散探究,教师观看指导。 方法如:站在跷跷板上摇摆、跪在跷跷板上摇摆、盘腿坐在跷跷板上摇摆、俯卧在跷跷板上摇摆、仰卧在跷跷板上摇摆、将跷跷板竖放跳动、将跷跷板倒放站在上面等等。 3、集合,请不同玩法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做。 三、自由探究多人合作的玩法(5分钟) 1、小朋友的本事真大,想出来了那么多好玩的方法,那我可要增加难度了,现在我要求你们2个或者3个小朋友一起来玩,看看哪一组
24、想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探究,教师观看指导。 方法如:两人面对面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摆、两人同向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摆、两人背对背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摆、多人将跷跷板排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上面走过等等(跷跷板可排列成横向、纵向、间隔等类型)。 3、在探究的同时,教师选出1-2个特殊的玩法请幼儿一起来尝试。 四、嬉戏:英勇者之路(10分钟) 1、根据幼儿力量的强弱分成四组 1)、保持身体平衡,走过英勇者之路,一次也没有从翘翘板上摔下来的孩子,可以到前方裁判教师那里敲一个章。 2)难度由易到难分成4条小路,要求幼儿每一条都要去尝试一下。 2、一个跟着一个走跷跷板,教师在嬉戏过程中不断
25、转变跷跷板的摆放,来增加难度。 3、最终数一数谁的图章最多,谁就是今日的士气之星。 五、放松 1、拍拍手拍怕脚,深呼吸。 2、嬉戏完毕,幼儿自行归还跷跷板。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八 1、能根据序观看图片,学习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处。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育孩子认真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嬉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舞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阅历预备: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让幼儿自由交际玩跷跷板的感受,学念儿歌跷跷板。 2、材料配套: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跷跷板 一、以“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的内容。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
26、喜爱玩跷跷板,玩跷跷板真欢乐。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儿歌跷跷板:“跷跷板,真好玩,你上天来我入地。上去似乎坐飞机,下来似乎坐飞船,一上一下真欢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小动物玩跷跷板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看和沟通。 启发幼儿沟通: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来了以后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逐幅启发提问,帮忙幼儿理解和叙述图片内容。 1、图:公园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们玩得怎么样?(丰富词汇:快乐) 2、图:这时来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对的事?它是怎样对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样?(丰富词汇:可怕) 3、图小熊还说了什么
27、?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了? 四、引导幼儿相互叙述图片的内容。 五、要求个别幼儿利用挂图或操作材料中的跷跷板,在集风光前完整叙述图片的内容。 六、争论沟通,给图片取名。 议一仪:小熊做了哪些不对的事情?它应当怎么做才对?小伙伴要怎样玩跷跷板才会玩得快乐又欢乐?我们可以给图片取个什么名字? 在进展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依据生活阅历进展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
28、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展找了。学生的思索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索。从学生的答复中看,学生能够进展较好的思索和解决问题。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九 1、在操作中比拟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消失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与数学活动。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外形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阅历。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29、。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叙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觉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看、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嬉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推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在进展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
30、较好的依据生活阅历进展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展找了。学生的思索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索。从学生的答复中看,学生能够进展较好的思索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展翘起。学生依据自己的猜测,纷纷进展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展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
31、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展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简单。而学生不需要进展这样的简单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简单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试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展计算,然后进展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方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洁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展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由于学生进展进展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试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展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十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
32、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嬉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局部,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忆玩跷跷板时的发觉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方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查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1、能用观看、体验和已有学问阅历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看、试验等方式熟悉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嬉戏中合作沟通,擅长提出和发觉问题;关怀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学问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平
33、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觉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沟通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跷跷板平衡的隐秘。(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规划,试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别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认真观看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觉?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
34、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假如胜利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刚,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讨论平衡的隐秘,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照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舞。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平衡,留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
35、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头做吧。 (师巡回指导,催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拟,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爱的方法沟通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现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好玩,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展鼓舞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异,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简单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
36、让它平衡的?”) 5、师:同学们,认真观看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觉?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师:假如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争论分析其次类为什么能平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学问应用 师: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沟通,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创造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37、。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教师今日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学问,你准备用它来干什么?(学生沟通。) 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慧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奇。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教学流程素材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需要课件或图片“玩跷跷板” (二)制定方案试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猜想一下,怎样
38、才能使保持平衡?” 2、学生猜测。以小组为单位争论,制定讨论方案。 3、进展探究试验。沟通试验状况及发觉。 4、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出示杠杆尺、钩码、试验记录单等 (三)联系生活,学问应用:沟通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有关天平的资料和生活中平衡的图片,如走钢丝。 (一)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出示“蜡烛跷跷板”。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十一 教师播放教学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发觉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一下跷跷板平衡的隐秘。(板书)生:体重重的把轻的压起来了。 生:只要使大一点的力气
39、就能把对方压起来。 生:在什么状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呢? 为什么儿子把爸爸压起来了?利用对媒体课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忱。一个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前奏是深入绽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 猜测假设: 师:你们都玩过跷跷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只是我们大家的猜想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所以我们要想方法证明我们的猜测对不对,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证明吗? 制定方案: 师:怎样做试验呢? 师:这样吧,你们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给大家预备的材料,来争论制定一下你们的讨论方案。 师:谁先来说一说? 师:
40、你说的这个小跷跷板实际应当叫杠杆尺。 师:除了这些你们认为还应当留意什么? 师:你们认为应当怎样记录好呢? (学生整理设计、争论记录方案) 实施探究: 师:大家已经做好了试验的预备工作了,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觉多,谁的记录详实? 通过刚刚的试验,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发觉? 师:谁能从两边挂的钩码数量和距离说一说。 师:组内沟通一下吧! 师:找一名同学上前来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觉吗? 师:你上前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 师:为什么会消失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还有一些平衡的规律我们没有找到呢? 展现沟通: 师小结:除了我们找到的规律还是有别的平衡规律的,比
41、方离支点远挂的数量就少,离支点近挂的数量就多也可以平衡。 师:现在你们找到了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视频资料。【走钢丝】 师生沟通: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吗? (教师出示天平,介绍天平,学生亲自操作天平的使用。 生:两边一样重能平衡。 生:两边位置一样平衡。 生:做试验。(齐) (学生小组争论、设计方案、汇报) 生:制作小跷跷板来做试验。 生: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来完成试验。 生:安全。 生:做好记录。 学生试验,教师巡察,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学生汇报沟通) 生: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平衡。 生:我发觉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平衡。 (学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平衡。 2.我发觉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平衡 跷跷板教案中班篇十二 1、能根据序观看图片,学习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处。 3、引导幼儿细致观看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舞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1、阅历预备: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让幼儿自由交际玩跷跷板的感受,学念儿歌跷跷板。 2、材料配套:挂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