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 项目概况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主管单位11.1.3 项目建设单位11.1.4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1.5项目建设性质11.1.6项目建设地点11.1.7项目建设期21.1.8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1.1.9项目投资估算21.1.10项目资金筹措方案31.1.11项目建设效益31.2项目建设背景31.2.1地理气候条件31.2.2工业园区发展规划41.2.3工业区已具产业规模51.2.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1.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91.3.1某某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91.3.2某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1.3.3某某市经济发展的
2、要求111.3.4园区发展的要求121.4项目社会效益分析131.4.1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31.4.2改善工业园区投资环境141.4.3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1.4.4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151.4.5带动园区周边土地增值及房地产发展161.5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71.5.1政府支持171.5.2资金支持171.5.3建设条件满足181.6结论18第2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192.1项目建设内容192.1.1项目建设地点192.1.2项目建设内容192.1.3项目建设规模192.2项目建设方案202.2.1项目建设目标202.2.2项目建设方案202.2.3项目功能分析232
3、.3项目建设原则262.3.1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62.3.2集聚发展原则272.3.3因地制宜原则272.3.4环境保护原则272.3.5节能降耗原则272.3.6抗震原则282.4建筑造型28第3章 项目建设和进度安排293.1项目工程建设管理293.1.1施工组织管理293.1.2项目资金管理293.1.3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293.2建设期安排与实施计划303.2.1建设工期303.2.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03.2.3工程进度表313.3项目建设劳动安全管理34第4章 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35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4.1园区建设规划与现状354.2项目建设基本条件364.2.1
4、地形地貌条件364.2.2工程地质条件364.2.3城镇规划、园区区域规划条件374.2.4交通条件374.2.5社会环境条件374.2.6征地拆迁条件374.2.7施工条件384.2.8资金条件384.3环境保护及节能、消防384.3.1环境保护384.3.2节能降耗404.3.3消防安全434.4结论44第5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55.1编制范围455.2编制依据455.3单位价格455.4其他费用465.5建设投资估算465.6年度投资计划465.7资金筹措47第6章 财务评价486.1概述486.2依据与说明486.3收入预测486.4项目赢利能力分析496.5财务评价50第7章 社
5、会风险和融资风险分析527.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527.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37.3社会风险分析537.4社会评价结论547.5融资风险分析547.5.1融资风险547.5.2融资偿还途径557.5.3融资风险分析结论55第8章 结论和请求568.1结论568.1.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某某市总体规划568.1.2各项建设条件均满足项目的建设要求568.1.3项目有充足的资金保障568.1.4项目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568.1.5某某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质578.1.6综合结论578.2请求57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高档紧密纺针织纱生产线项目,*
6、按照国家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规划要求,采用国际先进的紧密纺技术,以原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产品的科研开发,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用现代化企业的用工和分配机制,引进紧密纺纱机,并同时配套购置国内设备,形成13万锭的紧密纺生产线;从而增加高支紧密纺纱线的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紧密纺纱规模化生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支精梳纱不断增长的需求,替代高档进口纱线,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新型紧密纺产品生产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逐步树立国际品牌,占领国际高端市场。该项目总投资54109.65万元,项目实施后,年产高档紧密纺纱线17709吨,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5998.4万元,年均税后
7、利润8071.56万元,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一、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1、*整体发展规划;2、纺织行业有关产业政策;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市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发展指导纲要5、*与河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签订的工程设计协议书;6、国内的相关规范、规定。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本报告依据*的建设要求及*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纺织品市场情况,对本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本项目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可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厂区规划工程技术方
8、案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管理体制与定员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第三节 项目背景及建设条件一、承办企业概况本项目由*承办。*是*控股的股份制公司,*贯彻“高档次、新技术、多元化、外向型”的经营方针,以市场创新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始终使公司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纺纱技术,以原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产品的科研开发,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用现代化企业的用工和分配机制,建成国内一流的集开发、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公司。公司产品市场以外向型为主,扩大出口,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将在日韩、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网点,提高
9、市场占有率。*纺织有限公司是*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投资建设的大型纺织高新技术企业。 2002年8月,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把纺织列入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建设*全国重要纺织基地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以五大标志性项目为核心,建设研发中心,开发生产高、精、尖产品为重点的纺织发展格局”,并把*股份作为建设纺织基地的龙头企业。*的成立既是*股份建设现代企业的示范和样板,同时也为*股份整体搬迁创造条件、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公司“科技领先、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效益提高”的战略目标。*纺织有限公司于2004年2月21日奠基,4月1日正式开槽施工,历时一年,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投
10、产,取得了“项目起点高、技术装备新、建设速度快、项目管理好、品种质量优”的初步效果。目前上车品种25个,棉纱支数由40支到180支,全部实现定单销售,售价比普通产品高出30%以上。产品质量全部达到了国际USTER公报5%高端水平和著名客户A级纱线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和“以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生产一流的产品,达到一流的质量,创造一流的效益”的目标,实现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纺织有限公司集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与高档纺织产品生产基地为一体,专门从事新型高档纱线的生产,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新型纺纱技术,主要对*技术开发中心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放量生产和推广
11、使用。目前*公司通过对国内外纺织市场大量调研,紧密纺纱线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公司决定在保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新建成13万锭紧密纺纱生产线,增加高支紧密纺纱线的生产能力,实现紧密纺纱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支精梳纱不断增长的需求,替代高档纱线进口,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利用新型紧密纺纱线,通过引进高档面料试样设备开发新型高端服装面料,延伸高端产品生产链,逐步树立高档服装国际品牌,占领国际高端服装市场。 二、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纺织工业和纺织品市场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其重心已由西方发达国
12、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1999年在巴黎国际纺机展首次推出紧密纺新型设备,短短五、六年,已发展到600多万锭,其速度是惊人的;中国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已达60万锭,但还不及世界总量的10%,这充分说明在结构调整中,对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其它国家比我们更重视、更敏感。如巴基斯坦2005年一年即进口Rieter紧密纺20万锭,他们一些业者说,不这样是不可能有能力同中国竞争的。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纺织行业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全行业结构的优化,中国纺织工业正从一个传统的纺织大国转变为一个纺织强国,现正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
13、织结构的调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纺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否能够针对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贸易格局变动的双重挑战,国外纺织工业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推进。剧烈的竞争反映在国际市场上对纱线、布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棉纺织企业,如何建立在国际国内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需在装备水平、生产技术、品种质量上下大功夫。纺织项目要高起点、上台阶、高水平、有后劲,才有强大生命力。在国际纺织贸易
14、中,中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纺织品的需求也迅猛增长,纺织工业在我国,仍为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开始,WTO规定取消纺织品配额,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纺织有限公司从实际出发,进行紧密纺建设,全面革命性的推进棉纺生产技术,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利用最新技术装备和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开发新型、高档优质产品,使品种、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成为规模化、集约型、外向型的企业,这无疑是正确可行的决策。这不仅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从国内纺织行业的现状来看,纺织行业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政府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用高新技术和
15、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形式下,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有实力的大型纺织企业在强者恒强的市场规律下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实施本项目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国家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服装面料质量的好坏,受原料、纱线、坯布、印染等各环节的影响,因此技术的升级是保证。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纺织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重点突破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纺纱技术、无梭织机、印染后整理技术关键,提高面料出口的市场竞争力。
16、伴随服装面料的档次提高,对纱线亦提出了不同与以往的要求。 通过对纱线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其本身的条干均匀度、强力、疵点、色泽、弹性外,纱线毛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全球衡量纱线性能的权威机构乌斯特,在97公报已正式将毛羽指标在全球公布)可以说,纱线的毛羽是纺织企业传统生产技术中心尤为关键但又难以解决的突出矛盾。现在,纺织技术突飞猛进,在解决纱线的毛羽技术上,国际上成功的研制出前沿成就,一个是新型喷气纺,一个是在原纱线设备上变革的紧密纺。紧密纺该设备是在原来的环锭细纱机上对加捻和牵伸装置进行有效改革而成。主要是通过机械和气流的作用,使欲加捻的纤维束宽度减少3倍左右,从而控制边纤维的游动,减少
17、毛羽。其加工生产流程和传统相同,但毛羽数量大幅度减少,纱线强力提高,可生产较高支数的产品,一般在40S180S。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够抢占行业技术的制高点。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纺织产品向高品质、人性化、功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高档新型纤维纱线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国内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差距,一方面中低档大路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新型高档纱线又大量依赖进口,仅2003年全国进口高档棉纱就达71万吨。同时,由于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据行业有关信息,按纤维消耗总量和平均纱支推算,2003年国内纱锭已由压锭后的3600万锭增加到了8000万锭以上),棉花消耗
18、量逐年增长,棉花资源的缺口直接造成棉价的大幅波动,对棉花成本占70%左右的棉纺织企业构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中低档产品的盈利空间大大缩小,同时,城市中的国有纺织企业在劳动用工和管理费用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应对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必须利用紧密纺纱技术生产高档紧密纺纱线,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盈利空间。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纺织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8.2%上升到近年来的11
19、%以上,对GDP的贡献率高;近年来每年实现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速在20 %左右,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户;纺织业对电力、蒸汽等能源的直接消费系数极低,在全部17个行业中仅高于金融保险业,居第二位,而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则高于17个行业平均值25%;纺织行业吸收了1960万人就业,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上相关联的就业人数达到1亿人,对吸收就业贡献大;纺织工业职工来自农村的1350多万人,占70%以上,这些人员每年约有1000多亿元的工资收入,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据中国纺织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百强县前十名中其中有八名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县。因此,纺
20、织工业不是夕阳工业,而是一个低耗能、低排污、高创汇、高就业率、高贡献率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纺织工业国家迅速发展壮大,针对我国纺织出口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各种原因造成我国纺织出口份额减少;国内原棉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由于实行配额管制,不可能大量使用进口棉,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丧失了成本优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了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贷款利率上调、用工成本提高、能源涨价以及国内原料缺口增大导致的成本上涨等因素使纺织行业利润日趋微薄;国内产能急剧扩大,据中国棉纺织协会统计,2006年纺织工业投资增长27.09%,纱锭从1999年
21、末的3000万锭增加到2007年的一亿锭,产大于需的矛盾十分突出,竞争进入白热化。2)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国家经贸委早在“八五”期间就开展了技术创新工作,1992年国家经贸委、中科院开始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机制,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中心是较高层次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从事超前性研究,为企业长期发展打基础。*多年来一直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已经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纺织有限公司作为*的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广泛吸引国内外公司、大专院校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对新纤维、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建立专业化高标准的研发
22、基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提出符合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方向和国家对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该项目采用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纺纱设备生产优质的棉纱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棉纱线份额,多出口、多创汇。同时该项目也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纺织鼓励类“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天然纤维产品加工”条目要求。从*公司内部现状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对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可加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为今后企业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因此,本项目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四、项目实施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档 紧密 针织 生产线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