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环境评价报告(优秀建设环境评价报告).doc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环境评价报告(优秀建设环境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环境评价报告(优秀建设环境评价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1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2)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 3210 号二一年十二月 成都21 总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1.1.1 规划名称规划名称: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编制单位: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1.2 规划编制背景随着成都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规划及战略已经无法实现其发展目标,尤其是在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伴随“全域成都”规划的开展与落实,成都市市委市政府以着力打造低碳田园城市的理
2、念,提出将成都构建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成都市将形成一个具有大规模的多中心分散组团格局的特大规模城市,因此成都市城市格局和功能区域的规划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城市规划背景下,成都的上一轮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建设的计划就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基于新的城市发展目标,成都市于2010年1月委托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全新的城市规划目标为基础,在原有轨道交通线网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新一轮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推荐线网方案由18条线路组成,形成环加放射的线网形态。2020年目标规划方案由9条线路组成环加放射的线网形态。新的轨道交通2020规划
3、目标着眼于形成与城市新战略相对应的轨道交通建设网络,从现在算起仅有十年的时间,实现目标的难度较大,必须尽快做好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新的项目。成都市上一轮轨道交通编制年限至2015年,根据轨道交通实际的建设情况,一方面满足成都市的交通需求,另外一方面保持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土建施工的连续性,本次规划起始年限确定为2012年,根据工期安排,考虑与城市2020规划目标实现的一致性,规划期确定为2020年。环评编制单位在规划编制初期已经介入规划工作,并同相关编制部门保持沟通,从相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进行充分调查,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规划环评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 规划环评
4、目的和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通过本次评价工作,分析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和相容性,分析本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及规划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3对规划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行环境优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识别本规划可能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为今后规划实施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明确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规划实施阶段的项目环评提供技术指南,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5、1.2.2 评价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社会经济、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比较总体上属于清洁环保的交通方式。(2)整体 性、一致性原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城市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做整体性考虑。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主要是考虑成都市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体现轨道交通在改善地面交通、降低燃油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优化选线和工程措施将轨道交通在振动、电磁、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3)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
6、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同时根据规划不同阶段的情况确定具体的公众参与的方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中已经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明确,因此除咨询相关职能部门外,还分采取网络、报纸、公众座谈会和现场发放表格的形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4)早期介入原则,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去;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初期即已介入并保持与规划编制部门的充分沟通。1.3 编制依据1.3.1 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
7、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 年第5 号;(1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038 号;(13)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20014 号文);(14)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1991 年7 月29 日实施);(15)四川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川府函2007259 号
8、);(16)四川省实施办法(2005 年7 月1 日起实施);(17)四川省实施办法(2002 年9 月1 日起实施);(18)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97 年10 月17 日实施);(1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川府函200658 号);(20)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通告(2006 年1月17 日实施);(21)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1992 年7 月1 日实施);(22)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2001 年10 月31 日实施);(23)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3 年4 月18 日);(24)成都市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
9、规定(2004 年4 月16 日);(25)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1998 年9 月26 日);(26)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暂行标准(环境和卫生)。1.3.2 相关规划5(1)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初步成果);(2)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08 年;(3)成都市功能区规划方案2008 年;(4)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0 年;(5)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纲要;(6)成都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10-2050);(7)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补充修编-(2008-2020);(8)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成都市生态环境
10、保护规划。1.3.3 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标准1、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1)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3)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4)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5)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6)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7)HJ/T10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8)HJ/T 24-1998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9)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
11、市轨道交通;2、采用的环境标准(1)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CJ3082-1999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3)GB10070-88 城市区域振动环境标准;(4)GB12523-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5)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6)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4 项目有关文件、资料(1)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 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委托函”;6(
12、2)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 年;(3)成都市轨道交通1,2,3,4 号线可行性研究(4)成都地区枢纽总图规划-2010 年1.5 评价总体设计1.5.1 评价范围1、总体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与规划研究范围相同,规划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和主城区范围,涉及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等共7 区1 县。2、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地上轨道线路两侧各150m 距离范围。环境振动影响评价范围为轨道线两侧各60m 距离范围。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周边200m 范围。电磁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50m 以内。1.5.2 评价年
13、限现状分析年:2010 年;预测分析年:2012年2020年。1.5.3 评价重点考虑到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评价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1、评价和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以及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建设规划和上层位及同层位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2、实施本规划对环境资源,特别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分析。3、预测分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缓解措施,结合轨道交通环境影响特点,分析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并对本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
14、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1.5.4 评价因子1、地表水影响评价因子:石油类、NH3-N、BOD5、CODcr;2、噪声影响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 声级Leq(A);3、振动影响评价因子:VLZ1074、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线路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线路与生态敏感区交界面的长度及线路周边200m 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生态景观。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为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节省城市土地面积和能源,节省市民出行时间,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环境效益等。1.5.5 评价方法(1)核查表法将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列表,便于核对。
15、(2)类比调查法在规划影响分析评价中,类比成都1 号线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影响,对本次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分析。(3)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法通过收集现有资料了解成都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城市用地规划,了解沿线周边用地的规划功能,对建设规划沿线用地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利用环境质量年报(2009 年)了解沿线声环境现状,并作为本次评价的基础。(4)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是指个别、分散地征求专家意见。由于规划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多变性,使得专家作用在开展规划环评时更加重要。通过对轨道交通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内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判断,对受影响后的未来状况作出预断,对影响的类型和强
16、度提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提出各种比选方案,并推荐优化的决策方案。(5)叠图法将建设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生态敏感区分布图、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等图件进行叠加,估计轨道交通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地的占用情况,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6)数学模型法采用数学模型预测噪声和振动的影响范围及程度。(7)趋势分析法通过趋势分析,明确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所造成环境和资源在未来所承受的压力和生态系统间的历史因果关系。1.5.6 评价技术路线8本次环评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5-1。图1.5-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放弃规划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
17、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评价结论编写报告书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公众参与92 原规划方案回顾分析2.1 原规划编制过程2003 年11 月,成都市按国办发83 号文编制了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3)。2005 年7 月,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08 年8 月,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调整,组织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42015)。2.2 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2.1 原线网规模原方案为由7 条线组成放射式线
18、网。其中,骨干线3 条,辅助线4 条,各条线路两两相交。主城区内轨道交通线路全长274.15km(中心城内全长186km ), 中心城内线网密度达到0.34km/km? 。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1.13km/km。全线网共设车站?146 座,其中换乘站24 座。2.2.2 原线网功能层次分析整体线网共分为两个层次。骨干线:1、2、3 线为骨干线,形成线网的基本骨架。骨干线皆为穿越核心的直径线,两两相交围合地区恰好是CBD 和中心商业区,使城市核心区的快轨覆盖面积达到很高的水平。辅助线:4、5、6、7 号线为辅助填充线,在基本骨架线网形成后,在中心城中心区与外围区内,加密线网,扩大轨道交通覆盖范围
19、,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2.2.3 原线网存在的问题1、对外围新城服务水平不足原线网方案主要以解决中心城的交通出行为主,部分线路止于四环路,没有继续延伸出去,对新城的发展支撑不够,无法解决新城到中心城的交通问题。新城到中心城多属于中长距离出行,因此应用原线网线路延伸的方式衔接新城,从功能层次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轨道交通规模不足结合新的发展理念的实施,远景年中心城的人口将达到900 万,而功能区内的人口也将达到1875 万人,原有线网规模仅275km,无论从中心城的覆盖10还是外围新城的覆盖来说都难以支撑新城市结构体系的发展。3、对于城市重点地区的覆盖强度不足原线网总长275km,线路7
20、 条,车站121 个,换乘站24 个,线网密度0.34km/km2 车站覆盖率为18.9%。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1.13km/km2。中心城541km2,线网直接吸引范围覆盖率仅为48%。2.3 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2.1 原建设规划概述2003 年11 月,成都市按国办发83 号文编制了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3)(以下简称“原建设规划”),2003 年12 月底以成都市人民政府名义上报,2004 年4 月,中咨公司完成项目评估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05 年8 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该建设规划。随着成都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机动化
21、水平的提高使成都市的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突出。成都市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规划条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由原来的“摊大饼”逐步向延轴向齿轮状布局结构转变,此外,“5.12”特大地震后城市人口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原有的建设规模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建设规划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1、调整方案概述表2.3-2 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建设线路一览表线路 起讫点 线路长度(km) 小计(km)已建 1 号线一期 红花堰会展中心 18.1线路 2 号线一期 成灌客运站经干院 22.440.51 号线南延 会展中心广都 5.84 号线局部 清江路口中医学院 3.9
22、待建线路3 号线局部 天回镇南驷马桥 211.7已批复线路调整线路 2 号线成渝支线 牛市口成渝客运站 -2 -254.22 号线西延 犀浦成灌客运站 7.52 号线东延 经干院龙泉东 11.04 号线西延 公平清江路口 8.24 号线东延 中医学院双林路 7.5拟新增线路3 号线南延 驷马桥红牌楼南 17.751.9调整方案建设总规模(km) 40.5+11.7+51.9=104.13、原建设规划执行情况(1)2005 年12 月27 日,成都地铁1 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10 年9 月2711日开始试运营,十一期间承担了巨大的客流压力,运行情况良好。(2)二号线一期已于2007 年12 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城市 快速 轨道交通 建设 规划 环境 评价 报告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