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控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基于温控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课程设计任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温控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课程设计任务书.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设计任务书学 院专 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温控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1) 构成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2) 熟悉温控器3) 实验调试4) 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5) 撰写实验报告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1) 第12天,查阅文献,构成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2) 第34天,熟悉温控器3) 第56天,实验调试4) 第79天,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5) 第10天,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 201 年 月 日专业负责人:201 年 月 日学院教学副院长:201 年 月 日目 录1 摘要12 温度控制器简介22.1 温度控制器原理22,2温度控制器的硬件
2、选择22.3 PID控制的原理33系统组成53.1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53.2PLC简介53.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介63.4系统组成64实验过程84.1实验装置说明84.2控制手段114.3系统组态分析124.4PID 参数的选择144.5实验步骤155实验调试166实验结果与总结177参考文献19181 摘要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自动化控制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很普遍的过程控制,人们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锅炉中温度进行测量与控制。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
3、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业生产中温度控制具有单向性、时滞性、大惯性和时变性的特征,同时要实现温度控制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对于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不同、精度也不同,则采用的温度测量元件以及温度测量方法和控制方法都有所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温度控制的精度不同、时效不同,则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因此对温度的控制方法要多种多样。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也随之而产生。温度控制对象,在工业控制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对象,因为温
4、度直接的影响到了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蒸馏、浓度,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过程。温度控制的不好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产品质量和产量等一系列的问题。温度控制是许多设备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将温度控制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以利于进行工件的加工与处理。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某些细节环节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适时地对温度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是基于温度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实验要求是通过温度控制器和现场总线实验装置构成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了解单回路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温
5、度控制器和PID控制规律,并通过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对被控对象的温度控制。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控制(即温度控制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日渐上升。了解国内外电子温度控制器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2 温度控制器简介2.1 温度控制器原理温度控制器是基于单片机开发的温度控制装置。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来控制加热器等执行机构,从而改变温度至用户所需。近些年来,因为温
6、度控制器环节已经被纳入为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个人电脑(PC)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全球工业电子温度控制器市场增长缓慢。随着我国电子温度控制器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温度控制技术无论在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工业生产、科研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能否成功地将温度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败。由于控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导致温度的控制方法多种多样,诸如PLC控制,和数字PID调节等等。常规的温度控制方法以设定温度为零节点,超出设定允许范围就进行温度调控,低于设定值就加热,反之就停止或降温。这种方
7、法实现简单,成本低,但控制效果不理想,控制温度精度不够高,容易引起振荡,达到稳定的时间也长。因此,只能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PID算法进行温度控制,它具有控制精度高,能够克服容量滞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2,2温度控制器的硬件选择温度控制器的硬件选择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本设计主要围绕单片机进行设计,从实际应用出发,选取了体积小、精度相对较高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件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装置,以单片机89C51作为主控芯片,LCD 1602作为显示输出。DS18B20直接采集数据并以数字的形式传到处理器,处理器会检查现场温度并将其与用户设定的温度进行
8、比对,实现了对温度的实时测量,当温度超出设定范围系统将会自动调节加热或者降温系统,从而实现了实时恒温控制。方案二:利用PLC实现温度控制利用PLC实现恒温控制,采用PLC控制实现电热丝加热全通、间断导通和全断加热的自控方式,来保持温度的恒定。智能型电偶温度表将置于被测对象中,热电偶的传感信号与恒定温度的给定电压进行比较,生成温差,自适应恒温控制电路根据差值大小控制电路的通断。方案一采用单片机实现温度调节。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领域和其他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工业生产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器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9、综上所诉采用单片机进行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成本低,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系统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系统控制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对于系统动态性能与稳定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非常的合适,采用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直接得到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对偏差进行运算。随着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中对温度的控制水平。方案二采用PLC进行控制,PLC的成本比单片机高出太多,而且还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周边设备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大多数温度控制器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2.3 PID控制的原理在温度控制技术当中,P
10、ID控制技术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PID控制器算法简单,计算量少,恒温效果稳定。所以温度控制器通常采用PID算法进行温度控制。下面介绍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
11、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 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比例(P)控制: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控制方式4。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积分(I)控制: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 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
12、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 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 “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
13、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PID的基本算式有:位置型、增量型和速度型三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事增量型式。设u(n)为本周期PID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e(n)为本周期的PID输入偏差信号,e(n-1)为上一个周期的偏差信号,e(n-2)为上上个周期的偏差信号。KP 为比例增益,Ti为积分时间,Td为微分时间,则PID基本算式的公式如下:1)位置型PID算式 (3.1)根据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对应关系
14、可知,如果微分方程中的积分运算对应差分方程 的累加运算,微分方程对应一个周期的增量变化,则能很容易的推导出表达式3.1。2)增量型PID算式 (3.2)由增量型PID算式也可以得到PID控制器的位置输出: (3.3)3)PID一般算式及模拟控制规律u(t)=Kce(t)+ (3.4)PID算法的原理即调节KC,TI,TD三个参数使系统达到平衡。PID 控制原理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控制过程中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控制规律不停地自动调节控制量以使被控系统朝着设定的平衡状态过度, 最后达到控制范围精度内的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要使用好PID 控制原理, 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PID 的各种参数,可以调整PID
15、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控制对象与控制品质要求。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大小。这项工作可能是费时的, 但做好了, 将会提高控制器的使用效果, 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 是值得的。3系统组成3.1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所谓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有计算机去取代传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相关功能。计算机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结构主要包括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和检测与执行装置。对于大部分计算机控制系统,其被控过程通常为连续时间系统,因此需要经过对连续信号的采样过程,将连续信号离散化,以便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由于引入计算机与数字信号,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6、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决策,实时控制。以上三个步骤按顺序执行,从而使整个系统按照一定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3.2PLC简介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其性能优越,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并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工业机器人、CAD/CAM)之一。PLC的工作方式是一个不
17、断循环的顺序扫描工作方式。每一次扫描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或工作周期。 CPU 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按顺序逐条地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然后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 PLC 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循环扫描的。传统的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普遍采用继电器控制技术,由于采用固定接线的硬件实现逻辑控制,使控制系统的体积增大,耗电多,效率不高且易出故障,不能保证正常的工业生产。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继电器控制技术必然被基于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PLC控制技术所取代。 而PLC本身优异的性能使基于PLC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变的经济高效稳定且维护方便。这种温度控制系统对改造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
18、统有相当的意义。3.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为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应用形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形式,其核心是引入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连接过程控制现场各种智能设备与中央监控之间的全数字,双向通讯网络,是一种专门面向工业控制现场的实时,高可靠性数据传输网络。FCS中的现场智能设备为具有标准协议现场总线接口的数字化多功能仪表,采用总线供电,具有本质安全性,一般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与互操作性。与传统的DCS相比,FCS主要改变了现场控制层的结构,摒弃了传统DCS中的相对集中现场控制,而将其化整为零,分散于各种现场仪表与设备,并通过现场总
19、线构成相应的控制回路,实现了真正的分散控制。3.4系统组成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实验的需要选择硬件,然后将选择的硬件组成控制系统。系统结构框图和方框图如图3-1所示。在以PLC控制为核心,加热炉为基础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PLC将加热炉温度设定值与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经PID运算后得到的信号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调节加热器加热,实现温度自动控制的目的。文章介绍了基于S7-300温度控制系统的PID调节器的实现。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检测、信号处理、输入运算到输出控制电炉加热功率以实现水温控制的全过程。因此,应以PLC为核心组成一个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以满足检测、控制应用类型的功能要
20、求。另外,PLC的使用也为实现水温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提供完善的人机界面及多机通信皆空提供了可能。本次课程设计用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设备构成温度控制系统。以PLC为控制器,锅炉内胆作为被控对象,内胆的水温为系统的被控制量。试验中锅炉内胆的水温稳定至给定量,将铂电阻TT1检测到的锅炉内胆温度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三相调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即三相电加热管的端电压),以达到控制锅炉内胆水温的目的。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是由实验控制对象、实验控制柜及上位监控PC机三部分组成。本实验装置控制柜中的CPU模块采用CP5611网卡进行通讯通讯方式。通讯
21、协议为PROFIBUS-DP。图3-1 锅炉内胆温度特性测试系统a)结构图 (b)方框图本实验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3-2所示。图3-2 实验控制系统流程图本实验主要涉及两路信号,一路是现场测量信号锅炉内胆温度,另外一路是控制移项调压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锅炉内胆温度的检测装置为PT100热电阻,PT100热电阻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温度变送器,本系统采用带PROFIBUS-PA通讯接口的温度变送器,挂接在PROFIBUS-PA总线上,PROFIBUS-PA总线通过LINK和COUPLER组成的DP链路与PROFIBUS-DP总线交换数据,PROFIBUS-DP总线上挂接有控制器CPU315-2 DP,
22、这样就完成了现场测量信号到CPU的传送。本实验的执行机构为移项调压块,移项调压模块所需的控制信号是4到20mA电流信号。控制信号由控制器CPU315-2 DP发出,经由PROFIBUS-DP总线到达分布式I/O模块ET200M,模拟量输出模块SM332和分布式I/O模块ET200M直接相连,最后模拟量输出4到20mA电流信号控制移项调压模块的输出电压。4实验过程本实验是通过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构成温度控制系统,使其锅炉内胆水温保持在给定值。该系统由水箱、阀门、变频器、磁力泵、锅炉内胆、三相调压装置、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组成。PID控制器通过检测温度信号实时
23、控制调节阀的开度以及可控硅的电压,使锅炉内胆水温保持在给定值左右的一定范围之内。本系统可以通过外部端子的开关或者远程监控,使系统自动进行PID运算,保证最后锅炉内的水温。4.1实验装置说明实验对象总貌图如图4-1所示:一、本实验装置对象主要由水箱、锅炉和盘管三大部分组成。供水系统有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恒压供水)磁力驱动泵、电动调节阀、电磁阀、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被控对象由不锈钢储水箱、(上、中、下)三个串接有机玻璃水箱、4.5KW三相电加热模拟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式锅炉夹套构成)、盘管和敷塑不锈钢管道等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温控 计算机控制 系统 设计 实验 研究 课程设计 任务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