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设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oc
《本科毕设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设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2 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学 院: 明 德 学 院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班 级: 财管(081)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4 月19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申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_日 期:2012 年 4 月 19 日 目录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摘 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将税后收益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的合理
2、配置的策略。2005 年 4 月我国正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要彻底解决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多年的“同股不同权”状况。2006 年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表示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成功实现了“同股同利”,股票的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和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不同的,这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从股利政策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西方主要股利理论(包括M&M理论、“在手之鸟”理论、客户效应理论以及代理成本理论);分析了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践与启示,尤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3、的建议。关键词:股利;股权结构;问题;股利政策Analysis on the Dividend Policy of Listed CorporationsAbstractThen the article studied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dividend policy influence corporation value from two aspects-financing strategy and share structure. What it found was listed corporations in China prefer share finan
4、cing. Many listed corporations acquire allotment qualification by adjusting profit, including distribute cash dividend to shrink profit rate of companies net assets. Also, state-shareholder and prefer cash dividend, however, floating stock shareholder would like to have share dividend. This article
5、is based on dividend theory and reality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It di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dividend policy; however, it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practice of listed corporations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at those principles can be testified by reality. Key Words
6、: Dividend; Ownership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前 言截止 201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达到 1434 家,市价总值 89404 亿,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资为目的的现象,这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股利政策之谜”,1股利政策己成为国内外公司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过程主要以 MM 股利无关论为起点,在逐步放松假设的前提下研究相关主体的股利支付动机与模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从信号传递和代理问题角度来解释上市公司股
7、利支付的动机。其中,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创造性地将股东经理层、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冲突问题与股利支付联系起来,因而能较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但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产生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其股利政策的形成依赖于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市场约束环境,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无论从内部治理机制还是外部市场环境来讲,都与之相差甚远。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理论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时,一般集中于运用实证方法来研究股利行为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或是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决定因素。而很少系统地从公司的治理机制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因此笔者萌发了从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角度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想
8、法。1股利政策的基本概述1.1股利政策的概念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以公司的发展为目标,以稳定股价为核心,将公司的净利润(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的)在公司和股东之间进行的分配。即,公司在利润再投资和回报投资者二者之间进行权衡。它仅是公司利润分配的一部分,而非公司利润分配的全部。 一般而言,股利政策的内容包括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方面:1、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即确定股利支付与否以及支付比例的高低,以每股实际分配盈余与可分配盈余的比率来表示股利支付率可以零,也可以是以很高的比例:2、股利支付的形式,即确定采用哪种方式来支付股利。常见的股利支付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及其他混合形式等;3、股利发放策略,是指在一相对
9、较长的时期中,公司预设的股利发放策略。从股利发政策略来看,股利政策一般可以分为;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4、股利发放程序:包括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如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发放日等日期的确定。5、股利发放前的资金准备:这主要是在采用现金股利作为股利支付方式时,需要对现金股利资金来源事先做出准备,以免因为现金股利的支付而影响公司正常的运作。1.2西方主要股利理论西方财务、金融学界对股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提出了MM理论。其后,1959年戈登总结出的“在手之鸟理论”,自此后,股利政策研究成为财务界的热门
10、话题。并相继提出了许多观点迥异的理论。本节将按照时间的顺序追寻前辈的各种代表理论。1. 2. 1 M&M理论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默尔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兰克.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格一书,提出了M&M股利无关理论,从而开创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先河。该理论认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或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M&M理论是建立在三个严格的假设条件上的:即完全资本市场假设、理性行为假设和对未来的充分肯定假设。1.2.2“在手之鸟”理论“在手之乌”威廉斯理论可以说是流行最为广泛和最为持久的股利政策理论。经由威廉斯、林特勒、华特的
11、发展,最后经戈登总结提炼出“在手之鸟”理论。戈登针对股利无关论中假设的“投资者对资本利得和股利无偏好”提出了“在手之鸟”理论,认为投资者通常是厌恶风险的,因而,他们会将未来的资本利得和更高的风险因素联系起来。2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分析 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而且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和有关的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变化频繁,每年都有一些非常突出的特点,比如说有些年度现金股利比较普遍,但有些年度不分配的情况又比较突出。因此本章打算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描述性统计,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变动趋势,以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规律。2.1
12、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情况统计本研究主要是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统计。由于最新的会计制度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而之前的财务资料都是按照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会计制度编写的,为了增强各年度之间的可比性,因此本统计中没有包括1992年以前的股利分配方案和2007年开始的股利分配方案。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还发现有一部分上市公司采取了中期分配股利的方式,这会对这些公司的年度股利分配政策产生影响:有些中期分配的上市公司在期末没有进行分配,这会对数据的可比性产生了一些影响。由于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利用年度财务会计资料来研
13、究企业的股利政策规律。2.2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 2.2.1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多样且不稳定股利支付方式和股利支付率是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两大核心内容,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反映了公司的不同经营战略,对投资者和市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我国,股利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等派发方式,最常见的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按照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1992年颁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规定,我国股份公司股利分配只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虽然从理论上看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都不属于股利分配的范围,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却被
14、当作是股票股利的一种替代品,本文在研究时也将其作为股利支付的一种方式。这样我国的股利分配形式就存在多样性,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和转增股本,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并转增股本这七种形式。并且同一公司在不同的年度股利支付的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年度上市公司所采用的股利支付方式也存在多种方式混合的形式。上市公司在选择股利支付方式时,时而派现,时而送股,时而转增,时而不分配,无明显规律可循。 2.2.2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一般来讲,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应该是平稳的、连续的,这样才有利于发挥股利政策的信息传递功能,维持公司的良好形
15、象,保持公司股价的稳定。只有管理层确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上市公司的盈利会发生变动时,才愿意改变股利政策。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为了均衡股利水平,一般都倾向于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即使当期盈利比预期数增长很大,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派股利,而是逐步提高股利支付率,把股利支付水平慢慢调整到预定的目标分红率水平。因为稳定的股利政策将会引导市场给予上市公司较好的预期,并且防止了股东们把突然增加的现金股利当成永久性的股利分配政策。 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却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往往短期行为严重,随意性较大,很少考虑这种随意性的股利政策给公司形象带来的损害,忽视公
16、司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远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差。以1996年后上市的公司为例,上市后能连续六年进行分配的公司仅占当年所有上市公司4.7%,即使是一些连续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其派现数额在各年度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极不稳定,在证券市场上甚至出现人为地维持股价高位的现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我国的股票换手率会这么高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投机行为严重,无论多么优良的上市公司,社会公众股股东均没有长期持股的打算,他们期望的只是通过“高抛低吸”的方式获取股票买卖收益即资本利得。事实上,正是由于
17、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缺乏长远打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制定一个既能保障企业正常发展同时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可观回报的股利政策,才导致了股利分配政策的不稳定,而股利政策的不稳定又使其向市场传递信息的功能不能发挥或者向市场传递对公司形象不利的信息,同时这种不稳定也直接影响了广大股东的投资收益,加剧了市场股票投机行为,不利于市场的资源配置。 2.2.3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再筹资行为制约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与再筹资行为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但在我国,情况却迥然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再筹资行为所制约,甚至成为再筹资行为的附属
18、物,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例如在1999年3月以前,配股门槛相对较高,当时规定,在最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在10%以上,才能获得配股资格。1999年3月3日,证监会放宽配股条件:上市公司最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应在10%以上;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因此,一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为了达到配股的目的,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从而相应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办法。原本发放现金股利是为了回报投资者,但在我国实际上却成了公司实现
19、配股行为所采取的一种手段。对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深、沪两市公布1997、1998年报的744,835家公司中,分别有211,19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之间,刚好达到证监会当时的要求,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属正常情况外,大部分都在财务处理上下了一番功夫。如上海梅林自1997年上市以来从未有现金分红,而1999年末期在摊薄后每股收益仅为0.32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只剩0.09元的情况下,推出了每股0.39元的现金分配方案,分出去近1.3个亿,使得未分配利润变成了363万,使1999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3.34%,三年平均达到10%,2000年上半年配股可谓顺理成章。
20、 再如2000年年末,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面对新的政策规定,许多上市公司改变了过去一毛不拔的做法,开始发放现金股利。这也是导致2000年年报公布后不分配公司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但这些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如蜻蜓点水,少得可怜。有的公司甚至周密“算计”,使派现额正好够投资者缴纳现金股利和红股的个人所得税。公司这样做,满足了配股条件,达到了配股“圈钱”的目的,但投资者却被愚弄,实际投资收益为零。2002年甚至出现现象。其实,从道理上讲,“既派又配”的现象是有悖财务管理一般规律的。一家公司派现,表明其有较为充裕的现金流量,而配股又说明其需要
21、现金。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之所以产生,在于派现只是幌子,配股圈钱才是公司的真正目的。上市公司以微薄的派现额,换来了巨额的配股资金。这种作法就好像钓鱼,仅用了很少的饵料,钓到的却是大鱼。 2.2.4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阶段性 对股权分置改革前连续九年的股利政策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呈波浪形变动。(1)上市公司的不分配股利现象呈阶段性。1993年沪、深两市的A股只有8.67%(15家)上市公司没有发放任何形式的股利,但从此以后,不分配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所占比例都在迅速上升,到1999年达到51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9.38%。2000年不进行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
22、的比例迅速下降,只有34.93%的上市公司没有发放股利。2001年不分配的情况又有所抬头,有40.37%的上市公司没有进行分配。也就是说,不分配上市公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3年至1999年,不分配上市公司迅速增加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至2000年;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至2001年,不分配上市公司有所增加。整体看,2000年是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政策的转折点。(2)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具有阶段性。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阶段性比不分配股利现象表现得更明显,更具有波动性。根据表2,我们可以把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为四个阶段:1.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急剧上升阶段。从1993年至199
23、4年,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多阶段。在该阶段,单纯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8家上升到107家,相应的比例也从16.18%上升到38.63%。2.上市公司现金股利逐渐下降阶段。1994年至1996年,单纯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在出现较小幅度滑坡后急剧下降。在1996年,单纯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只有19.74%,仅略高于1993年的分配水平。3.上市公司现金股利逐渐升温阶段。从1996年至2000年,单纯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多。从1997年开始,单纯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20,2000年更是高达50.65%。4.上市公司现金股利逐渐减少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论文 我国 上市公司 股利 政策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