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花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仙花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花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寨县白塔畈乡仙花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白塔畈乡仙花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二年十月第一章总论1.1概况 1、项目名称:金寨县白塔畈乡仙花河道治理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金寨县白塔畈乡人民政府 项目法人:1.2编制依据1、任务依据金寨县白塔畈乡人民政府关于编制金寨县白塔畈乡龙泉河道治理项目可研任务的函2、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安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的细则(省水利厅皖水基字1996372号)(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8)(4)提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GB50286-98)(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6)公
2、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远景规划(7)白塔畈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化(8)白塔畈乡集镇建设总体规划1.3 研究过程及内容该项目可研编制阶段,研究人员认真研究了与该项目有关的降雨及水系情况,在与金寨县白塔畈乡领导一道就方案的起、终点,现场相关情况等进行现场踏勘的同时,征询了水利专家的意见和具体要求。另外,还收集了该镇气象、水文、地质、经济、城镇发展现状及规划资料。在充分研究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结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当地经济实力,提出了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在调查拟建工程周边的经济产业、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价,并对其所产生的综
3、合效益进行评估。本次项目可研,旨在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紧迫性。建设标准及投资额,为本项目的决策及实施提供依据,据此,确定编制内容和范围。编制内容有:项目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项目建设必要性研究建设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本工程建设所带来综合效益分析1.4 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河道治理对象所要达到的目标预测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项目主要标准为:河提工程设计标准:20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工程规模:长3200米,河道均宽30-50米;技术指标:河道平均坡降I=13%,糙率N取0.033过水流量为560m/s;结构内型:过流断面为梯形,边坡1:0
4、.5;1.5 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工期安排1、投资规模按照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并参照金寨县水利 及沿线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取定有关估算指标计算,得出推荐方案投资估算金额为620万元。2、资金来源全部建设资金约需人民币1240万元。建设资金初步计划由如下两种来源筹措,即:上级扶持、地方政府自筹。本项目申请扶持资金约1100万元;地方政府自筹资金约140万元。1.6 实施方案1、施工方案(1)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建议工程施工选用专业队伍、机械化施工。(2)汛期会有洪水初现,冬季寒冷,工程应尽量安排在枯水季
5、节,入冬之前尽量完工,以免影响施工。(3)注重环保,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4)施工中,砼拌合场、堆料场,应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5)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噪音。在人口稠密在夜间不施工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对居民安宁影响。(6)要求施工和运材车辆在装载、行车熟读、行车路线等都要有环境环保意识,对施工和运输道路要经常修复,增加安全,减少事故。2、建设工期安排据本项目的特点和规模,从合理利用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考虑,建议按如下计划安排实施本项目: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竣工。实际工期为15个月。1.7 问题与建议1、地质条件
6、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在施工阶段,对沿线地质情况进一步详细勘察。2、建议业主尽快落实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提出背景2.1.1 金寨县社会经济条件(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金寨位于安徽六安市的西部,大别山北麓,东连霍邱、裕安、霍山等县区,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商城三县,西部及北部与河南省商城、固始两县接壤。为安徽省西通豫、鄂的门户。县境地势西南为中山区,中部为低山区,东北为丘岗区。全县海拔千米以上高峰有120余座,山岭纵横,幽谷深邃,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有史河、西淠河两大干流。县境处于北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多
7、寒潮,夏多暴雨,有梅雨季节。县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已探明有20余种,铅、锌储量远景甚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生态旅游的佳境、红色旅游的圣地,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堂寨,名震遐迩,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它以“飞瀑、怪石、奇松、圣水、幽谷”为旅游的龙头。金寨县是鄂豫皖地区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时大别山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发源地和红军的主要诞生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重要的后方根据地。20世纪50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金寨籍将军有59位,居全国第二,担任省部军级领导的有200多人,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金寨县境内有梅山、响洪
8、甸两大水库,库区面积1330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3个乡镇、150个村,总库容50亿立方米,占全省八大水库容量的45%。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不便,直接导致全县经济处于低水平,金寨县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社会经济状况全县现有23个乡镇,438个行政村,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2008年底,共有人口64.3万人,时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全县农业生产以水稻、蚕桑、板栗、茶叶和高山蔬菜为主导产业。全县共拥有431万亩林木,是全省林业大县;拥有栗园50万亩,年产板栗105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金寨县是全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皮的产地之一,县有茶园14.2万亩、桑园
9、9.6万亩,蚕茧产量连续3年位居全省首位;境内盛产中药材,天麻、茯苓、灵芝、西洋参、百合等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县已经培养形成了21个农产品专业市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县工业一改丝绸工业一柱擎天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茧丝绸、地方电力、矿产冶金、建筑建材、木材加工、绿色食品等多门类工业体系。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310亿元(当年价)。(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20.8亿元(当年价)增长到2008年的34.6亿元(当年价),年均增长10.4%。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的9.1亿(90年价)、33.1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
10、.4亿元和3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32.6:38.6:28.8,调整到2008年的26.7:36:37.3。“十一五”期间,金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68亿元,年均增长7%;农业总产值达到16.8亿元,年均递增11%;工业总产值达到60.73亿元,年均递增12%。2.1.2 白塔畈乡及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1、白塔畈乡概况及发展潜力白塔畈乡位于金寨县东北部,与六安市霍邱县相毗邻。距离县城梅山20公里,是金寨县的重要粮油供应基地。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原白大、龚店、大岗三个小乡合并而成。乡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9.3万亩,耕地3.6万亩,辖20个村,286个组,1.2万户4.5万
11、人。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是全县农业大乡。产业优势明显。粮油业是该乡的支撑产业。近年来,整个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板栗、特种畜禽养殖,粮油等农副产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成为全乡核心产业。集镇初具规模。为搭建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白塔畈乡着力抓好马窑集镇建设,安装路灯,栽植了花草树木,建立了长效有效的环境保洁机制,实现亮化、绿化、美化。已吸引600多户8000多人来集镇兴家创业。集镇已成为全乡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中心。交通通讯便捷。210省道贯穿全境,合武高速公路穿乡而行,四通八达。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超70%,建移动通讯基站12处,信息全覆盖。文化、科技、教育、
12、体育、卫生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兴乡富民”的工作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扩大集镇建设,拉动市场,以“龙头”示范带动的形式,壮大乡域经济,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2008年底,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2、项目区概况及经济发展制约因素项目概况项目区有山茶花、半个店、付河三个行政村,总面积4500亩,其中林场1100亩,耕地4400亩,辖39个居民组,1405户,4920人,2008年项目区人均收入3710元。项目区位于本县东部的平畈区。地处仙花河顺势而下,地势平
13、坦。海拔高度在5001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30米。土壤母质多为黄宗壤,山地土壤为黄宗壤性粗骨土,土层浅,石含量少。项目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4.5,极端高气温40.2,最低气温-19.5,年平均积温4095,0的积温3690.4-5469.4,持续天数310-331天,无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142.7mm,年蒸发量1000 mm,相对湿度在75%以上,年日照时数2088小时,年太阳光辐射总量110千卡/cm,多年平均径流深度708.4mm,径流量16亿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70方/人。良好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为项目区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项目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水土加快
14、流失,影响了流域内农业产业发展。仙花河日趋恶化。水土流失的加重,导致提防部分冲毁,河道淤积严重,河床逐年抬高。流域内基础设施落后也牵制了山茶花、半个店、付河整体发展。洪水季节,涨水迅速,洪水汹涌,由于无提防保护不力,经常性造成沿线居民、商品、农田,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区位于白塔畈乡主粮区,加快流域治理,对于优化生态、改善粮区形象,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壮大农业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2项目建设是保障中心、龙泉的需要 山茶花、半个店、付河是白塔畈乡的主粮区,长期的水土流失淤塞了河道,使河床逐年提高,严重
15、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加快河道治理,还河水的清澈,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2.3项目建设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川秀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加快河道治理,才能真正整合生产要素,侏住生产之基,构筑发展平台,也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真正建设好、发展新农村,达到人与自热和谐,才能真正建设好、发展新农村,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章 建设条件对工程的影响3.1 项目区域自然条件1、地质金寨县地壳运动比较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岩石除局部地区有变质岩和沉积岩外,绝大部分属于岩浆岩。南部以侵入岩为主,北部在燕山
16、运动晚期火山喷发频繁,地表覆盖一层浓厚的喷出岩。2、地貌金寨县的大地结构隶属秦岭地槽褶皱系的金寨霍山复向斜带,经五台吕梁运动,大别山全面褶皱、断层和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以及风化、侵蚀、搬运和规程堆积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了我县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的地貌结构。褶皱带断裂带的走向使我县得地貌单元大体呈北西南东和北东南西走向,并且山脉、丘陵与长条形盆地、河谷相间分布。金寨县的地势自西向东北倾斜,南部边境最高处海拔1729.13米,东北部最低处海拔60米,其相对高差达1293.13米,平均海拔为500米,平均坡降达21%。3、水文金寨县的水系属史河、而以史河、西淠河两大水系为主。两大水系在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综合治理 工程 申请 建设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