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的设计与实现.doc
《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的设计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的设计与实现.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基于滑模控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作者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二九年六月五日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潇湘 学院 电气工程 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学生姓名: 学号: 0554010618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 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 自 2 月 16 日开始至 6 月 15 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田宏奇.滑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M. 武汉:武汉出版社,
2、1995. 有关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电路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方面的期刊资料。 有关滑模控制策略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期刊资料。 刘叔军,盖晓华等. MATLAB7.0控制系统应用与实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设计(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 熟悉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其拓扑结构可分为整流级和逆变级 两部分且这两部分可单独控制的特点,其整流级采用无零矢量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逆变 级采用滑模控制策略进行控制。研究Buck-Boost矩阵变换器基于上述两种控制策略的具 体设计方法,采用MATLAB构建相应的仿真模型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并通过调
3、 整控制参数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以及满足输出波形的总谐波失真度在2%左 右的指标要求。 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 提交 : (1)论文打印件与电子版 (2)仿真模型 6 发题时间: 2009 年 2 月 15 日指导教师: (签名)学 生: (签名)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人: (签名)年 月 日 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
4、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阅人: (签名)年 月 日 评阅人评定成绩: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日期: 学生: 学号: 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 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委员: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5、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矩阵变换器是一种具有简单拓扑结构和一系列理想特性的“绿色变频器”,是一项可从根本上消除电力谐波污染和电网无功损耗的关键技术。本文旨在研究目前影响矩阵变换器实用化的关键基础问题电压传输比低的问题。针对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策略,提高了矩阵变换器的电压传输比,使其接近于1.0,但均存在输出谐波含量过高的缺点,不利于应用。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从改变矩阵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出发,针对一种新型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研究,该拓扑结构采用AC-DC-AC两级变换的结构形式,其整流级为一个三相/两相的矩阵
6、变换器,逆变级则采用Buck-Boost逆变器的结构形式。通过对该拓扑结构及其等效电路的研究,确定了主电路方案及电路参数;借鉴目前矩阵变换器、斩波逆变器已有的理论成果,研究了适合于该新型电路的有效控制策略:即整流级采用无零矢量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逆变级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构建了仿真模型,对该主电路拓扑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矩阵变换器能实现输出电压和频率的任意调节,其电压传输比既可大于1,也可小于1,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难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关键词: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滑模控制;仿真AbstrsctMatri
7、x Converter(MC) is a kind of “green converter” with simple topology and a series of ide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key technique to eliminate power harmonic pollution and grid inefficacy power waste bas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MCs low voltage transfer ratio is studied which is the key basi
8、c problem baffling MC application. Though some researchers and experts proposed a series of control strategies to increase MC transfer ratio to 1.0, its output harmonic components was too high to be good for application. Contraposing to abov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novel MC topologies based on
9、 matrix rectifier and chop inverter in terms of varying MC main circuit topology, which are similar to conventional AC-DC-AC MC without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middle DC link. Its rectifier stages are the same as conventional MC which are 3/2 phase MC, while inverter stages adapt Buck-Boost const
10、ruct. Main circuit schemes and parameters are fixed on through researching its topologies and equivalent circuits. Based on present theoretical harvest of MC and chop inverters,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these novel circuits are studied, such as slide mode control, discrete slide mod
11、e control and double loop control. The variety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voltage transfer ratio, output waveform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and circuit and control parameters is summed up.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opology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re tested by simula
12、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novel family MCs can regulate voltage transfer ratio and output frequency optionally,the voltage transfer ratio can be greater than 1,or lower than 1.So the puzzle of the matrix converters with low voltage transfer retio is solved effectively by this study,which
13、is of certain practical importance.Keywords: buck-boost matrix converter; voltage transfer ratio; sliding mode control; simulationII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 概述11.2 矩阵变换器的研究现状11.3 论文的主要内容2第二章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32.1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32.2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4第三章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控制
14、策略研究63.1 无零矢量的空间调制策略63.2 滑模控制策略83.2.1 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83.2.2 滑模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113.2.3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143.3 Buck-Boost小信号建模与开环稳定性分析183.4 滑模控制参数推导203.4.1 滑模控制系数的计算213.4.2 滑模控制系数的计算21第四章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仿真研究234.1 Matlab简介234.2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仿真模型的建立234.3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的仿真波形254.3.1 稳态运行仿真波形254.3.2 动态运行仿真波形264.4 Buck-Boos
15、t矩阵变换器的仿真分析27第五章 结 论29参 考 文 献30致 谢31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 绪 论1.1 概述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力变换器在国民经济建设及各种工业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谐波污染和低功率因素等负面影响,尽管可装设补偿装置来防治电力污染,但由于其代价高、实现难,故不能治本。而新型的矩阵变换器的出现,给从根本上防治“电力公害”带来了新的希望。同传统的电力变换器相比,矩阵变换器具有简单的拓扑结构,并且能够提供正弦的PWM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输入功率因数可控、无需中间储能元件等优点1, 2,因此矩阵变换器已
16、经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2 矩阵变换器的研究现状自1976年来,各国学者对矩阵变换器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其理论和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矩阵变换器 (Matrix Converter,MC)是采用9个双向开关构成的矩阵形拓扑结构,是一种单级AC/AC变换器,同现在的电力变换器相比,它具有能够提供正弦的PWM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输入功率因数可控、能量传输可逆、无需大的储能元件等优点。但是,到目前为止,MC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阶段,而不能在工业中推广应用,原因在于:其控制策略太复杂,计算工作繁重;为实现安全换,通常采用四步换流法,增加了控制的难度,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开关数量众多
17、,系统成本过高。此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电压传输比低,它是制约矩阵变换器在诸如电力传动等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国内外对于矩阵变换器的研究重点往往在调制策略和开关模式等方面,对其拓扑结构的研究和相关文章较少。本文从改变矩阵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出发,针对一种新型的称为Buck-Boost矩阵变换器(Buck-Boost Matrix Converter,BBMC)的电路拓扑结构进行研究,该结构可有效克服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陷。文中对这种新型拓扑结构做了说明,对其工作原理与采用的控制策略做了分析。这种新型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采用AC-DC-AC双级变换的结构形式,不仅功能上可和MC
18、相媲美,而且可克服MC存在的电压传输比低的难题,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矩阵变换器,主要体现在: 具有优良的输入输出性能、输入功率因数固定、能量传输可逆、直流环节无需储能元件,结构紧凑; 电网侧开关可实现零电流换流,负载侧开关采用传统DC/AC逆变器换流方法,系统换流简单,降低了控制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可以减少功率开关元件的数量; 逆变器可以利用成熟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进一步简化了控制。这种拓扑结构可实现输出电压和频率的任意调节,具有较高的电压传输比,从而有效解决了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问题;最后通过Matlab对其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拓扑结构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控制 Buck boost 矩阵 变换器 建模 仿真 设计 实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