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程庄数字化地形图.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测绘程庄数字化地形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程庄数字化地形图.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数字化地形图点位精度高、改进了作业方式、加强了地图表现力,数字化测图是现在最实用、普及的一种测图方法。程庄地形图的测绘也就是用了数字化测图的方法。在下面介绍的测图过程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前期的GPS的控制测量、全站仪的碎步测量以及用CASS5.1展点、绘制地形图、图形整饰等。还有我在测图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心得,也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关键词: 数字化地形图; 全站仪、GPS;程庄; 南方CASS5.1Abstract: The digitized topographic diagram position precision high, improves the work way, stren
2、gthened the map expressive force, the digitized mapping is the present is most practical, the popular one mapping method.The regulation village topographic diagram mapping on has also used the digitized mapping method.In following introduction mapping process, we introduced with emphasis earlier per
3、iod GPS control survey, the entire station meter paces off the quantity garrulously as well as unfolds the spot, the plan topographic diagram, the graph with CASS5.1 retouches and so on.Also has me some attainments which summarizes in the mapping process, also writes shares together with everybody.
4、Key word: Digitized topographic diagram; Entire station meter, GPS; Cheng Zhuang; South CASS5.1ii目录摘 要:1关键词:1第一章 测区概况1第二章 测区已有测量基本情况2第一节 测区平面控制情况2第二节测区高程控制情况2第三节测区现有地形图情况2第三章 控制测量2第一节 基本知识介绍3第二节 基本控制测量8一、GPS控制点的选择与埋设8二、GPS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9三、GPS外业实施15四、GPS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16第三节 图根控制17第四章 用全站仪做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18第一节 基本知识18
5、第二节 前期准备工作19第三节 作业组组织实施21第四节 注意事项24第五章 用CASS5.1绘制数字化地形图26第一节 数据连接27第二节 展点27第三节 地形图的绘制27第四节 地形图的清绘与编辑整饰34第六章 资料整理与移交38第七章 数字测图的展望39总结43参考文献46致 谢47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测绘程庄数字化地形图第一章 测区概况本次毕业实习设计主要在阳泉市郊区河底镇程庄村进行,河底镇位于太行山脉刘备山北麓,历史上就是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和商品集散之地。阳盂公路和207国道、苇滴公路横穿镇域,交通十分便利。镇政府所在地为河底村,距市区20公里,距区政府驻地1
6、0公里,全镇所辖32个行政村,总面积96.15平方公里,总户数为17980户,总人口为5.01万人,属于阳泉市郊区第二大镇。程庄就是河底镇的一个行政村。程庄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干旱少雨、雪,夏、秋降水相对集中,全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8-13度,且土层平均厚度为30-60厘米,山多地少,多为坡耕地、梯田,传统种植玉米、谷物、蔬菜、干果等,荒山立地条件差,多为干旱石质山地,且面积分布较广,山上植被较少,主要是黄刺玫、蚂蚱腿、荆条、灌木、白草、及椿、榆等乔木。2002年河底镇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根据当地气候、土地情况,依托经济形势,本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存质量,促进
7、农业调整,农民增收的原则,全镇总体规划为三区一带:生态兼用林区、生态园林区、生态旅游区、滴苇路绿化带。其中程庄就是以建设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主,结合兴隆山旅游景点、龙风山生态园区工程,建设生态旅游风景区。程庄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中的程庄煤矿的企业机构是阳泉市郊区程庄煤矿、经营范围为原煤、所属行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 -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这次程庄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就是有阳泉市测绘处完成的。我在毕业实习期间在我们组长的带领下参加了这次的测图工作。阳泉市测绘处属于政府系统部门管理事业单位;是阳泉市规划局管理的正科级差额预算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为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管理,提供测绘资料,并完成
8、市、局下达的各项测绘任务。编制20名,编制结构为:管理人员3名,专业技术人员12名,工勤人员2名,生产工人3名。领导职数设:处长1名,副处长2名。第二章 测区已有测量基本情况第一节 测区平面控制情况测区内所使用的平面控制系统为国家80坐标系。测区内的控制网几经更迭重测,保存的点均满足国家四等点的精度要求,在本次测量中,均可以作为首级控制测量起始数据。第二节测区高程控制情况测区内所使用的高程控制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内保存的平面控制点均属于三角高程点。经日常测量的使用验证和按照地形图测量的精度要求,在本次测量中,均可以作为首级高程控制测量点起始数据。第三节测区现有地形图情况测区内现有
9、的地形图有1:5000、1:10000和1:25000。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没有进行更新测绘,只沿用1985年测绘的旧图,所以这次程庄委托测绘处重测 1:1000数字化地形图。第三章 控制测量测绘处由于人员少,任务多,所以要充分节约时间,用先进的仪器GPS以减少在控制部分的人力、财力的支出。布设 GPS控制网,用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具有作业效率高,图形强度好的特点,任处长在跟大家的讨论过后决定用GPS搞控制,派我们的副组长和我们这些实习生出去。组长和其他组员就可以搞下一个测量工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第一节 基本知识介绍 一、 地形测图控制测量是为测绘地形图而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
10、网的测量工作,内容分为基本控制(又称等级控制)和图根控制。基本控制是整个测区控制测量的基础。图根控制是直接为地形测图服务的控制网。基本控制网的建立要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以满足当前需要为主,兼顾远景发展。一般先建立控制全局的首级网,然后再根据需要加密,也可一次建立足够密度的全面网。平面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建成区多采用导线网。在已建有国家或当地平面控制网点的测区内进行测量时,应与之进行联结。当已建网精度能满足需要时,直接利用加密或进行必要改算后加密;当精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选用一点的坐标及一条边的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建立独立网。同样要在整个测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应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并
11、与附近国家或当地水准点进行联测,以取得统一的高程系统。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根据测量工作需要,在测区内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在各控制点上建立地面标志和测量觇标,使各控制点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矩形、中点多边形、折线形和多边形等,从而形成平面控制网。其中以三角形为主要图形,用全站仪观测全部角度(至少要有一条起算边长)的网称三角测量网(或称测角网);以三边形为主要图形,用全站仪观测全部边长的网称三边测量网(或称测边网);边、角均测的称边角网;以折线形为基本图形,既测角又测边的网称为导线网;单一折线形则称导线。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12、亦可根据工程需要与现场条件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它们可以采用三角测量网,三边测量网或导线网的形式来布设,亦可布设为边角网。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精确测定控制点高程。根据需要在测区内每隔一定距离设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两相邻水准点间组成水准路线,由各水准路线构成的控制全测区的网形称为高程控制网。用水准仪观测各水准点间高差的称为水准网;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边和经纬仪测垂直角的称为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首级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加密网可布设成附合路线、结点网或闭合环。二、 GPS的地面控制部分:对于卫星大地测量而言,GPS卫星是以一种动态已知点描述卫星及其轨道参数,称为卫星星历;每颗卫星
13、的星历由地面监控系统提供,另外,卫星入轨运动后,它的“健康”状况如何,也需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地面监控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控站。主控站拥有以大型计算机为主体的数据收集、计算、传输、诊断等设备。它的主要功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GPS的空间卫星群由24颗高约为20200公里的GPS卫星群组成,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各平面之间交角为60,轨道和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接收4到11颗GPS卫星发送出的信号,从而实现全天候三维导航定位。能是
14、:收集各监测站测得的距离和距离差、气象要素、卫星时钟和工作状况的数据,监测站自身的状态数据等;根据收集的数据及时计算每颗GPS卫星的星历,时钟改正,状态数据以及信号的大气传播改正,并按一定格式编制成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监控整个地面监控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检验注入卫星的导航电文是否正确,监测卫星是否将导航电文发出;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工作卫星,将偏离轨道的卫星“拉回”到正常轨道位置。监控站是为主控站编算导航电文提供观测数据,每个监测站均用GPS信号接收机测量每颗可见卫星的伪距和距离差,采集气象要素等数据,并将它们发送给主控站。GPS的用户接收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15、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其作用是接收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利用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在测量领域,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GPS定位装置和高精度的技术指标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GPS的定位原理是利用空间分布的卫星以及卫星与地面点的距离交会得出的地面点位置。简而言之,GPS定位原理是一种空间的距离交会原理。如下图所示 : GPS的定位原理 三、GPS定位概述1.根据待定点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1)静态定位:由于接受机的位置固定不动,就可以进行大量的重复观测,所以静态定位可靠性强,定位精度高,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精密定位中的基本模
16、式。(2)动态定位:其特点是测定一个动点的实时 位置,多余观测量少、定位精度低。目前,导航型的GPS接受机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动态定位,它除了要求测定动点的实时位置外,一般还要求测定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如速度、时间和方位等。2.根据定位模式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1)绝对定位: 也叫单点定位,就是采用一台接受机进行定位的模式,它所确定的是接受机天线在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统中的绝对位置,所以单点定位的结果也属于该坐标系统。(2)相对定位: 也叫差分定位,是至少用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3.绝对定位的优缺点:优点是只需一台接受
17、机即可独立定位,外业观测的组织及实施较为方便,数据处理也较为简单。缺点是定位精度较低,受卫星轨道误差,钟同步误差及信号传播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精度只能达到米级。所以该定位模式不能满足大地测量精密定位的要求。但它在地质矿产勘察等低精度的测量领域,仍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4.绝对定位、相对定位与动、静态的关系。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中,又都可能包括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方式。其中静态相对定位一般均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本观测量。这种定位方法是当前GPS测量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在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精密导航等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工作中被普遍采用。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可分为实时定位
18、和非实时定位:(1)实时定位: 是根据接收机观测到的数据,实时地解算出接收天线所在的位置(2)非实时定位:又称后处理定位,它是通过对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进行定位的方法。四、GPS导航定位误差1.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卫星的轨道误差和卫星钟的误差。(1)卫星钟差 由于卫星的位置是时间的函数,因此,GPS的观测量均发精密测时为依据,而与卫星位置相对应的信息,是通过卫星信号的编码信息传送给接收机的。在GPS定位中,无论是码相位观测或是载波相位观测,均要求卫星钟与接收机时钟保持严格的同步。实际上,尽管GPS卫星均设有高精度的原子钟(铷钟和铯钟),但是它们与理想的
19、GPS时之间,仍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偏差和漂移。这种偏差的总量约在1ms以内。 对于卫星钟的这种偏差,一般可由卫星的主控站,通过对卫星钟运行状态的连续监测确定,并通过卫星的导航电文提供给接收机。经钟差改正后,各卫星之间的同步差,即可保持在20ns以内。 在相对定位中,卫星钟差可通过观测量求差(或差分)的方法消除。(2)卫星轨道偏差 估计与处理卫星的轨道偏差较为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卫星在运行中要受到多种摄动力的复杂影响,而通过地面监测站,以难以充分可靠的测定这作用力,并掌握它们的作用规律,目前,卫星轨道信息是通过导航电文等到的。 应该说,卫星轨道误差是当前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测量的基线长度
20、越长,此项误差的影响就越大。2.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卫星信号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大气折射误差和多路径效应。(1)电离层折射的影响 GPS卫星信号的其它电磁波信号一样,当其通过电离层时,将受到这一介质弥散特性的影响,便其信号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当GPS卫星处于天顶方向时,电离层折射对信号传播路径的影响最小,而当卫星接近地平线时,则影响最大。 (2)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对流层折射对观测值的影响,可分为干分量与湿分量。干分量主要与大气的湿度与压力有关,而湿分量主要与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大气湿度有关。对于干分量的影响,可通过地面的大气资料计算;湿分量目前尚无法准确测定。对于输送短的基线(50km),湿
21、分量的影响较小。 (3)多路径效应影响 多路径效应亦称多路径误差,是指接收机天线除直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外,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物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卫星信号,信号叠加将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相位中心点)位置的变化,从而便观测量产生误差,而且这种误差随天线周围反射面的性质而异,难以控制。根据实验资料表明,在一般反射环境下,多路径效应对测码伪距的影响可达到米级,对测相伪距的影响可达到厘米级。而在高反射环境下,不仅其影响将显著增大,而且常常导致接收的卫星信号失锁和使载波相位观测量产生周跳。因此,在精密GPS导航和测量中,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3.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与GPS接收机设备有关的误差主要
22、包括观测误差,接收机钟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不定性影响。 (1)观测误差 观测误差包括观测的分辨误差及接收机天线相对于测站点的安置误差等。 根据经验,一般认为观测的分辨误差约为信号波长的1%。故知道载波相位的分辨误差比码相位不小,由于此项误差属于偶然误差,可适当地增加观测量,将会明显地减弱其影响。 接收机天线相对于观测站中心的安置误差,主要是天线的置不与对中误差以及量取天线高的误差,在精密定位工作中,必须认真,仔细操作,以尽量减小这种误差的影响。 (2)接收机的钟差 尽管GPS接收机中有高精度的石英钟,其日频率稳定度可以达到10的-11方,但对载波相位观测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
23、。处理接收机钟差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将各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之间看成是相关的,由此建立一个钟差模型,并表示为一个时间多项式的形式,然后在观测量的平差计算中统一求解,得到多项式的系数,因而也得到接收机的钟差改正。 (3)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未知数 载波相位观测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最精密的观测方法,由于接收机只能测定载波相位非整周的小数部分,而无法直接测定开波相位整周数,因而存在整周不定性问题。 此外,在观测过程中,由于卫星信号失锁而发生的周跳现象。从卫星信号失锁到信号重新锁定,对载波相位非整周的小数部分并无影响,仍和失锁前保持一致,但整周数却发生中断而不再连续,所以周跳对观测的影响与整周未知数的影响相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绘 数字化 地形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