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目 录第一章 概 论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地点11.3区域特点11.4建设规模11.5可行性研究范围21.6项目估算总投资额3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32.1经济发展趋势分析32.2发展概况42.3区域市场分析102.4项目利弊分析11第三章 申报企业情况11第一节 申报企业基本情况11第二节 企业人员情况13第三节 企业财务经济状况14第四节 企业管理情况14第三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15第一节 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15第二节 技术成熟性和项目产品可靠性论述18第四章 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20第一节 产品的主要用途20第二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市场风险21第三节
2、产品目标市场定位22第五章 项目实施方案23第一节 技术方案论述23第二节 生产方案论述28第三节 产品销售计划39第六章 环境保护42一、设计依据42二、主要污染物种类、来源及排放量43三、污染物处理方案44四、结论45第七章 劳动安全45一、工程建设的安全卫生要求45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46三、安全生产所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47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及教育48五、预期效果及评价49第十章 新增投资估算、资金筹措50第一节 新增投资估算50第二节 资金筹措51第三节 资金使用计划及还款计划51第十一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52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52第二节 财务分析53第三
3、节 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54第四节 社会效益分析54 第五章 项目管理与建设进度计划195.1项目运作模式195.2招投标管理195.3工程监理195.4物业管理195.5建设进度计划195.6销售计划20第六章 项目营销和招商方案216.1销售、租赁比例216.2运营策略216.3招商策略22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57.1投资估算257.2资金筹措277.3资金平衡计划:见下表28第八章 效益分析298.1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298.2经营成本及费用估算30第九章 项目风险及防范措施319.1市场风险319.2筹资风险319.3销售不确定性风险319.4项目开发的风险32
4、9.5成本控制的风险32第十章 结论及建议3310.1结论3310.2建议33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第二章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2.1 必要性32.2 可行性6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93.1 种子产业93.2轻工原料产业103.3果蔬产业123.4草畜产业14第四章 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144.1 社会经济概况144.2 农业生产资源154.3 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164.4 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17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情况185.1 基本情况185.2 其它条件19第六章 项目建设目标196.1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196.2 科技成果创新目标196.3 资源环境保护目标196.
5、4 社会文明进步目标20第七章 项目建设内容207.1绿色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207.2绿色农业保障体系建设217.3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23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24第九章建设期限和进度安排259.1 项目建设期限259.2 建设进度安排25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2510.1 项目组织管理2510.2 项目保障措施27第十一章 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3011.1 经济效益3011.2 社会效益3111.3 生态效益31第一章 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 XX省XX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2、项目主管单位 XX省XX市人民政府3、项目承担单位XX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4、项目建设地点X
6、X省XX市5、建设期限2008年-2010年6、建设内容及规模6.1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标准农田、能源循环利用、农业机械、养殖基础、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配套,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6.2绿色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建成绿色农业良种繁育、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绿色农业服务与管理等5大保障体系。6.3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设40万亩绿色蔬菜、180万亩绿色粮油、60万亩绿色杂交玉米种子、40万亩绿色酿造原料、50万亩绿色果品生产、920万头(只)绿色畜禽等6大生产示范基地。6、项目建设目标6.1经济产业发展目标项目建成后,
7、将极大推动我市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年可增收绿色蔬菜16000万公斤、粮油1800万公斤、玉米杂交种子600万公斤、酿造原料400万公斤、果品2500万公斤、畜禽产品500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00万元,年新增产值33900万元,新增效益92400万元。6.2科技成果创新目标项目区将全面开展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畜禽改良科技示范,绿色农产品技术推广示范,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技术示范,优势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示范,新品种引进示范。6.3资源环境保护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内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状况良好,绿色产品原料资源多样化、丰富化,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6.4社会文明进步目标通过
8、项目管理,树立科研、信息、人才、市场诸多方面的超前发展意识;推广高新技术,使我市绿色食品原料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循环。7、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761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46680万元,银行贷款17900万元,自筹11520万元。8、项目的效益分析年可增收绿色蔬菜16000万公斤、粮油1800万公斤、玉米杂交种子600万公斤、酿造原料400万公斤、果品2500万公斤、畜禽产品500万公斤,节约生产成本4400万元,年新增产值33900万元,年增效92400万元。将会加快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成果的应用
9、和推广,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有机统一,使三农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社会发展更趋和谐。突出综合技术优势,使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粪肥无公害处理等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与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必要性2.1.1 发展绿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二七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农业部也明确提出了“十一五”农业发展目标
10、,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为中心任务,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努力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转变”战略,就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实施转变战略的着力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要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加快升级,资源利用方式要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加快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式要加快创新。实施“拓展”战略,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筹划。要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发展空间;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局限,跳出农业抓农业;要改变就农村论农村的思
11、维定势,跳出农村抓农村。主要是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实施“提升”战略,就是要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核心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主要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农业政策支持保护水平,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绿色农业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这个理念提出以后,可以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捋清我们农业
12、发展的思路,创造一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通过这个理念可以把我市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业问题。2.1.2 发展绿色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性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绿色农业”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植物、动物、微生物融为一体,形成安
13、全、优质、高效和良性循环的生产经营体系。“绿色农业”涵盖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涉及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绿色农业”是个系统工程,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途径。XX市人口多、可耕地资源少,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循环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2.1.3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如何从我市市情、农情出发,在小农户、大市场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履行好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必须确定新思路
14、、采取新措施。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充分运用标准作为管理和技术的结合体这一独特优势,用标准来规范各责任主体在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收获、农产品包装上市各环节的行为,以标准为手段,向农业各行业、各环节渗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用标准化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篇大文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行政职能强化的有效途径和具体体现。我市自2002年以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到2007年,全市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20万亩。在巩固甘州区部列,临泽、高台省列“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民乐、临泽省列“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已有成果
15、的基础上,建立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甜菜、啤酒大麦、油料、中药材、种子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7个,示范面积达到60万亩,辐射带动全市推广5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的面积达到174.6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6.2%。为发展绿色农业,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 “绿色农业” 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可行性 2.2.1 地理区位优势:XX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代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和西北五省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312国道、兰新铁路贯穿全境,市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畅通,通信网络覆盖全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XX市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对发展绿色农
16、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2.2 生态环境优势:XX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大市,属寒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灌溉条件好。市内没有工业“三废”污染,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特别是通过几十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更适宜农业生产,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2.2.3 技术服务优势:我市现农业、林业、畜牧三个技术服务部门,具有一大批农业、林业、畜牧技术服务型专家队伍,各部门技术服务体系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有市、县、乡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各部门通过各类培训,还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特别是通过几十年的探索,推广了
17、一大批高产高效的综合组装配套技术:如全膜覆盖技术、农作物测土施肥技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施肥播种及收获技术、新型节水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果树高接换头、果实套袋、温室葡萄栽培等;畜牧品种杂交改良技术、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暖棚养畜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引用,对全市农牧业生产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2.2.4 政策扶持优势 :近年来,我市继续坚持全面落实中央、省上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2006年,全年落实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802万元,成品油价格调整、柴油、化肥、农膜等农业
18、生产资料直补资金3594万元;二是顺利完成退耕还林直补工作。财政、林业等部门紧密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发放实施方案,2006年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925.8元。三是财政扶贫资金到位情况良好。财政731万元扶贫资金全部到位。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加大,发展绿色农业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 2.2.5品种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以种子集团公司为龙头,国营原良种场为主体,县乡农、林、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坚持实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把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首要工作来抓,并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有:陇辐2号、永良5号、永良15号、宁春15号、武春2号、宁
19、春3号等;专用玉米品种有:豫玉22号、德玉4号、沈单16、金穗2001等;啤酒大麦品种有:垦啤2号,垦啤3号、甘啤3号、甘啤4号;果树品种:新西兰红梨、红提葡萄、适合加工的酿酒葡萄等果树品种;畜禽品种:肉牛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辛牛、西德黄牛、皮埃蒙特牛为主;奶牛以黑白花奶牛为主;肉羊以无角陶塞特羊、德克塞尔羊、夏洛来羊为主;生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猪为主;肉鸡以艾维茵、AA鸡(艾拔益加,简称双A鸡)、罗斯308为主。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农林牧业生产发展和实现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市实施绿色农业示范项目,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
20、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产品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需要。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产业富民战略,在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中,我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市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势利导提升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扶优做强龙头企业,搞活流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全力实施科技组装,夯实基础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种子、轻工原料、果蔬、草畜四大主导产业。3.1种子产业我市具有生产种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10多年发
21、展,种子产业目前是四大主导产业中最具规模、效益最好的一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10万亩以上,其中杂交玉米种子面积达到95万亩,其它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生产杂交玉米种子的企业达31家,年加工能力50万吨以上。全市生产的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种子用种量的40以上。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杂交蔬菜、花卉、瓜类、牧草等各类种子绝大部分外销国内外市场。由于生产的种子产量高,质量优,“金XX”种子品牌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种子生产面积一直相对稳定。建设绿色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基础。3.2轻工原料产业3.2.1马铃薯。我市的沿山地区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发
22、展马铃薯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马铃薯生产面积达28万亩以上,生产能力达50万吨。积极引进和新建了民乐凯翔1.5万吨,丰源1万吨、西域恒昌3万吨,山丹瑞达1万吨全粉(或淀粉)等马铃薯加工企业,加上已建6000吨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加工厂。全年生产能力达7.1万吨,可就地消化马铃薯原料42万吨。按照企业远景发展目标,“十一五”末,全市可形成35万吨的生产能力,可加工转化马铃薯原料240万吨。生产面积远远不能达到企业的加工需求,随着绿色产业示范区的建设,生产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3.2.2 啤酒大麦。XX市的民乐、山丹以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有利于大麦的光合作用和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农业 示范区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