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盖章)环评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盖章)2013年12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3. 环境影响预测及采取的治理措施84.公众参与245.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406. 联系方式41381. 建设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1.1.1项目背景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为居住类项目,项目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内。具体四至范围是:东至花园路,南至花园北路,西至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北至花园路甲1号院。本项目的建设用地性质为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用地
2、呈长方形,东西宽约160米,南北长约185米,本项目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规划拆除地上砖混结构住宅637户(北医家属住宅楼8号楼、9号楼、10号楼;北医三院家属住宅楼1号楼、2号楼、3号楼;北医六院精3号楼;平房),建筑面积31420.2平方米。地上规划新建住宅886套,拟建4栋住宅楼及配套设施,地下三层,1号楼地上15层,2号楼地上20层,3号楼地上12层,4号楼地上12层,局部20层。新建总建筑面积144716.4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8227.2平方米;新建居委会、商业用房等7122.8平方米;地下规划新建建筑面积59366.4平方米,为地下停车场、库房及各类设备用房等。项目
3、建设总投资71746.3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59.23万元),资金由学校自筹,前期费用由学校垫支,结构封顶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向住户收取。项目建设工期自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全部工程计划3年10个月建成。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环评合同签订于2013年8月7日。环评单位于2013年9月初进行了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等工作;进行了 “两个阶段”的公众参与工作,第一次网上公示时间:2013年8月30日2013年9月12日,第二次网上公示时间:2013年10月09日2013年10月21日,以及公众问卷调查:2013年11月4日;张贴现场公示布告时间:2013年12
4、月12日2013年12月20日;最后编制环评报告文件,提出环保措施及结论建议。项目特点为: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类项目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建设地块上建有7栋多层教职工住宅楼和多栋平房,共有住户637户,总建筑面积31420.2平方米,住户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附属第三医院、第六医院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和少量社会住户,本项目建设需要拆除以上建筑。1.1.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4716.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8535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5、78227.2平方米,配套公建及其他用房7122.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366.4平方米。建设性质:改扩建。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为71746.39万元。1.1.3项目位置项目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内。具体四至范围是:东至花园路,南至花园北路,西至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北至花园路甲1号院。 1.1.4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住宅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地块上建有7栋多层教职工住宅楼和多栋平房,共有住户637户,总建筑面积31420.2m2,住户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附属第三医院、第六医院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和少量社会住户,本项目建设需要拆除以上建筑。地上规
6、划新建住宅886套,拟建4栋住宅楼及配套设施,地下三层,1号楼地上15层,2号楼地上20层,3号楼地上12层,4号楼地上12层,局部20层。新建总建筑面积144716.4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8227.2平方米;新建居委会、商业用房等7122.8平方米;地下规划新建建筑面积59366.4平方米,为地下停车场、库房及各类设备用房等。拟建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2。表1.1 拟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m2330002总建筑面积m2144716.42.1地上建筑面积m285350其中:住宅m278227.2配套公建及其他用房m27122.82.2地下建筑
7、面积m259366.43建筑层数层-3/12204建筑密度%23.15容积率2.2全家属区6绿地率%317停车位辆13207.1地上停车位辆827.2地下停车位辆12388项目总投资万元71746.398.1工程费用万元53517.308.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6338.808.3预备费用万元2992.808.4学校管理费万元628.498.5拆迁补偿费万元8269.001.1.5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度项目总投资为71746.39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53517.3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338.80万元,基本预备费2992.80万元,学校管理费628.49万元,拆迁补偿费8269.00万元,本项
8、目投资中,环保投资约为1859.23万元人民币,拟建项目环保投资主要包括施工期降尘降噪、运行期隔声降噪和污水废气治理。约占项目总投资的2.59%。资金全部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自筹解决,由房屋销售款承担。本项目自2013年3月开始前期工作到2016年12月整体工程竣工,历时46个月。1.2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2.1城市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海淀区,项目建设是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次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实现北京地区“两轴两带多中心”新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要求,符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
9、3号)及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精神。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南发展的规划要求,符合海淀区的区域发展规划要求,对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1.2.2与用地规划符合性分析拟建项目建设优化了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障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的充分发挥,符合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符合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规划对其家属区整体进行改造,家属区总用地规模为94420平方米,本次危旧房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东南片,本项目用地面积33000平方米,本项目完成后,家属区建筑控制规模(地上总建筑面积)207724平方米,其中:地上保留
10、建筑(即家属区不随本次项目拆除的部分住宅楼)面积122374平方米,地上新建建筑面积85350平方米。1.2.3基础设施条件拟建项目位于海淀区,项目周边各项市政条件已基本齐备,建设条件良好,可以满足拟建项目建设期间及建成后对供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1.2.4环境影响分析1.2.4.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拟建项目建成后,供热来源于校园内现状锅炉房,现状锅炉房剩余供热容量约9万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新增供热面积53929.8平方米,剩余容量可以满足本项目使用。为了了解北医现有锅炉房废气排放达标情况,环评单位委托监测单位对该锅炉房烟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附件。从检测报
11、告看该锅炉房NOx、SO2、烟尘均可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中新建、扩建、改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项目居民炊事采用清洁燃料天然气,对大气外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自建地下燃气热水锅炉房,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补充热源,仅作为太阳能不足的时候启用,工作时间短,对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地下车库废气排放可以达到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一般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排放浓度标准及排气筒内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本项目中水处理站臭气经采取相应措施后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可以做到达标排放。1.2.4.2 水污染物排放
12、情况本项目将自建中水处理站,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盥洗水等优质杂排水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项目冲厕,剩余部分用于校园内其他建筑物冲厕及绿化等用途,冲厕污水经化粪池停留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至清河污水处理厂。项目所排放污水为典型生活污水,不含任何危害生物系统的毒害成分,可生化性较好,满足排放标准,项目所在地已有完善的市政污水干管,因此无论从水量或水质上来看,拟建项目排水都不会给城市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最终受纳水体造成不良影响。1.2.4.3 噪声达标排放情况拟建项目工程噪声源主要来地下车库风机、地下设备间内的水泵和风机等设备噪声,噪声级在6075dB(A)之间,风机、水泵等动力设备均安装在地下层,采取
13、隔声降噪措施,如安装隔声罩、隔声板、消音器等,噪声级可降低2030dB(A),对外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四周道路:东为花园路,南为花园北路,此两条路为现状路,均为城市次干路。根据预测,道路噪声对临路建筑(1#、2#)影响值可以达到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安装隔声窗后,室内声环境可以达到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住宅建筑允许噪声级的规定。综上所述,从本项目对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便利的交通条件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选址建设是可行的。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调查区域内的地面水体为土城沟,
14、位于项目南侧,与项目最近距离为655m,土城沟属于北运河水系,土城沟按照水体功能类别的划分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水质分类为类。最近一年内土城沟水质仅有两个月达到类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2.1.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地下水检测结果表明:第1层地下水中3个地下水样品氨氮、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氟化物超过地下水质量类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1.30、1.038、1.085、1.75和1.82,其中除总硬度超标率为66.7%外,其它超标率均为33.3%;第2层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铁分别超过地下水质量类标准1.855倍和2.19倍。分析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污废水以及污水管道等渗漏,污
15、染物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加速了地下水水质的恶化,地下水水位变化,改变了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有利于溶解作用和硝化作用的进行,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2.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PM10 、PM2.5部分监测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颗粒物(PM10)日均值最大值为166g /m3,超过二级浓度限值(150g /m3),超标倍数0.11;颗粒物(PM2.5)最大值为109g /m3,超过二级浓度限值(75g /m3),超标倍数0.45。可见,该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为PM10 、PM2.5,该地区属于北京市建成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流量大,
16、周边小区建筑物外立面改造、施工扬尘及汽车尾气均是该地区PM10 、PM2.5超标的原因。当地SO2、NO2、CO监测值全部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2.1.4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南厂界紧邻花园北路,该路是通往北医三院正门的道路,因此平时车流量、人流量较大,东厂界受到东侧花园路道路噪声的影响,昼间可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昼间70dB(A)的“4a类”地区规定的限值,夜间噪声出现超标现象,东厂界夜间噪声超标量在5.4 dB(A)1.5 dB(A)之间;南厂界夜间噪声超标量在9.2 dB(A)0.7 dB(A)之间。项目北侧、西侧远离道路,且在大
17、学校园家属区内,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西侧厂界、北侧厂界噪声监测值可以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昼间55dB(A)、夜间45dB(A) 的“1类”标准。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2.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推荐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废气主要污染物的NOx在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Cmax=1.74g/m3,位于下风向233m处,Pmax=0.87%10%,根据HJ2.2-2008可知,拟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是以项目拟建地为中心边长5km区域。2.2.2地表水评价范围本项目建设完毕后,用水性质主要是居民生活用水。污染物以CODcr、
18、BOD5、氨氮等污染物为主,水质较为简单,项目日排污水量为124.9m3/d,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项目调查区域内的地面水体为位于项目南侧的土城沟(655m),土城沟属于北运河水系,土城沟按照水体功能类别的划分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水质分类为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有关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为三级评价。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排水口至受纳市政下水管端口。2.2.3地下水评价范围拟建项目位于海淀区学院路38号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东南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外,因此,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按“不敏感”考虑;拟建项目污水排放量“小
19、”;污染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简单”;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粉土和粘性土,土层厚度大于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防污性能为“中”;拟建项目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中等”。 根据拟建项目自身污染源特点和所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确定拟建项目建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东西长约10km,南北长约6km,总面积约为60km2。2.2.4声环境评价范围拟建项目区内较强的噪声源主要是地下车库排风亭风机噪声、设备间内设置的水泵等,其中水泵等设备置于地下一层设备间内,各噪声设备将采取相应的消声减噪措施
20、;此外小区内汽车噪声也是项目内重要噪声源。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海淀区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该地区属于1类标准适用区域,因此,环境噪声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花园路及花园北路两侧噪声执行4a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5.2“评价等级划分”的有关内容,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较少,昼间约0.61dB(A),夜间约为1.11 dB(A),因此将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噪声评价范围为:项目拟建地厂界外200m。3.环境影响预测及采取的治理措施3.1污染物排放情况3.1.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
21、期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2)运营期拟建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汽车尾气、居民厨房炊事、地下燃气热水锅炉房废气和地下中水处理站臭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O20.012t/a、NOx 3.887t/a、CO 5.021t/a、THC 0.594t/a、NH3 0.01314 t/a、H2S 0.0005256 t/a,废气均可达标排放。3.1.2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由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污水组成,施工污水包括施工期基坑降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运输车辆冲洗水等。(2)运营期拟建项目运营期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本项目日最高污水排放量
22、为124.9m3/d,年污水最高排放量为45588.5m3/a。根据类比调查和监测,污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Cr300mg/L、BOD5250mg/L、SS260mg/L、氨氮40mg/L、动植物油40mg/L。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cr为13.7t/a,BOD5为11.4t/a,SS为11.9t/a、氨氮1.8t/a、动植物油为1.8t/a。本项目生活排水系统将自建中水处理站,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盥洗水等优质杂排水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项目冲厕,剩余部分用于校园内其他建筑物冲厕及绿化等用途,冲厕污水经化粪池停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至清河污水处理厂。根据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
23、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显示,现有清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将于2013年10月完成并投入运营,此外,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将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10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处理能力为30万m3/d。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本项目竣工时间为2016年12月,晚于清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竣工时间。因此,改扩建后的清河污水处理厂可以接纳本项目所排放的污水。拟建项目的污水排放总量为124.9m3/d,占改造后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0.04%,清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完成后,有能力接纳该区域的污水,因此本项目污水完全可以被接纳。3.1.3噪声排放情况(1)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家属区 房改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