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冒牌”集体备课的水分.doc
《挤掉“冒牌”集体备课的水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挤掉“冒牌”集体备课的水分.doc(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挤掉“冒牌”集体备课的水分在简单、草率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过多,最终遁入“冒牌”的泥潭 最近,先后拜读了中国教育报两篇关于“集体备课”话题的文章,一篇是周湘辉老师的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好(2005年3月22日“研训在线”版),另一篇是陈鲁峰老师的理性地审视集体备课(2005年4月12日“研训在线”版),没有读懂“革掉”后的轻松,也没有“理性审视”之后的清醒,产生了几许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从周老师的文章中,可以窥见“如此集体备课”的随意和草率,但是一个“革”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笔者难以认同。周湘辉老师文中“如此的集体备课”想来在大多数学校并不少见,在简单、草率的集体备课活动中,
2、形式主义的东西过多,最终遁入“冒牌”的泥潭,没有真正的实效,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这种“冒牌”的集体备课危害巨大,长此以往,教师不但不会认真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更不会静心预设最佳的教学方案,而是“捧着一盘色彩艳丽的果盘”,难以下口,咀嚼不出滋味来。由于备课环节的粗糙、教师研究教材的肤浅,课堂呈现互动活动的浮躁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让集体备课“真”起来? 笔者认为,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我认为在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同样是“心态决定一切”。不管什么样的教科研形式,良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个体参与活动的生命活力,纵然没有制度的约束,个体的智慧活动也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
3、,缺乏主动、积极的心理准备,消极应付集体备课活动,即使有严厉的制度规定,也无法激发个体的心智。因此,良好的心态是集体备课赢得真实的前提。 其次,要有充分的准备。这里的准备者不仅指主备人,而是指所有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大家都应该有备而来,不能满足于只做听众。既然人人都是备课活动智囊团的成员,活动时就应该提出困惑、发表见解,这要求合作者对教材有足够的把握和理解。 第三,要重讲轻备。集体备课的归宿不是文本教案的预设,而是以此为平台引领教师经历解读文本、优化预设的过程,应该是重交流、感悟、生成与观念的碰撞。“轻备”不是“不备”,主备人对教材资源的理解认识要力求多一些,预设教案要以简为主,要特别重视重点环节的“留白”,使教师在“二次备课”有更多的空间展示个性化的思考。 第四,要创造展示的空间。任何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支配。同样集体备课要真正“真”起来,必须让老师们承认这样的活动对自己的成长有用。因此在每一次活动之后,要有一两名教师把集体智慧的成果呈现出来,让大家共同参与研究,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参与活动之后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变化,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对集体备课的依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辅导精品资料 精品班会资料 班级管理艺术 情绪调适资料 生命教育资料 社会适应精品资料 中学励志演讲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学校精编发言稿 学生职业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