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A守正创新B因时而动C天人感应D兼收并蓄2有研究认为,公元2世纪末的欧亚大陆处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地处远东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没有与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及印度河、恒河流域一样陷入长期分裂或分明中断,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主要是指()A庞大而统一的帝国统治B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最早C不同民族长期混杂居住D大一统的政治制度
2、与文化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4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既互相驳难,但也相互吸收: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可以见到儒、释、道三者合一的许多具体描写。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A兼容性B多元性C独立性D宗教性5晚清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邀请下,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纷纷来华开展集会演说,将中国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置于世界潮流中,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演说一面
3、被视为外来先进文化的代表,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也因其站在西方立场对中国社会的批评而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这反映近代中国()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C民众爱国意识不断觉醒D救亡革新道路的复杂性6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7中国古代,一些累世同居不分财的大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
4、引为社会楷模。例如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的“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一现象说明了( )A朝野共同追求大同社会B世家大族影响史书撰写C儒学发展增进文化认同D社会风气日益封闭保守8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9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
5、,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现实需要B政府重视传统体育运动C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D中国民众体质有效提高10“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A推动儒学世俗化B突出思辨色彩C使儒学成为主流D提倡个性自由11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
6、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B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D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12下面是石涛(1641-约1718)的黄山图(局部)。“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道出了他创作鲜活、生动的黄山图的缘由。该作品的创作()A践行了重视“行”的哲学思想B反映了写意画的颓势C顺应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风尚D体现了“异端”思想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
7、华文化的()A传统美德B核心思想C人文精神D教育理念14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15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A王权
8、传承方式更动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16下面是关于先秦时期的一些记载。据此可知()记载来源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尚书康诰毋(诸侯)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史记殷本纪A先秦统治者提倡仁政思想B神学的政治影响力减弱C华夏观念得到了一定认同D早期的民本思想已萌发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思想都蕴含着一定的“世界主义”思想。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中国,因之形成了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戊戌时期,谭嗣同主张打通古今中外,对西方的世界主义给予同情和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29835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