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发展差异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一章区域发展差异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区域发展差异知识梳理-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区域发展差异主题一 认识区域核心知识梳理1、区域的概念及其内涵概念:区域是人们根据特定目的在地球表面划分的空间范围,一般由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构成。1.1区域的类型多种多样。区域类型的划分:(1)按指标划分自然指标:自然区域有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人文指标:人文区域有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综合(自然和人文)指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1.2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尺度的区域:如大洲、大洋;中小尺度不同层次的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村。1.3区域有一定的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比较明确,如行政区;还有很多区域边界比较模糊,如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2、注:除行政区域和特定划定区域,其他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2.区域的特征(1)区域整体性含义: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区域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2) 区域差异性含义:指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特点: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共性是相对的。(3)区域开放性含义: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特点:区域的开放性不断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广泛。(4)区域动态性含义: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特点:区域种类日益丰富,区域的范围和边界随之
3、发生变化。u 知识结构主题2 区域差异和因地制宜1.比较区域异同区域由多个地理要素组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有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和技术等。比较区域的异同既可以就某一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也可以综合多个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等意义:在分析比较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理解不同区域在发展条件、方向和路径方面的差异, 对于认识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案例1: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条件、经济发展、发展路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条件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东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