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小专题训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小专题训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小专题训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 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 始封 国都今地 存灭 始置州郡县时期 莒 少昊后赢娃国,周武王封之于莒。 莒县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
2、时灭于楚。 秦因置(莒)县 薛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候。 藤州市东薛城 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 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鲁 用武王封弟用公旦于曲阜。 曲阜市 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 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 单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单县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西汉因置单父县 对上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4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消
3、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5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6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7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
4、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表明郡县制()A确保了皇权至上B避免了地方割据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8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遭到削弱 B分封制度得到加强C军事战争基本结束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9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记载:“前汉最初大约70年的特点是帝国力量的巩固、行政的试验和制度的修改这些年巩固的主要成果可以从诸王国面积和力量的缩减以及同时期
5、帝国沿黄淮流域的直接控制的扩大中看出。”下列与“主要成果”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推恩令”的实施D“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10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B加强中央政府权威C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D增强区域文化认同11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12
6、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由此可知,汉代的“乡”是一种()A村民自治组织 B地方政权机构C社会教化团体 D安全保卫机构13东汉末年初行州郡县三级制时,一州往往辖有十来个或七八个郡,每郡领十几个县不等。可是到了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有的州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政府管理不力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C社会局势动荡不安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4晋代名著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耶悉茗花、茉莉香,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 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这说明()A魏晋时朝贡贸易非
7、常发达B西方产品大量输入中国C汉初开始对岭南进行行政管理D晋代时中外交流已经出现15通鉴纪事木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A“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C“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D“大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
8、权和财权17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一做法()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18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汉唐宋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B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C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D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19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
9、大统治区域C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D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20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C加强专制皇权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21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政府逐渐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其中,“冲”指地当孔道,“繁”为政务纷纭,“疲”是赋多逋欠,“难”指民风刁悍、命盗案多。对此划分的合理解释是()A清代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B清朝统治仍有贵族等级色彩C清朝统治具有
10、因地制宜特点D政府以发展交通为首要任务22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二、非选择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11、。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
12、面推行的政治条件。(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有何进步性?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91材料二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
13、,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三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25阅读材料,完
14、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二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确立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的制度,与材料“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无关,故A项错误;分封制与材料“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相符,故B项正确;郡县制与材料“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不符,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与材料“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此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说秦朝废除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A项错误;故B项正
16、确;据材料“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得出此处“封建”不是郡县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从表中内容看,先秦时代,山东地区封国林立,随着秦汉这些古国渐趋埋灭,而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故选 B项;材料中只有鲁国是姬姓封国,不能说明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排除A项;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形成郡县,有利于中央集权,以此不能说明严重破坏先秦文明,排除C项;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排除 D项。【答案】B4【解析】郡的设置仅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消除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